小巷裡的重組家庭[六零] 第124章
要說嘉田大隊有什麼其他大隊沒有的東西,
而且還是比較稀罕的,那除了山上建的水庫還真想不到其他。
當年嘉田大隊為了建這個水庫,可是又費民又費力。
哪怕有公社的支援,
大隊的社員們也是齊心協力乾了好長一段時間的活才將上麵的水庫修好。
那是真的累,但也確實值得。
水庫一建立好,就提供了穩定的灌溉水源。
他們山下的民生也改善了供水的困難。
更彆說其他方麵的好處。
夏天多了一處下水解涼的地方,要是運氣好還能偷偷在裡麵撈點魚。
江東陽之所以會立馬想起水庫,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要知道他和妹子最初“發財”的點就是水庫裡的魚。
用一張大網去抄,幾人合力都不用費太大的力氣就能弄上來不少,來錢速度快得讓他膽戰心驚。
不單單是他,就連堂伯一家也是又激動又害怕。
悄悄撈了一段時間,
幾人手裡都攢了些錢,
幾人商量了一下在入秋的時候就徹底放棄了這檔活,不是不能接著來錢,
而是他們覺得慌。
就怕一個不好把一大家子都連累了。
江東陽覺得他和堂伯一家這一點就挺好的,
貪是人的通病,但卻能分忍得住還是忍不住。
很顯然他們都抵擋住了,
得了些好處就立馬收手,
也不至於天天膽戰心驚連覺都睡不好。
“水庫?”馬大隊長還是有些不明白,
他不解的道:“水庫除了灌溉之外還能做什麼?”
“魚啊。”江東陽搶先回答,“那裡麵可有不少魚呢。”
雖然被他們撈了不少,
但肯定沒有撈得特彆乾淨,隻要裡麵還有魚,
過一段時間肯定能再多起來。
江小娥跟著點了點頭,
她說著自己瞭解的一些事,“我之前去南城的時候就發現,有一些地方公社和生產大隊共同養殖,
前者負責投苗、捕撈,後者投喂、養殖,所產生的收入歸集體分配。”
像這種情況在國內並不少,其實說白了每個大隊養豬的方式和養魚差不多,同樣都是公社和生產大隊共同養殖,養大的豬在集體分配。
隻不過養豬要比養魚簡單多了。
養魚需要一個特定的場所,水庫或者堰塘,這是必需的,不是像養豬抓回來建個豬農就能養起來的事。
而嘉田大隊正好有這個優勢。
山上建的水庫不小,要是真的利用起來,造福的可不是幾個社員,而是整個生產大隊。
哪怕豐收季隻能分上一些,對於尋常的家庭來說那也是好幾餐的肉食。
但能年年分上一次,如果真的經營起來,那麼大的水庫帶來的收益絕對不比一個養蜂基地來得少。
不過養魚比養蜂更難。
這個年代,魚苗不是想買就能買到,養魚也是真將魚苗放進水庫就不管了,具體什麼操作她並不是太瞭解,畢竟她沒養過魚隻是知道這件事,接著道:“既然不是先例,那就代表有的地方成功過,你可以跟公社那邊的人提一提,如果他們真的有這個念頭,自然會幫著打聽清楚。”
“養殖……”馬大隊長低聲喃喃,眼睛的光芒越來越甚,“真的能行?”
“行不行試試才知道。”江東陽明顯有鼓勵的意思,他覺得能行,一來這件事是妹子主動提出來的,如果她要沒什麼把握也就不會說了。
再來他可是真從水庫裡撈得好處,沒人管裡麵都能有不少魚,要是真養殖起來,隻會更多。
雖然水庫弄養殖,到時候肯定沒法私人偷偷摸摸去撈,但到時候統一養殖統一分配,不用承擔任何風險就能獲得一些,他敢肯定堂伯願意這麼來。
瞧瞧邊上的堂伯,一直沒吭聲但臉上明顯就有些激動。
想想也是,兒子馬上就要結婚,過不了多久就得當爺爺,現在日子又不是過不下去,還攢有一筆不小的家底,這個時候誰又願意承擔風險?
他道:“我有個朋友媳婦是魚莊來的,等我過兩天去打聽打聽,問問有沒有養魚方麵的技巧。”
“我也可以幫著找一些養魚方麵的書。”江小娥也跟著說,不過她還是多加了幾句,“除了養魚,還能在淺水區養螺,螺肉你們不愛吃,但螺殼碾成粉末喂豬能預防疾病,螺肉能補充營養將豬養得更肥,用來養豬既能幫助骨骼發育又能長肉,你們自己嘗試一年,要是效果不錯,養殖的螺絲還能加工後和其他大隊換東西。”
所以說啊,一個水庫要真的利用起來,有很多法子改善周邊人群的生活條件。
前提是他們敢不敢嘗試、願不願意出力氣。
“螺螄還能用來養豬?!”
