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人在天庭,剛成昊天! 第186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
時光荏苒,新野的新政推行已近半載。這半年裡,這座小城彷彿經曆了一場脫胎換骨的蛻變。
以往荒蕪的田埂邊,新修的水渠潺潺流淌,滋潤著明顯比周邊郡縣更加茂盛的禾稼。
匠作區內,叮當之聲不絕於耳,改良後的農具、更加鋒利的兵刃正源源不斷產出。
市集上,雖因封鎖物資不算豐富,但交易有序,價格平穩,往來百姓臉上少見菜色,反而多了一份忙碌帶來的充實感。
然而,表麵的繁榮之下,危機始終如影隨形。
蔡瑁的封鎖政策愈發嚴苛,不僅軍械鐵器,連糧食、布匹、食鹽等生活必需品的輸入也變得極其困難。
新野的府庫,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消耗。
這一日,左將軍府內,氣氛凝重。
劉備看著諸葛亮呈上的錢糧報表,眉頭緊鎖:「孔明,庫存糧秣,僅夠支撐一月之用。若再無補給,軍心民心恐將動搖。」
張飛忍不住嚷道:「大哥!那蔡瑁老兒欺人太甚!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讓俺老張帶兵去搶他孃的!」
關羽雖未說話,但撫髯的手也微微用力,顯然心中亦不平靜。
「翼德將軍稍安勿躁。」諸葛亮羽扇輕搖,神色依舊從容,「強攻乃下策,正中蔡瑁下懷。彼欲困死我軍,我等便偏要在這困局中,尋出一條生路來。」
林凡介麵道:「主公,封鎖雖帶來困厄,卻也逼得我們不得不自力更生。這半年來,新野糧食產量增加三成,匠作自給率提升五成,已非吳下阿蒙。如今所缺者,一是打通對外渠道,二是解決鹽鐵專營之困。」
「林軍師有何妙計?」劉備連忙問道。
林凡微微一笑,看向諸葛亮:「此事,還需孔明兄與我,一同演一場戲給我們的『鄰居』看看。」
三日後,新野城傳出訊息,因物資匱乏,左將軍劉備憂勞成疾,臥床不起,軍政事務暫由二位軍師代理。
同時,新野派出一支精乾商隊,由趙雲親自率領,偽裝成普通行商,試圖繞道江夏,尋求與江東進行貿易的可能。
這訊息自然很快傳到了襄陽蔡瑁耳中。
「哈哈哈!劉備病倒?真是天助我也!」蔡瑁大喜過望,「傳令下去,加強巡查,務必截住趙雲的商隊!我要讓劉備一粒江東的米都得不到!」
他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了攔截趙雲和看住「病重」的劉備上,卻忽略了一些看似不起眼的變化。
在新野與南陽交界的一些偏遠村落,悄然出現了一些貨郎。
他們不僅售賣針頭線腦,更以略高於官價的價格,悄悄收購村民手中的餘糧、草藥,並用一種品質極佳、價格卻相對公道的「私鹽」進行交換。
這些貨郎行事謹慎,路線飄忽,背後隱隱有新野軍方的影子。
這正是林凡提出的「農村包圍城市」策略的雛形,通過控製鄉村資源,一定程度上繞開了蔡瑁對主要城鎮的封鎖。
與此同時,林凡親自深入匠作區,與幾位老鐵匠閉門鑽研數日。
他並未拿出超越時代的技術,而是憑借《萬神經》中對物質結構的理解,優化了現有的炒鋼法和淬火工藝。
不久,新野自產的第一批「新野鐵」出爐,其韌性與強度,竟隱隱超過了荊州官製的軍械!
雖然產量極低,但意義非凡,它意味著新野在最重要的軍備物資上,開始擁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
鹽鐵問題得到初步緩解,糧食危機卻依然嚴峻。就在此時,諸葛亮佈局的另一枚棋子開始發揮作用。
被蔡瑁排擠、一直鬱鬱不得誌的荊州治中鄧羲,因欽佩劉備仁德與新野氣象,暗中利用自己的職權和人脈,巧妙地將一批本應運往襄陽的官糧,「延誤」在了靠近新野的博望坡舊營寨附近。
早已接到密令的關羽,迅速出兵,以「剿匪清路」為名,不動聲色地將這批足以解燃眉之急的糧草運回了新野。
當蔡瑁發現糧草「被劫」,暴跳如雷,卻查無實據,隻能吃下這個啞巴虧。
而趙雲率領的商隊,雖在邊境與蔡瑁的巡邏隊發生了數次小規模衝突,但憑借其超凡的武勇與機變,成功擺脫糾纏,抵達江夏,並與江東方麵建立了初步的聯係,帶回了部分急需的物資和江東孫權勢力願意接觸的善意。
至此,新野在諸葛亮與林凡一文一武、一明一暗的配合下,不僅初步頂住了蔡瑁的封鎖,更在悄無聲息中壯大了自身,打通了對外聯係的渠道。
劉備的「病」也適時痊癒,新野軍民士氣大振。
左將軍府內,劉備握著諸葛亮和林凡的手,感慨萬千:「若非兩位軍師,備幾無立錐之地矣!」
諸葛亮謙遜道:「此乃主公洪福,將士用命。」
林凡則望向南方,目光深邃:「主公,困局已破,根基初穩。接下來,該讓整個荊州都看看,誰纔是這片土地真正的希望所在了。劉景升的病,怕是也拖不了多久了……」
一股更大的風暴,正在荊襄上空緩緩凝聚。新野這顆釘子,已然深深紮下,即將撬動整個天下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