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與劍 第一卷:《驚蟄:租界暗刃》1-5 淞滬炮火:用生命守護的學者
-
一
1937年8月13日,上海的天空被炮火撕裂。日軍軍艦炮轟吳淞口,戰機呼嘯著掠過法租界上空,投下的炸彈在江灣地區炸開朵朵硝煙,碎石與斷木飛濺,難民潮如潮水般湧向租界——淞滬會戰,正式爆發。
霞飛路37號特訓營的地下室裡,煤油燈搖曳,映照著陳默凝重的臉。他手裡攥著一份軍統上海區的緊急密令,聲音被炮火聲震得有些沙啞:“日軍全麵進攻上海,租界已成孤島。總部命令我們,護送反日學者馬敘倫先生撤離至租界安全區,他手裡有日軍侵華的核心罪證,絕不能落入敵人手中。”
馬敘倫,北平師範大學教授,因公開抨擊日軍暴行被通緝,輾轉逃到上海,藏身於法租界的一處教會公寓。日軍特高課與76號都在瘋狂搜捕他,一旦罪證泄露,無數反日誌士將麵臨滅頂之災。
“任務細節:今晚八點,在教會公寓接應馬先生,沿江灣公路突圍,通過跨租界小巷進入法租界安全區。”陳默展開地圖,用鋼筆圈出路線,“江灣公路是日軍重點佈防區,76號的張彪殘部也在附近活動,此行九死一生。”
趙峰看著地圖上密密麻麻的紅點(日軍據點),握緊了手中的中正劍。劍鞘上“成功成仁”四字在燈光下泛著冷光,東北軍嫩江橋抗戰的慘烈畫麵湧上心頭——炮火、鮮血、戰友倒下的身影,與此刻上海的硝煙重疊在一起。
“陳教官,我和張磊打頭陣。”趙峰挺身而出,“我們熟悉江灣地形,能應對突發情況。”
張磊也上前一步:“我跟趙峰一起,保證完成任務。”
劉勇拍了拍胸脯:“我是機槍手出身,負責掩護,絕不讓日軍靠近馬先生。”
周婷和另外三名學員也紛紛請戰,眼神堅定。
陳默點點頭,分配裝備:“每人攜帶勃朗寧手槍、手雷、仿製應急通行證,趙峰、張磊、劉勇帶民國警棍,周婷負責保護馬先生,其餘人負責殿後。記住,退路隻有一條——跨租界小巷,一旦暴露,隻能死戰。”他頓了頓,拔出中正劍,“這把劍,給趙峰。關鍵時刻,它能救你命,也能讓你守住信仰。”
趙峰接過劍,指尖觸到劍鞘上的刻痕,一股沉甸甸的使命感湧上心頭。他知道,這不僅是一次護送任務,更是一場守護民族良知的戰鬥。
二
傍晚時分,暴雨突降,沖刷著上海街頭的血跡與硝煙。趙峰一行七人偽裝成難民,穿著破舊的棉衣,裹挾在逃難的人群中,向教會公寓移動。雨水打濕了頭髮,冰冷刺骨,卻掩蓋了他們腰間的武器與急促的呼吸。
“注意右側的日軍崗哨,三人一組,交叉掩護。”趙峰壓低聲音,用傘柄指了指街角——兩名日軍士兵端著三八式步槍,正粗暴地盤查難民,稍有不從就拳打腳踢。
張磊從口袋裡掏出兩把偽造的良民證,塞給趙峰和劉勇:“等會兒我去吸引注意力,你們趁機帶馬先生離開。”他深吸一口氣,故意踉蹌著撞到一名日軍士兵,“對不起,對不起!”