“真能養得更好?”
這下,連邊上的江堂伯都坐不住了。
嘉田大隊一共養了五頭豬,豬養得好不好關係整個大隊過年能不能擺上一道葷菜,要是養得不好又或者不小心死了兩三頭,那辛辛苦苦一年都屬於白折騰。
麵對他們的疑惑,江小娥隻是道:“這些都是我從其他地方聽來的,具體行不行我也不敢保證。”
江東陽在邊上搭腔,“都說了試一試,先嘗試一年,要是行自然好,要是不行無非也就是白折騰一年,一年光景而已,賭得起。”
江堂伯這會都顧不上手裡的東西了,他麵帶期翼著,“大隊長,要不咱們試試?其實也用不上一年的時間……”
不管是養魚還是養豬,都不用一年的時間確認。
豬和魚都有成長過程,在成長過程中他們就能分辨出有沒有效果,“養螺需要時間,但地裡扒拉一些也能撿不少,咱們可以先從地裡找,要是效果真不成就按小娥說得在淺水池養一些,這東西好養,弄些小崽子不管它過不了多久能發一堆。”
馬大隊長沒馬上應聲,他伸手摸了摸掛在腰間的旱煙杆子,剛想拿起時就聽到江東陽輕輕咳嗽兩聲,像是想起了什麼又馬上放開手。
幾秒後,他咬著牙道:“老江,這活我就交給你來辦,就聽小娥說得試一試,要是能行就能改善咱們大隊的生活條件,要是不行也省得我們一直惦記著。”
“我來辦?”江堂伯一臉詫異,還帶著些驚喜。
“對。”馬大隊長很堅定地道:“等年後抓來小豬,養豬的活就交給你了,一天多給你兩個工分,撿螺螄的事也交給你。”
江堂伯臉上的笑都快遮不住了,整個大隊最輕鬆的活中就有養豬。
每天就是喂喂豬草打理下豬圈,平日裡就沒其他活了,雖然也有養死的風險,但隻要不是因為養豬人的失誤,大隊也隻能自認倒黴。
所以誰都惦記這個活,可也不是誰都能惦記上。
這些年養豬的活都是交給馬大隊長的侄媳婦,一乾就乾了好些年。
他按捺著狂喜假模假樣說了一句,“這不好吧,養豬的活不是你侄媳婦……”
“我是大隊長我說得算。”馬大隊長心裡門清得很,小娥出得主意總不能一點表示都沒,其實要說血緣關係,就算表示他應該也是表示給老屋那邊。
但誰讓江老頭江老太和江湛生這一房的關係差。
再來就江老太那樣的性子,他還真不敢把大隊最寶貝的“財產”交給她來照料。
東陽堂伯就不一樣。
兩家關係好,人也本分能乾。
要真的在養殖過程中遇到什麼事,他們還能直接找小娥求助,說不準還能多幫著出出主意,“這事就按我說的辦,每天按八個工分,我侄媳婦那邊我會去說,這事你不用操心。”
要是小娥說得那些都能辦成,他還怕不好安排侄媳婦的工種?
到時候還能多上好幾個活,養魚的活、看著水庫的活,還要撈魚、養殖螺螄……
馬大隊長越想越興奮。
雖然這些活不能像城裡那樣月月拿工分,但分的活越多代表他們大隊的創收越高,年底每家每戶都能多分上一些。
這麼想著,他實在是坐不住了,“小娥東陽,那就麻煩你們幫我打聽打聽養魚的事,我也去公社找人商量一下,那我就……”
“沒事,你有事就先去忙。”江東陽連忙說著。
“那行。”馬大隊長確實也著急,一開始還想著水庫除了能灌溉好像也沒其他能做,但隨著小娥說得那些話,他越想越覺得水庫要是好好利用起來,說不準不比養蜂來得差。
這麼一想,哪裡還坐得住,他道:“這樣,你們肯定還得在這待幾天,等你們回去前我請你們到我家吃頓飯,你嬸子燒得鴨子特彆香。”
“成啊。”江東陽哪裡不答應下來的,後悔沒把兒子帶上了,不然也能跟著混上一頓大餐。
馬大隊長跟著又說了幾句,然後急急忙忙就離開了。
見人離開,江堂伯確定人走遠後,這才將院門給關上,回到兩兄妹身邊小聲道:“他們要是去水庫的話,咱們之前的事不會被發現吧?”
