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人在天庭,剛成昊天! 第203章 趙子龍匹馬破鄴城!
季漢新政卓有成效,國力日盛,兵精糧足。
昭烈帝劉備採納諸葛亮與林凡之策,決意發動旨在徹底滅亡曹魏的龍興北伐!
此番北伐,不再是以往的試探或區域性進攻,而是傾儘國力,三路並進,力求一舉定鼎中原!
章武三年春,誓師大會於長安舉行。
中路主力:由劉備親率,諸葛亮為軍師,林凡坐鎮中軍排程道法,趙雲、黃忠為先鋒,出潼關,直逼洛陽。
東路偏師:由關羽統領,馬良為參軍,出荊州,北上威脅許昌,牽製魏軍東部兵力。
西路奇兵:由魏延率領,王平副之,走隴西小道,奇襲長安以西魏軍據點,斷其退路。
魏帝曹丕聞訊,驚怒交加,儘發國內兵馬,以司馬懿為大都督,張合、徐晃、夏侯惇等名將儘數出動,於洛陽以西的邙山一帶,依托山河之險與殘餘的「九幽喚靈大陣」,佈下重重防線,企圖負隅頑抗。
首戰,便是名將之間的硬撼!
中路大軍行至邙山腳下的偃師城,遭遇魏軍前鋒大將張合的阻擊。
張合深知蜀軍道兵厲害,並不列陣野戰,而是據城而守,憑借偃師城高池深,以及城中佈置的陰煞箭陣,頑強抵抗。
蜀軍連攻數日,傷亡不小,進展緩慢。
黃忠性如烈火,親自披甲上陣,引弓射殺城頭魏軍指揮數人,卻被張合看準時機,以破氣弩偷襲,若非親衛拚死抵擋,幾遭不測。
「張俊乂(張合字)深得守城之要,兼有邪陣相助,強攻損失太大。」諸葛亮於中軍帳內,看著沙盤沉吟。
林凡目光掃過偃師城防,神識感知著那陰煞之氣的流轉,忽然道:「張合倚仗者,無非城堅與煞氣。若能破其一點,城池可下。」
「天師有何妙計?」劉備問道。
「張合乃河北名將,性情雖穩,然久守之下,必思反擊。可誘其出城!」林凡看向一旁侍立的趙雲,「子龍將軍,此番需你行險一搏。」
趙雲慨然出列:「但憑天師吩咐!」
是夜,偃師城外忽然火光衝天,殺聲震地,似是蜀軍夜間猛攻。
張合於城頭觀望,隻見蜀軍陣型似有散亂,中軍大纛甚至微微後移。
他生性謹慎,本不欲出城,但副將夏侯儒(夏侯惇之子)年輕氣盛,力主出城劫營,以振士氣。
「將軍!蜀軍連日攻城,士氣已疲,今夜又如此混亂,正是破敵良機!若等其道兵休整完畢,恐更難應對!」夏侯儒急切道。
張合凝視城外片刻,又見蜀軍後營確有騷動,終於下定決心:「好!夏侯儒,你率五千精兵出南門佯攻,吸引注意。我親率八千鐵騎,出北門,直襲蜀軍中軍,若能斬將奪旗,此圍立解!」
然而,這一切,皆在諸葛亮與林凡算計之中。那所謂的「混亂」與「後移」,不過是八陣圖製造的幻象與林凡以道法模擬的假象。
當張合率領八千精銳騎兵,如同利劍般從北門殺出,直撲看似空虛的蜀軍中軍時,等待他的,卻是一片空寂的營地,以及營地中央,那一人一馬,白袍銀槍的——常山趙子龍!
趙雲橫槍立馬,於月光下宛如天神,聲若洪鐘:「張俊乂!常山趙子龍在此,等候多時矣!」
張合心中大驚,知是中計,但此時已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他怒吼一聲:「趙雲!休得猖狂!眾將士,隨我殺!」八千鐵騎如同洪流,衝向那單薄的身影。
然而,就在兩軍即將接觸的刹那,林凡於暗中催動陣法!
「畫地為牢,乾坤倒轉!」
張合騎兵衝鋒的道路上,地麵彷彿突然變得泥濘不堪,空間也產生了一絲扭曲感,衝鋒的速度驟然降低,陣型不由自主地散亂開來!正是林凡以道法輕微改變了區域性的地勢與空間感。
就在這電光火石之間,趙雲動了!
他並未率軍對衝,而是單騎突出,如同一道銀色閃電,直取張合!
龍膽亮銀槍化作點點寒星,精準無比地點向張合周身要害。
張合也是久經沙場的名將,奮力揮槍格擋,兩人槍來槍往,火星四濺,戰馬盤旋,殺得難分難解。
但張合的騎兵因陣型散亂、速度驟降,失去了騎兵最大的衝擊優勢,反而被隨後趕來的蜀軍精銳團團圍住,分割絞殺。
趙雲與張合大戰三十餘回合,張合心慌意亂,又見麾下騎兵陷入重圍,招式不由一亂。
趙雲瞅準破綻,大喝一聲,槍出如龍,一式「百鳥朝鳳」!無數槍影彷彿化作百鳥,最終彙聚於一點,直刺張合咽喉!
張合避無可避,隻得奮力一擋!
「鏘!」一聲巨響,張合手中長槍竟被趙雲一槍震飛!他本人也被那磅礴的力道震得氣血翻湧,跌落馬下!
「綁了!」趙雲收槍,冷喝道。
主將被擒,魏軍騎兵頓時崩潰,或降或逃。
與此同時,出南門佯攻的夏侯儒,也早落入諸葛亮佈置的陷阱,被黃忠埋伏的兵馬殺得大敗,夏侯儒被黃忠一箭射中肩膀,狼狽逃回城中。
偃師城守軍見主將被擒,援軍潰敗,軍心徹底瓦解,開城投降。
偃師之戰,蜀軍大勝,生擒魏國名將張合!
此戰,趙雲於萬軍之中單騎破敵,生擒張合,其勇武之名響徹中原!而林凡與諸葛亮的妙算,更是令魏軍聞風喪膽。
訊息傳至洛陽,曹丕又驚又怒,司馬懿麵色陰沉如水。
季漢兵鋒之盛,名將之勇,謀臣之智,道法之詭,已遠超他們的想象。
邙山防線,在第一場名將對決中,便露出了巨大的裂痕。
北伐大軍,兵鋒直指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