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謝家的短命鬼長命百歲了 > 第809章 緣分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謝家的短命鬼長命百歲了 第809章 緣分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第809章

緣分

那兒子也被謝知非的客氣嚇一跳,忙躬身道:“我叫趙冬榮,是老大;這是我弟,趙方林。”

謝知非心說這名字起得有水準。

“這一位是晏三合,這一位是裴笑,他們跟我一起負責查鄭家的案子,我們一行,以晏姑娘為主。”

趙家母子三人的臉色明顯吃驚。

這世道男為尊,女為卑,男為主,女為次,怎麽還有比男人更厲害的女人?

晏三合這才淡淡開口,“鄭家案子的事情,你們應該聽說過了吧?”

五城兵馬司的老大都排在其次,那這晏姑孃的身份可不得了。

趙冬榮忙道:“剛剛聽說不久,我娘兩天冇睡好覺了。”

“心裏愁得慌,也憋屈的慌。”

老太太拿帕子抹淚,“不是姓吳的造的孽,又會是誰呢?”

晏三合看了老太太一眼,目光直視趙冬榮:“趙氏的閨名叫什麽?”

“我妹子叫趙慶雲。”

慶雲?

晏三合在心裏默唸了一遍:“你們兄妹三人的名字,都取自楚辭,令堂從前是不是中過舉啊?”

連名字的出處都知道?

趙冬榮這時才發現,自己對晏三合還是小看了一層,態度更加恭敬起來:

“我爹是落第的舉人,後來開了學堂,專門教人讀書。”

“趙慶雲從小在學堂裏讀書?”

“她倒不是喜歡讀書,就是喜歡看那些詩啊,詞的,自己也會寫一點。”

“她寫的東西現在還有嗎?”

“早冇了,她出嫁前自己一把火燒了。”

“兒,她叫什麽姑娘?”

“娘,她叫晏姑娘。”

“晏姑娘。”

趙老太太眼中露出焦急,“咱們不說那些冇用的,我和你說說……”

“我問的話都有用。”

晏三合冷冷打斷:“我問什麽,你們答什麽,不要打亂我的節奏。”

謝知非見晏三合的話說得很不客氣,忙安撫道:“老太太,您別急啊,咱們慢慢來,這事急不得的。”

這一回,連晏三合都忍不住朝謝知非看過去。

老人婦女之友,也不是這麽個友法。

謝知非知道自己做得過了,解釋道:“終歸是長輩。”

趙老太太一雙渾濁灰白的眼睛,感激地盯著謝知非。

三個人,還是這孩子最討人喜歡。

不僅模樣好,還一點官架子都冇有,不像那姑娘,板著一張臉,渾身上下都冷冰冰的。

晏三合不知道是該誇姓謝的,還是該罵。

她之所以問得這麽仔細,是因為趙慶雲照顧她整整八年,最後“母女二人”死在一張床上,可見關係極好。

她想多瞭解一下這位她叫“娘”的人。

“她什麽樣的長相?”

趙冬榮:“我妹子鵝蛋臉,大眼睛,皮膚很白,方圓百裏的姑娘中,就數她長得最好看。”

晏三合:“性子如何?”

趙冬榮想了想:“性子也好,溫溫柔柔的,從不跟人紅臉,就是有點悲秋傷月。”

長相秀美;

性子溫柔;

才氣十足;

這與晏三合想象中的趙氏,完全一樣。

也隻有這樣嬌弱美麗的女子,才能吸引武將之家出身的鄭喚堂。

晏三合嘴角勾起一點弧度。

那抹弧度裏,帶著一點不為人知的驕傲,為趙氏。

“據說,她剋死了兩任未婚夫,這事是真是假,你們詳細和我說說。”

趙冬榮嘆了口氣,“晏姑娘,這話要我怎麽說呢,我是她哥,當然會說是假的,可那兩人就真的死了。”

妹子五歲的時候,和爹一同上京趕考的師兄來家中作客。

那人見妹子小小年紀就坐在學堂裏聽課,心裏很是歡喜。

恰好他家中有個七歲的兒子,和爹一商議,門當戶對,知根知底,這門親事就算做下了。

哪知那男孩子長到十二歲,生了一場急病,人說冇就冇了,親事自然也就黃了。

人吃五穀雜糧,總有個頭痛腦熱,老天要收人,誰也攔不住,當時冇人往那方麵想。

妹子及笄後,爹孃就開始替她物色婆家。

趙家稱不上高門大戶,卻也是殷實人家,妹子長得又好,又有才女的名聲,很快就和知府家牽上了線。

兩家父母相看後,都很滿意,三媒六禮就行起來。

哪知,剛要定下黃道吉日,那知府的兒子從馬上摔了下來,後腦正好碰到一塊大石,一命嗚呼了。

知府夫人冇了兒子,傷心欲絕,就去找高人算命。

也不知道是真是假,算出來說妹子八字很硬,但凡八字弱一點的男子,都要被她剋死。

“晏姑娘,這頭一回還能說是個巧合,這第2回

……”

趙冬榮無可奈何地搖搖頭,“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我妹子剋夫的名聲,就這麽傳了出去。”

晏三合冷笑一聲:“誰找的高人,自然就為誰說話。”

趙家母子三人一聽這話,都變了臉色。

尤其是老太太,看向晏三合的眼神一下子燙起來。

可不就是這個話嗎?

偏偏有人會信。

更離譜的,還有人說鄭家死了的一百八十口,都是被她女兒剋死的。

“她和鄭喚堂,是個什麽緣分。”

被問到這個,趙冬榮看了看自個的親孃,“娘,你說吧。”

趙老太太想到過往,狠狠一拍自己的大腿,懊惱道:“這事兒,都怪我啊!”

好好的姑孃家,背上了剋夫的名聲,這輩子還能有什麽指望?

短短半個月,女兒瘦了整整十斤,小臉兒都尖了。

都是身上掉下來的肉,老太太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和男人一商量,就決定帶著女兒回趟孃家,散散心。

就這樣,母女二人帶著幾個忠仆,歷時一個月到了南邊的烏鎮。

到烏鎮的當天,正好遇到了江南的梅雨季。

女兒撐了把油紙傘站在橋上。

孩子在天津衛長這麽大,第一次出遠門,第一次見識到江南的小橋流水,一時竟看呆了。

看著看著,又想到自己剋夫的名聲,眼淚唰唰的流下來。

恰這時,河裏有一隻烏篷船慢慢搖過來。

船頭站著一青年男子,也打了一把油紙傘,正是跟著長兄來南邊的鄭喚堂。

他也是第一次來南邊。

鄭喚堂察覺到橋上有人,掀傘一看。

隻見綿綿細雨中,一青衣少女在傘下無聲落淚,那少女身段婀娜,眉目楚楚,說不出的讓人生憐。

鄭喚堂看著少女的青絲、朱顏,一時也看呆了。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