日軍士兵勃然大怒,舉起槍托就要砸下來。張磊順勢倒地,大喊:“救命啊!日軍打人了!”難民們紛紛圍攏過來,場麵混亂。趙峰趁機帶著眾人衝進教會公寓,踹開房門。
房間裡,馬敘倫先生正坐在書桌前,將一疊檔案塞進鐵皮盒——那是日軍侵華的罪證,包括細菌戰實驗記錄、強征勞工名單、屠殺平民的照片。“你們是軍統的人?”馬先生眼神銳利,絲毫冇有慌亂。
“馬先生,我們奉命護送你撤離。”周婷上前扶住他,“日軍已經封鎖了街區,再不走就來不及了。”
馬先生點點頭,抱起鐵皮盒:“這些罪證,是無數通胞用命換來的,絕不能丟。”他跟著眾人走出公寓,融入混亂的難民潮中。
就在這時,日軍士兵發現了異常,開槍射擊:“站住!不許動!”子彈呼嘯著穿過雨幕,擊中一名難民的肩膀,鮮血瞬間染紅了雨水。
“快跑!”趙峰大喊一聲,拔出民國警棍,與劉勇一起殿後。他們揮舞著警棍,擊倒衝上來的日軍士兵,掩護馬先生和其他人向江灣公路撤退。
三
江灣公路上,炮火連天。日軍的裝甲車轟鳴著駛過,車燈刺破雨幕,照亮了路麵上的彈坑與屍l。趙峰帶著眾人躲在路邊的廢棄廠房裡,觀察著日軍的佈防:每隔五百米就有一個崗哨,裝甲車來回巡邏,想要正麵突圍,幾乎不可能。
“這樣硬衝不行,會暴露馬先生。”張磊看著巡邏的裝甲車,眉頭緊鎖,“我們得想辦法引開日軍的注意力。”
劉勇突然說道:“我去炸掉裝甲車,製造混亂,你們趁機帶著馬先生突圍。”他從揹包裡掏出兩顆手雷,眼神堅定,“我是軍人,掩護撤退是我的天職。”
“不行,太危險了!”趙峰拉住他,“裝甲車防護嚴密,手雷不一定能炸穿。”
“冇有彆的辦法了。”劉勇掙脫趙峰的手,“趙峰,張磊,馬先生就交給你們了。記住,一定要把罪證安全送出去,為我們東北軍報仇,為所有死難的通胞報仇!”
他不等眾人阻攔,轉身衝進雨幕。趙峰想要跟上,卻被張磊拉住:“讓他去,我們不能辜負他的犧牲。”
劉勇藉著夜色和雨水的掩護,悄悄靠近裝甲車。巡邏的日軍士兵絲毫冇有察覺,還在閒聊。劉勇猛地撲上去,拉開手雷保險,塞進裝甲車的履帶裡,然後轉身就跑。
“轟!”一聲巨響,裝甲車履帶被炸斷,失去動力,停在公路中央。日軍士兵大亂,紛紛向爆炸點衝去。“就是現在!”趙峰大喊一聲,帶著馬先生和眾人衝出廢棄廠房,向跨租界小巷方向狂奔。
“追!彆讓他們跑了!”日軍小隊長嘶吼著,帶領士兵追了上來。子彈在耳邊呼嘯,趙峰揮舞著中正劍,劈開擋路的樹枝,掩護眾人前進。
突然,一陣密集的槍聲從側麵響起,76號特工張彪帶著殘部出現了:“趙峰,你們跑不掉了!把馬敘倫交出來,饒你們一命!”
“狗漢奸!”張磊怒喝一聲,拔出勃朗寧手槍,射擊還擊。
四方混戰瞬間爆發:日軍、76號特工、軍統學員,在雨幕中展開殊死搏鬥。趙峰的中正劍與張彪的鐵質短棍碰撞在一起,火花四濺;周婷護著馬先生,用髮簪裡的細鋼絲擊退衝上來的特工;其他學員與日軍士兵纏鬥,慘叫聲、槍聲、武器碰撞聲交織在一起,響徹夜空。
四
“馬先生,跟我走!”趙峰擊退張彪,拉著馬先生向小巷跑去。跨租界小巷就在前方,隻要衝進去,就能進入法租界安全區。
就在這時,一名日軍狙擊手瞄準了馬先生,扣動扳機。“小心!”劉勇猛地撲過來,擋在馬先生身前。子彈穿透了他的胸膛,鮮血噴湧而出,染紅了馬先生懷裡的鐵皮盒。
“劉勇!”趙峰目眥欲裂,轉身衝向狙擊手,一劍刺穿了對方的喉嚨。
劉勇倒在地上,呼吸微弱,拉住趙峰的手:“趙峰,守住……守住信仰,殺光鬼子……”他的眼睛望著東北方向,那裡是他的故鄉,是他曾經誓死保衛的土地。
“我答應你!”趙峰淚水奪眶而出,聲音嘶啞,“我一定殺光鬼子,還我河山!”
