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謝邀,人在天庭,剛成昊天! > 第202章 昊天布雨潤天下!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謝邀,人在天庭,剛成昊天! 第202章 昊天布雨潤天下!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五丈原大捷,曹魏元氣大傷,龜縮於黃河以北,憑借天險與殘餘的邪魔外道負隅頑抗。

季漢雖勝,亦需時間消化戰果,鞏固新得之疆土。

凱旋大軍回到成都,迎接他們的是萬民空巷的歡呼與對未來的無限期盼。

昭烈帝劉備於大殿之上,大饗群臣,封賞有功將士。

然而,他與諸葛亮、林凡都清楚,真正的挑戰,現在才剛剛開始。

如何治理這日益龐大的帝國,如何將道法的力量真正惠及黎民,如何積蓄力量完成最終的統一,是擺在麵前的三座大山。

退朝之後,劉備於禦書房單獨召見了諸葛亮與林凡。

「陛下,」諸葛亮率先開口,他雖經林凡續命,麵色紅潤,但眼神中依舊帶著殫精竭慮的疲憊與銳利,「如今我軍雖盛,然連年征戰,中原、荊州新附之地,民生凋敝,流民未安。且曹魏北遁,猶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東吳孫權,亦在江東虎視眈眈。當務之急,在於『內修政理,外懾強敵』。」

林凡頷首附和:「孔明兄所言極是。道法之力,不應僅僅用於征伐。臣近日觀天象,見中原、關中之地,似有旱魃之兆,恐今歲大旱。若百姓流離,則新附之地人心不穩,易生變亂。臣請旨,願攜天工院諸生,前往各地,以道法緩解旱情,安撫民心。」

劉備聞言,動容地握住林凡的手:「天師心係黎民,實乃萬民之福!準奏!凡天師所需,國庫及各地官府,需全力配合!」

翌日,林凡便帶領部分天工院精通水係道法的修士以及「天樞營」中負責後勤與建設的「厚土部」道兵,離開了成都,前往各地巡視。

第一站,便是去年經曆戰火,又逢春旱的關中。

赤地千裡,禾苗枯黃,百姓眼中滿是絕望。

林凡立於驪山之巔,神識與地脈相連,感受著此地水汽的稀薄與地氣的焦躁。

他並未立刻施展大規模法術,而是先命「厚土部」道兵,依據他傳授的「尋水訣」,協助當地百姓勘測地下水源,挖掘深井。

隨後,他選擇了幾處關鍵節點,親手佈下「小雲雨陣」。

此陣乃他根據《太平要術》與自身理解所創,能小範圍彙聚水汽,形成降雨。

雖然無法覆蓋整個關中,但足以保證幾處重要產糧區與人口稠密之地的灌溉。

當甘霖灑落,久旱的田地得到滋潤,枯萎的禾苗重現生機時,無數百姓跪在雨中,向著林凡所在的方向叩拜,高呼「昊天師慈悲!」、「活神仙!」。

林凡之名,伴隨著這場及時雨,迅速在關中大地傳揚開來,其威望甚至超過了剛剛到來的季漢官吏。

與此同時,成都的諸葛亮,則在劉備的支援下,開始了大刀闊斧的內政改革。

他頒布《季漢新政令》,核心便是將林凡道法的力量,係統性地融入國家治理的方方麵麵:

農政:設立「司農監」,下設「靈植司」,由天工院修士指導,在各地官田推廣「玉髓米」、「青靈麥」等靈植的弱化凡種,這些種子雖無靈效,但產量與抗逆性遠勝尋常作物。同時,將「小聚靈陣」的簡化版授予各地德高望重的鄉老,用於保護最重要的秧苗田。

工政:擴大「天工院」規模,於各州郡設立分院,招收有工匠、方士背景的學子。不僅研究軍用的符文器械,更大力推廣民用的「清風符」(用於礦井通風)、「恒溫符」(用於蠶室、糧倉)、改良的水力符文紡車等。

·軍政:正式確立「道兵」體係。在「天樞營」基礎上,於各軍選拔有根骨、心性堅定的士卒,傳授《煉氣訣》與戰陣配合,作為軍中的骨乾力量。同時,將「破邪符」、「烈焰符」等基礎軍用符籙,列入精銳部隊的常備裝備清單。

律法:由林凡參與審定,頒布《超凡律》,明確規定修士、方士的權利與義務,嚴禁以道法欺壓平民、擾亂秩序,違者由「欽天監」嚴懲。

這些政策,如同春風化雨,悄然改變著季漢的麵貌。

曾經被視為神仙手段的道法,開始與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百姓不再僅僅是因為恐懼或敬畏而接受季漢的統治,更是因為切實得到了好處而真心擁戴。

林凡巡行各地,不僅布雨抗旱,更沿途救治瘟疫,驅除為禍一方的低階妖邪,選拔有潛力的少年送入天工院。

他的足跡遍佈大半個季漢,所到之處,萬民稱頌,「鎮國昊天師」的聲威達到了繁體,甚至隱隱成為了季漢的一種精神象征。

一年後,當林凡風塵仆仆地回到成都時,季漢已然煥然一新。

府庫充盈,民心安定,軍隊士氣高昂,整個帝國散發著蓬勃的朝氣。

諸葛亮的新政取得了巨大成功,帝國的根基被夯實得無比堅固。

禦花園中,劉備設宴為林凡接風。酒過三巡,劉備看著眼前氣象萬千的都城,感慨道:「若非天師與丞相,備安能有今日?如今內政已修,國力日盛,北伐中原,掃平曹魏,當可提上日程矣!」

諸葛亮與林凡相視一笑,知道最終的決戰,即將到來。

一個空前強盛的季漢,已然做好了鯨吞天下的最後準備。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