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人在天庭,剛成昊天! 第190章 仁德昭彰,臥龍定策安荊楚!
劉琦的到來,如同給新野這團燃燒的正義之火添上了最猛烈的薪柴。
左將軍府內,劉備奉劉琦上座,自己堅持側坐相陪,執禮甚恭。
這一幕通過諸多有意無意的渠道傳揚出去,「劉皇叔謙恭仁德,敬重故主之子」的名聲不脛而走,與襄陽那邊蔡瑁等人「欺淩幼主,賣土求榮」的行徑形成了雲泥之彆。
每日,劉備必親自探望劉琦,關懷其飲食起居,與他一同追憶劉表昔日恩德,每每談及動情處,兩人相對垂淚,引得在場文武無不動容。
這份發自內心的仁厚與念舊,比任何刻意的宣傳都更能打動人心。荊襄各地的士人、百姓,聞之愈發心向新野。
然而,劉備深知,仁德是旗幟,但要在亂世立足,更需要堅實的實力與清晰的方略。他將所有軍政要務,全權托付於諸葛亮與林凡。
這一日,左將軍府議事廳內,濟濟一堂。除了關羽、張飛、趙雲等元從,新近投奔的馬良、伊籍、霍峻,以及江夏舊將蘇飛、陳生等人亦在列。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主位之側,那位羽扇綸巾、從容自若的年輕人身上。
劉備起身,麵向眾人,聲音沉靜而有力:「備,才疏德薄,蒙諸位不棄,共舉義旗。然今內有權奸竊命,外有國賊虎視,荊楚之地,危如累卵。備懇請孔明先生,總攬軍政,籌劃方略,以安荊楚,以抗強曹!凡孔明先生之令,即備之令,諸君務必凜遵!」
此言一出,廳內微微一靜,隨即眾人齊聲應諾:「謹遵主公(皇叔)之命!願聽軍師調遣!」
這是劉備毫無保留的信任與托付。諸葛亮起身,對劉備深深一揖,然後轉向眾人,目光清澈而睿智,朗聲道:「亮,蒙主公信重,敢不竭股肱之力,以報知遇之恩?」
他走到懸掛的荊州地圖前,羽扇輕點,條分縷析,開始展現其經天緯地之才。
「今蔡瑁雖竊據襄陽,然其倒行逆施,人心儘失。其欲降曹,是自絕於荊襄士民。故我所慮者,非蔡瑁,乃北地曹操也!」
「曹操新破袁紹,北方初定,攜勝而來,其勢洶洶。若使其得蔡瑁內應,兵不血刃拿下襄陽,則順流而下,江東亦危。故我當前要務,在於遲滯曹軍,整合荊南,聯吳抗曹!」
他手指地圖,一道道指令清晰發出,如同編織一張無形的大網:
「第一,鞏固根本。雲長將軍所部,前出至樊城,依仗漢水,構築防線,監視襄陽,阻其北竄,亦為日後抵禦曹軍第一道屏障。翼德將軍所部,巡弋新野周邊,清剿蔡瑁暗探,確保後方安穩。子龍將軍,精選騎卒,機動策應。」
關羽、張飛、趙雲肅然領命。
「第二,經略荊南。」諸葛亮羽扇南指,「長沙、桂陽、零陵、武陵四郡,地廣人稀,蔡瑁掌控力弱。馬良、伊籍,汝二人持主公與劉琦公子手書,前往四郡,陳說利害,以劉琦公子之名,招撫其太守。若能不成而屈人之兵,則我後方穩固,錢糧兵源可繼。」
馬良、伊籍出列,躬身領命,神色激動。
「第三,聯絡江東。」諸葛亮目光轉向林凡,「林兄,江東孫權,坐擁六郡,兵精糧足,其麾下週瑜、魯肅皆識時務之俊傑。曹軍南下,江東唇亡齒寒。聯吳抗曹,乃必然之勢。此等重任,非林兄莫屬。需向孫權陳明,蔡瑁降曹,則曹操下一個目標必是江東!孫劉聯合,共抗國賊,方是生存之道。」
林凡微微頷首:「孔明兄放心,我即刻動身。」
「第四,內修政理,廣積糧秣。」諸葛亮看向留守的文官,「霍峻將軍熟悉襄陽防務,協助雲長將軍。蘇飛、陳生將軍,整訓江夏帶來的兵馬,與新野軍法融合。政務之上,凡此前新政,繼續推行,鼓勵耕織,囤積物資,以備大戰。」
一條條命令,清晰明確,麵麵俱到,將軍事、外交、內政安排得井井有條。
眾人聽得心服口服,原本因強敵環伺而產生的些許不安,在這縝密的佈局下漸漸消散。
劉備看著揮斥方遒的諸葛亮,眼中充滿了欣慰與絕對的信任。他知道,自己終於找到了那個能助他實現抱負的擎天之柱。
會後,劉備單獨留下諸葛亮與林凡。
「孔明,林先生,」劉備語氣誠摯,「一切有勞二位。備彆無長處,唯知人善任,信人不疑。凡二位所謀,備無有不從!」
諸葛亮動容道:「主公以國士待亮,亮必以國士報之!」
林凡亦笑道:「主公放心,我與孔明兄,必竭儘全力,助主公匡扶漢室,還於舊都!」
接下來的日子,新野乃至整個劉備集團控製的區域,如同一部精密的機器,按照諸葛亮的藍圖高速運轉起來。
關羽領兵進駐樊城,日夜操練水陸兩軍,城防固若金湯。
馬良、伊籍南下,憑借三寸不爛之舌與劉琦的大義名分,荊南四郡太守皆望風歸附,上表表示遵從劉琦號令。
林凡則悄然東渡,前往江東。
內部,新政推行更加深入,民心歸附,糧草軍械的儲備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加。
劉備則一如既往,每日撫慰軍民,探望劉琦,與諸葛亮、及留守將領商議軍情。他的仁德,如同溫暖的陽光,滋養著這片土地;而諸葛亮的智慧,則如同堅實的骨架,支撐起整個集團的高速發展。
襄陽城內的蔡瑁,聽聞荊南四郡歸附劉備,新野防務森嚴,氣得幾乎吐血,卻無可奈何。
他隻能一邊加緊與曹操使者的聯絡,一邊惶惶不可終日地等待著北方大軍的到來,也等待著劉備可能發起的攻擊。
荊襄的格局,在劉備的仁德感召與諸葛亮的妙手佈局下,已然徹底逆轉。
曾經的客將,如今已成為荊楚大地真正的希望所在,一麵「抗曹興漢」的大旗,在諸葛亮的手中,被牢牢地插在了這片土地上,迎風招展,獵獵作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