“不會。”江東陽說得肯定,“誰不知道水庫裡的魚難撈,再說也沒人知道裡麵有多少魚,誰又知道會不會少?反正我們以後彆打水庫的主意就是了。”
江堂伯點了點頭,笑著道:“不打了,夠了呢。”
被攔住的後院裡就曬了不少魚乾,再加上換出去了不少,他是真覺得夠了。
他跟著道:“要是水庫真能養魚可就好了。”
“養是能養,就看公社那邊願不願意出力。”江小娥看著水庫的方向,那邊隻見到一座山峰,她第一筆收入就是從水庫裡來的,這次會提起也有想回報的意思。
而且不好好利用起來,真的挺浪費的。
江東陽沒聽懂,“公社願不願意出力?”
江小娥點了點頭,“養魚最重要的兩點,一是養殖方法二是魚苗,這些憑大隊長的人脈很難弄到,但要是公社願意出麵就不同了,如果公社願意幫忙,想發展起來不難,但如果他們不願意,估計就難了。”
“水庫養魚是公社和大隊共同養殖,他們應該會同意吧?”
江小娥聳聳肩膀,“那得大隊長去問問才知道了。”
一般情況下會同意。
畢竟是兩全其美,共贏的專案。
但這個和養蜂又有些區彆,養蜂前期投入小而且回報快,養魚卻不同,前期不但要投入大筆資金還得費不少勁,如果遇到那種不敢冒險去挑戰的領導,說得天花亂墜也是白搭。
不過說到這裡,她突然覺得自己運氣真的很不錯。
發展期間,遇到了合拍的幾個夥伴不說,還有一直提供幫助的盧老師,連後來王主任也是全力配合,才一路走到現在。
一路順風順水,即使遇到一些坎坷也都順利跨了過去。
她跟著道:“不過你可以先把養豬的活抓住,要是乾得好就算最後沒法養魚,養豬的活也能一直落在你身上。”
江小娥不是太瞭解大隊的工作,但是她從堂伯以及大隊長的表示中就能看出來,養豬這個活要好於其他的工種,既然都送到手裡來了,那怎麼也得牢牢抓住。
果然等到這麼一說江堂伯臉上就露出了燦爛的笑容,“這個活確實不錯,雖然臟了些但是輕鬆啊,每天也就是去割割豬草隔三差五再打理一下豬圈,拿的工分還不少。”
活不累工分給的高,真的算得上是一個好活。
要是沒先前的事,這個活怎麼都落不到他的手上,他繼續說著:“正好我把這活先接著,以後你堂嫂嫁進來就讓她去做。”
兒媳婦接了養豬的活,他就繼續乾之前的苦力,他現在身子骨還矯健著,再乾十幾年都沒問題,養豬這種輕鬆的活還是讓給小輩的好。
江東陽在一旁打趣著,“堂伯,人都還沒嫁進來你就給安排上了,堂嫂還是挺幸運地碰上你們這麼好的婆家。”
江堂伯笑了笑,“遲早都會嫁進來的嘛,以前沒機會沒辦法,現在有機會還是讓她做一些輕簡的活。”
不過他跟著又收斂了臉上的笑意,“小娥,把螺殼碾碎的方法你能不能跟我細說說?”
“當然可以,螺殼和螺肉得分開用,螺殼得碾成粉末,必須是粉末狀,不然有可能會劃破豬的腸胃……”
江小娥也是將自己瞭解的一些說了出來,之所以會瞭解怎麼養豬,還是因為上輩子她爸的一些經曆。
在某些方麵她和她爸還是有些相似的。
同樣有一顆躁動的心,總想著闖一闖,即使失敗了也不會無視心中的闖勁。
她爸第一次創業,就是養豬,很顯然以失敗告終,但他並沒有被失敗打倒而是借著一些人脈走上了機械製造這條路。
小時候聽得最多的就是他說起以前的一些往事,怎麼發家、怎麼闖蕩,說起來沒完沒了,一家三口湊在一塊說說笑笑還是挺親密的。
不過當她接了機械廠的實權並把弟弟晾在一旁後,她爸就不愛跟她說這些了。
對此她表示無所謂,比起被安排的人生她更享受掌控自己的人生,他不願意說,她倒是樂意在家庭聚會上分享一些自己成功的案例。
“碾成粉末?”江堂伯想了想,他道:“這個倒是不難,老陳家裡有個搗藥的工具,我可以借來用用。”
江小娥便繼續說著,“螺肉倒好處理,直接煮熟了搗碎拌到豬草裡麵,一定得熟透了再拌,不然豬容易生病。”
“好好好,我記著了!”江堂伯連連點頭,確定沒有其他步驟後便將這些又重複了一遍,打算等會兒子回來也跟他說一說,以防自己忘記了。
江小娥倒是想起了一件事,“堂伯,大隊拉回來的豬騸過嗎?”
