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人在天庭,剛成昊天! 第91章 光複福建!
福州將軍佟佳·賴塔的平叛大軍,如同兩柄巨大的鐵鉗,帶著碾碎一切的威勢,自水陸兩路向泉州合圍而來。
旌旗蔽空,刀槍如林,八旗兵的驕橫與綠營兵的龐雜,共同構成了這個時代東亞最強陸地武裝力量的縮影。
麵對強敵,泉州明軍並未分兵死守孤城,而是采取了更為積極主動的防禦反擊戰略。
朱元璋與常遇春坐鎮泉州府衙,統籌全域性。
朱元璋以其無與倫比的威望和鐵腕,確保根據地後方的穩定,調配糧草軍械,處理民政,安撫新附之地。
常遇春則作為戰略預備隊的主將,隨時準備馳援各方,並以其悍勇之名,激勵全軍士氣。
朱棣與徐達,攜俞通海等水戰將領,統領一萬明軍,其中包含兩千裝備了改良燧發槍和火炮的新軍作為主力軍,負責應對清軍水師及可能的水路登陸。他們的主戰場,在晉江口及附近海域。
朱棣採納徐達建議,並未與清軍水師在開闊海麵硬拚。他們利用俞通海對水道的熟悉,在晉江入海口狹窄處,效仿古人,以鐵索、沉船輔以暗樁,設定了數道水下障礙,極大地限製了清軍大型戰船的機動性。
當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領的數十艘主力戰船氣勢洶洶地闖入晉江口時,立刻陷入了麻煩。船底觸碰障礙的沉悶撞擊聲、船槳被纏住的斷裂聲不絕於耳,隊形瞬間大亂。
「開火!」
朱棣立於岸邊一處加固的炮台上,冷靜下令。
部署在兩岸隱蔽炮位上的改良火炮發出了怒吼!經過刻畫的炮膛賦予了炮彈更穩定的彈道和更遠的射程,雖然數量不多,但精準的打擊紛紛落在擠作一團的清軍戰船上,木屑橫飛,慘叫聲四起。
同時,俞通海率領眾多靈活的小型船隻和火攻船,如同水鬼般從蘆葦蕩、小岔河中殺出,利用清軍大船行動不便的劣勢,抵近射擊、投擲火罐,進行貼身肉搏。
改良燧發槍在近距離展現了其連續火力的優勢,打得試圖跳幫作戰的清軍水兵抬不起頭。
施琅空有船堅炮利,卻在水道障礙和明軍靈活打擊下束手束腳,損失數艘大船後,狼狽後撤,第一次大規模進攻被挫敗。
陸路方麵,則由藍玉、傅友德兩位擅長機動作戰的猛將,以及數位現代英靈共同負責。
他們麵對的,是新任福建陸路提督張雲翼率領的一萬五千綠營兵,以及作為核心與監軍的三千福州八旗兵。
現代英靈們深知己方兵力、裝備處於劣勢,堅決執行了「以空間換時間,積小勝為大勝」的遊擊與運動戰結合策略。
他們並未在邊境構築固定防線,而是將主力化整為零,以營、哨為單位,分散在清軍進軍路線沿途的險要山地、密林之中。藍玉、傅友德則各率一支精銳騎兵作為機動力量。
張雲翼依仗兵力優勢,穩步推進,初期確實勢如破竹,佔領了幾座空無一兵的城鎮。但很快,他們就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泥潭。
每當清軍大隊行進,兩側山林中總會射出冷箭,落下滾石,小股斥候、運糧隊不斷被神出鬼沒的明軍小分隊吃掉。
夜晚宿營時,營地周圍鑼鼓喧天,火光四起,襲擾不斷,令清軍士卒身心俱疲。
一旦清軍分兵清剿,藍玉或傅友德的騎兵便會如同旋風般出現,在區域性形成優勢兵力,狠狠咬掉清軍一部,然後迅速遠遁。
現代英靈們指導民兵和百姓堅壁清野,將糧食藏匿,水井填埋,進一步加大了清軍的後勤壓力。
清軍的推進速度變得異常緩慢,士氣在不斷的騷擾和傷亡中持續低落。八旗兵雖然驍勇,但麵對這種無處發力、時刻提防的戰術,也顯得焦躁不安。
就在陸路戰事陷入膠著之際,一個意外的利好傳來。
原本散落在閩南各地、對清廷統治心懷不滿的鄭氏舊部,在得知「朱明」再起,且接連重創清軍後,終於看到了希望。
多位原鄭軍將領紛紛率部來投,或在其控製區域起兵響應,攻打當地清軍府縣。
福建各地,尤其是漳州、汀州等地,烽煙四起!「石人兩隻眼,朱旗插滿天」的讖語以更快的速度傳播,極大地動搖了清廷在福建的統治根基。
訊息傳至前線,明軍士氣大振,而清軍則軍心浮動,後路受到威脅的恐慌開始蔓延。
朱元璋與坐鎮後方的現代英靈們敏銳地抓住了這個戰機!
