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人在天庭,剛成昊天! 第189章 義旗高擎,江夏馳援聚人心!
新野發布的訃告與討逆檄文,如同在滾沸的油鍋中潑入了一瓢冷水,瞬間在荊襄大地炸開了鍋。
襄陽城內,蔡瑁等人強行擁立十三歲的劉琮繼任荊州牧,但這份倉促的繼位詔書,在新野那篇慷慨激昂、占據大義名分的檄文麵前,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人心浮動,暗流洶湧,許多原本中立的士族與將領,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
而此刻,林凡已如一道鬼魅般的身影,穿梭於山林小道,將官道讓給了可能存在的追兵與眼線。
他施展的並非單純的輕功,而是《昊天統禦萬神經》中記載的縮地成寸之術,看似步履從容,實則一步數丈,速度遠超快馬。
江夏,太守府。
劉琦正坐立不安。他早已聽聞父親病重,卻屢次求見被阻,心中已有不祥預感。
當新野的檄文傳到江夏時,他更是如遭雷擊,既悲慟父親去世,又驚怒於蔡瑁的狠毒與賣州行徑。
「父親!蔡瑁狗賊!我誓殺汝!」劉琦雙目赤紅,拔出佩劍狠狠劈在案幾上。
「公子息怒!」其麾下將領,如蘇飛、陳生等人連忙勸阻,但人人臉上都帶著憤慨與憂慮。蔡瑁掌控襄陽主力,若真引曹操南下,江夏這點兵力,如何能擋?
就在這時,親衛來報,稱府外有一人,自稱新野林凡,求見公子。
「林凡?那位召喚溫侯英魂的林軍師?」劉琦又驚又喜,彷彿抓住了救命稻草,「快請!不,我親自去迎!」
府門外,林凡一襲青衫,風塵仆仆,卻神色平靜,彷彿隻是進行了一次尋常的拜訪。
「林軍師!」劉琦快步上前,激動地抓住林凡的手臂,「襄陽之事,可是真的?我父親他……」
林凡點了點頭,語氣沉痛而肯定:「劉公子,節哀。劉荊州確已仙逝,蔡瑁、張允秘不發喪,欲立劉琮,獻州於曹操。我主劉皇叔已發布檄文,誓保荊襄,特命林某前來,迎公子前往新野,共商大計,以正視聽,以抗國賊!」
「我去!我去!」劉琦毫不猶豫,眼中燃起複仇與希望的火焰,「蔡瑁害我父子,賣我基業,此仇不共戴天!皇叔仁德,林軍師神通,琦願效犬馬之勞,共抗曹賊!」
蘇飛在一旁謹慎道:「公子,此去新野,路途不近,蔡瑁必派兵攔截,恐有危險。」
林凡淡然一笑:「蘇將軍放心,林某既來,自有把握護公子周全。事不宜遲,請公子即刻挑選心腹精銳,輕裝簡從,隨我出發。」
劉琦當即下令,由蘇飛、陳生率領五百精銳部曲隨行護衛,他自己僅帶少量貼身仆從,與林凡即刻出發。
果然,眾人剛離開江夏不久,探馬便來報,蔡瑁派出的攔截兵馬,已在前方要道設卡。
蘇飛、陳生麵露憂色,看向林凡。卻見林凡不慌不忙,觀察了一下地形,指向一條險峻難行的小路:「走這邊。」
「林軍師,此路崎嶇,大軍難行……」陳生遲疑道。
「無妨,跟我來。」林凡一馬當先,踏入小路。說來也怪,他行走其間,彷彿有一股無形的力量拂過,腳下的荊棘藤蔓自動讓開,陡峭的崖壁也似乎變得易於攀爬。眾人緊隨其後,雖覺驚奇,但行進速度竟絲毫不慢。
這正是林凡以神識輕微影響周圍環境,降低了地形帶來的阻礙。
偶爾遇到無法繞開的哨卡,林凡或施展幻術迷惑守軍,或直接以神識衝擊使其短暫昏厥,五百人的隊伍,竟如同隱形一般,悄無聲息地穿越了蔡瑁佈下的層層封鎖。
數日後,新野城在望。
劉備早已率領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文武,出城十裡相迎。看到劉琦安然抵達,劉備快步上前,緊緊握住劉琦的手,悲聲道:「賢侄!景升兄不幸早逝,備心痛如絞!今蔡瑁倒行逆施,賢侄能深明大義,與我等共舉義旗,實乃荊襄之幸,漢室之幸!」
劉琦見到劉備,亦是淚流滿麵,跪拜於地:「叔父!琦飄零之人,幸得叔父不棄,願聽叔父差遣,誅殺國賊,以報父仇!」
這一幕「劉皇叔義迎劉琦」,迅速被刻意傳播開來。
劉備仁德、劉琦正統、蔡瑁賣州,三者形成了鮮明對比。荊襄各地觀望的勢力,終於開始做出了選擇。
文聘在襄陽城中,聽聞劉琦已安全抵達新野,並與劉備彙合,沉默良久。
他望著北方,那是曹操的方向,又看了看新野的方向,心中那份對故主的忠誠,與對蔡瑁賣州行徑的不恥,激烈交戰。
最終,他長歎一聲,對副將吩咐道:「嚴守城池,未有明確軍令,不得妄動。」這已是某種程度的默許與中立。
而在更南方的長沙,老將黃忠得知訊息後,撫摸著手中的鳳嘴刀,眼中精光一閃。
他本就對劉備集團心存好感,如今見其高舉義旗,彙聚正統,對抗國賊,心中的天平徹底傾斜。
甚至一些原本依附蔡瑁的小型豪族,也開始暗中與新野聯絡,為自己留一條後路。
新野城內,因劉琦的到來,士氣大振,人心更加凝聚。劉備奉劉琦為荊州刺史,自己仍領左將軍、豫州牧,但實際軍政大權,已儘歸劉備集團掌握。
林凡與諸葛亮站在城頭,望著絡繹前來投奔的士人百姓,以及更加穩固的軍心。
「大義名分已立,人心初步歸附。」諸葛亮輕搖羽扇,「接下來,該應對蔡瑁的垂死反撲,以及……那即將南下的雷霆之怒了。」
林凡點頭,目光投向北方,那裡,曹操的數十萬青州兵,想必已經磨刀霍霍。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正好,藉此一戰,讓天下皆知,荊襄之地,誰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