“你說這個啊……”江堂伯皺了皺眉頭,“這法子以前有人說過,但豬崽見了血就特彆容易生病,前頭隔壁大隊的人就試過這個法子,騸了三頭豬,兩頭連三天都沒熬過去就死了,搞得我們大隊也不敢動刀。”
他頓了頓,問道:“這法子很好嗎?”
江小娥點了點頭,“騸過的豬性格會變得溫順,還長得更快更肥。”
“這樣啊。”江堂伯抿了抿唇,但凡換一個人跟他說起這個事,他一定毫不猶豫拒絕,畢竟大隊的豬不屬於他自己,真要死了他可承擔不起這個責任。
但是提起這件事的是小娥,他們江家最有出息的孩子,這讓他不得不慎重地考慮一下,“這樣,等大隊長回來我跟他說一說,既然你說行那咱們就爭取騸了。”
“說可以,但還是彆爭取了。”江小娥樂意幫他們出主意,不過就是幾句話的事,但她也不能保證最後能不能順利地完成,對方不樂意但可不會再勸第二次。
她繼續說著,“如果願意嘗試,就找個赤腳大夫來幫著止止血,要不願意就算了。”
“成,我明白你的意思。”江堂伯哪裡不明白,他連連保證著,也是這時候江城幾個人扛著木材回來,幾人便沒有就著先前的話題繼續聊著,而是開始忙活著木材處理好。
等處理得差不多了,江偉就道:“晚飯就去我那邊吃,你嫂子知道你們來已經在家準備了。”
“那怎麼行,人來我家當然是在我家吃飯。”
江東陽兩兄妹還沒開口,江堂伯就不同意了。
江偉憨笑著,“我已經跟江城說好了,今天去我家,正好讓他們看看我和江亮的新家。”
江堂伯瞪了一眼自己的兒子。
江城連忙道,“我這不是想著明天去隔壁大隊割點肉好好招待他們兩兄妹嘛。”
“那感情好。”江東陽樂的不行,“回來一趟連著三家都想好好招待我,我回去得長個四五斤了。”
他們對去哪裡吃飯都沒意見,隻要不去老屋就行。
幾人忙活了一個多小時將木材處理好,江東陽又去廚房添了些柴和其他燃料,確定火不會熄滅後就帶著妹子去了江偉兩兄弟家。
他們家確實比原先好了不少。
江小娥記得堂哥結婚的時候,這邊幾間破屋也就隻收拾出一間作為新房,那時候任誰看著都會嘀咕兩聲,比茅草房還要來得破舊。
不過現在看著倒不破舊了,隻是有些稀奇古怪。
修補的地方估計是自己撿來的石塊,這裡補一下那裡補一下,看著一點都不搭。
但是進去後就會發現屋裡被收拾得特彆整齊,外麵寒風陣陣,屋內卻感覺不到一點。
看到這些,就會讓人覺得他們是很認真地在過日子。
“東陽小娥,你們來啦!”蔡二曼從裡屋走了出來,特彆熱情地歡迎著。
江小娥正想跟她打聲招呼,視線卻不由自主落在了她的腹部。
蔡二曼右手落在肚子上,微微笑了笑:“看出來了?已經四個月了。”
她挺瘦的,就顯得肚子有些大,很難不注意到。
但現在的蔡二曼比起原先要來得更有精神了,最開始的她也瘦,比現在還要來得瘦,黃皮寡瘦看著就精疲力儘的樣子,和現在一比,簡直判若兩人。
江東陽揚了揚眉頭,跟著轉身一拳頭落在江偉的胳膊上,“這麼大的喜事怎麼沒聽你提起啊!”
江偉這會兒隻顧得上傻笑。
他這個年紀擱在大隊孩子都能打醬油了,本以為這輩子都得打光棍,沒承想有人願意跟著他一起過日子不說,他馬上還能當父親了!
這擱在半年前連想都不敢想,而現在他擁有了最想的一切,乾再苦再累的活都渾身帶勁。
知道的那一天他恨不得告訴整個大隊的人,不過媳婦攔住了他,隻告訴了大隊裡最親近的幾人。
江亮在旁邊說著,“知道你過年前肯定會回來一趟,我哥和大嫂就打算等你回來了再說。”
倒不是故意瞞著,而是知道他們真要去城裡告訴小叔這個訊息,過幾天東陽肯定會大包小包拎著東西過來。
他們一家欠小叔的太多太多了。
以前日子實在是太難過,他們就算覺得理虧也隻能收下小叔的資助,但現在總算能靠他們自己扛起這個家,就不太想讓小叔把錢花在他們身上,畢竟小叔一家那麼多口人也得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