「全麵反攻的時候到了!」朱元璋果斷下令。
常遇春率領養精蓄銳已久的預備隊,開出泉州,與藍玉、傅友德部彙合。
在一位擅長把握戰略節奏的現代英靈策劃下,明軍主力不再分散遊擊,而是集中力量,在泉州以北五十裡處的五裡橋預設戰場,擺開了決戰的架勢。
同時,命令所有遊擊小隊和響應起義的鄭氏舊部,全力襲擾、切斷清軍後勤線,並佯攻福州,迫使賴塔分兵。
張雲翼見明軍終於主力儘出,求勝心切,加之後方不穩,急於尋求決戰,果然率軍進入五裡橋地區。
決戰爆發!
這一次,明軍不再是襲擾。
常遇春一馬當先,親率重甲步兵,如同移動的城牆,正麵硬撼清軍最精銳的八旗步兵!
藍玉、傅友德騎兵兩翼包抄,專門衝擊綠營兵陣型。
而裝備了改良燧發槍的明軍火器營,則在陣後列成三排,輪番齊射,密集的彈雨給予了清軍巨大的殺傷,尤其是對身披重甲的八旗兵,改良燧發槍的穿透力展現了驚人效果。
清軍雖然人數占優,但連日被騷擾,士氣低落,且戰術僵化,在明軍多層次、多兵種的協同打擊下,陣線逐漸動搖。
關鍵時刻,陸路提督張雲翼試圖親自帶隊衝鋒穩住陣腳,卻被傅友德盯上,一箭射落馬下!
主將陣亡,清軍陸路徹底崩潰!八旗兵和綠營兵爭相逃命,自相踐踏,死傷無數。
與此同時,朱棣和徐達在挫敗水師提督施琅數次進攻後,判斷其士氣已墮,果斷率領精銳,搭乘快船主動出擊,與俞通海水軍配合,夜襲清軍水師錨地。
火攻、炮擊、接舷戰……混亂中,施琅座船被炮火擊中,燃起大火,水師指揮係統癱瘓,大部分戰船或焚或逃,殘餘力量向台灣方向潰退。施琅本人也在混戰中身受重傷。
水陸兩路皆遭慘敗的訊息傳回福州,佟佳·賴塔驚怒交加,知事不可為,在親兵護衛下,倉皇棄城,向北逃往浙江方向。
明軍乘勝追擊,勢如破竹。朱棣、徐達水陸並進,直取福州;藍玉、傅友德掃蕩陸路殘敵;常遇春則分兵攻取興化等地。各地響應義軍和民眾紛紛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不過旬月之間,福州、泉州、興化等閩中核心重鎮,相繼光複!日月龍旗,再次飄揚在福建的城頭之上!
此役,明軍及華夏陣營以弱勝強,不僅徹底粉碎了福州將軍組織的三路圍剿,更一舉奪取了福建大半富庶之地,繳獲軍械、糧餉、船隻無數,收編降卒、義軍逾萬,聲威大震!
一個以泉州、福州為核心,連線沿海與內陸的穩固抗清根據地,終於巍然屹立於東南大地。
訊息傳開,天下震動,遠在北京紫禁城的康熙皇帝,終於感受到了來自東南方向的、前所未有的刺骨寒意。
而無數心懷故明的誌士,則在這一係列輝煌勝利的鼓舞下,看到了華夏複興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