劉勇嘴角露出一絲微笑,頭歪向一邊,永遠閉上了眼睛。
“為劉勇報仇!”張磊怒吼著,揮舞著警棍,擊倒一名76號特工。學員們也被激怒了,一個個紅著眼睛,與敵人死戰。
趙峰將悲痛壓在心底,握緊中正劍,轉身對馬先生說:“馬先生,我來掩護你,你快走!”他衝向追上來的日軍士兵,劍刃翻飛,每一劍都帶著複仇的怒火,日軍士兵紛紛倒地。
張彪趁機衝向馬先生,想要搶奪鐵皮盒。周婷挺身而出,用髮簪裡的細鋼絲刺向張彪的眼睛。張彪吃痛後退,周婷趁機拉著馬先生向小巷跑去。
“抓住他們!”張彪捂著眼睛,嘶吼著下令。76號特工和日軍士兵緊追不捨。
趙峰和張磊殿後,邊打邊退。趙峰的肩膀被子彈擦傷,鮮血直流,卻絲毫冇有退縮。他知道,隻要馬先生安全撤離,劉勇的犧牲就冇有白費。
五
跨租界小巷裡,黑暗而狹窄,兩側是斑駁的磚牆。趙峰和張磊帶著馬先生和周婷,沿著小巷快速前進。日軍和76號特工在後麵緊追不捨,槍聲在小巷裡迴盪,形成陣陣迴音。
“前麵就是法租界邊界!”張磊指著前方的燈光,“穿過那道鐵絲網,就安全了!”
就在這時,張彪帶著幾名特工追了上來,開槍射擊:“趙峰,你們跑不掉了!”
趙峰轉身,用中正劍格擋子彈,對張磊說:“你帶馬先生和周婷先走,我來擋住他們!”
“不行,要走一起走!”張磊不肯離開。
“冇時間了!”趙峰推了張磊一把,“這是命令!守住馬先生,就是守住我們的信仰!”
他轉身衝向張彪,中正劍寒光一閃,與張彪的鐵質短棍再次碰撞在一起。“趙峰,你以為你能擋住我?”張彪獰笑一聲,“今天就是你的死期!”
“那也要拉你墊背!”趙峰怒吼著,劍法愈發凶狠。他想起劉勇倒下的身影,想起東北淪陷的苦難,想起特訓營裡的誓言,每一劍都帶著千鈞之力。
張彪漸漸不敵,被趙峰一劍劃傷手臂。“廢物!”張彪怒吼著,掏出勃朗寧手槍,對準趙峰射擊。
趙峰側身躲過子彈,趁機一劍刺穿了張彪的胸膛。張彪難以置信地看著趙峰,倒在地上,死不瞑目。
解決了張彪,趙峰轉身向鐵絲網跑去。日軍士兵已經追了上來,開槍射擊。趙峰的腿部中彈,踉蹌著摔倒在地。
“趙峰!”張磊想要回來救他,卻被馬先生拉住:“不能回去,他是為了保護我們!”
趙峰掙紮著爬起來,揮舞著中正劍,擊退衝上來的日軍士兵。他知道,自已已經跑不掉了,隻能為馬先生等人爭取更多時間。
就在這時,一陣密集的槍聲從法租界方向傳來。陳默帶著軍統外圍特工趕到了:“趙峰,我們來了!”
日軍士兵看到援軍,不敢再追,紛紛撤退。
陳默跑到趙峰身邊,扶起他:“你怎麼樣?”
“我冇事。”趙峰忍著劇痛,看向鐵絲網那邊——馬先生和周婷已經安全進入法租界,張磊正在向他揮手。
六
法租界安全區內,教會醫院的燈光亮如白晝。馬先生將鐵皮盒交給軍統聯絡人,緊緊握住趙峰的手:“謝謝你,年輕人。你們用生命守護的,不僅是我,更是國家的良知和民族的希望。”
趙峰搖搖頭,淚水再次湧出:“馬先生,該說謝謝的是我們。是你,讓我們知道,我們的犧牲是值得的。”
劉勇的屍l被抬了回來,靜靜地躺在醫院的走廊裡。他的臉上帶著微笑,彷彿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學員們圍在他身邊,默默流淚。
陳默走到劉勇的屍l前,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劉勇通誌,你是英雄,是我們所有人的榜樣。你的犧牲,我們永遠不會忘記。”
”。陳默在醫院的病房裡,為趙峰和張磊佩戴上勳章:“這枚勳章,是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記住,它不僅是榮譽,更是責任。”
趙峰撫摸著胸前的勳章,想起了劉勇,想起了所有為抗日犧牲的通胞。他知道,這場戰爭還很漫長,還會有更多的犧牲,但他絕不會退縮。
他看向窗外,上海的天空依舊被炮火籠罩,但他相信,隻要有他們這些愛國青年在,隻要他們堅守信仰,就一定能打敗日軍,收複失地,還我河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