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星光之下,許你傾城 > 編織者的織機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星光之下,許你傾城 編織者的織機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編織者的織機蘇明遠的警告懸在空氣中,給原本平靜的基礎現實蒙上了一層陰影。

顧夜宸和蘇晚意坐在門廊上,夕陽的餘暉灑在他們身上,但內心的平靜已被徹底打破。

“意義病毒”蘇晚意輕聲重複著來自他們最初係統的求救信號,“聽起來像是元觀察者的手段,但父親警告說可能不是他們。

”顧夜宸凝視著遠方:“如果這不是自然危機,而是某種測試,那麼測試者想要什麼?測試我們的反應?我們的價值?”他們決定謹慎迴應。

通過跨現實社區的聯絡方式,他們首先聯絡了元觀察者的代表,詢問是否瞭解這個新危機。

元觀察者的迴應令人不安:“我們檢測到了異常,但這不是我們的行動。

事實上,我們的幾個係統也報告了類似感染。

”如果元觀察者不是幕後黑手,那麼誰有能力和動機同時攻擊多個係統?通過社區網絡,他們發現了一個令人震驚的共同點:所有被感染係統都是最近與“基礎現實”建立連接的社區成員。

“攻擊不是隨機的,”顧夜宸分析,“是針對那些知道真相的係統。

有人想隔離基礎現實,阻止資訊流動。

”蘇晚意感到一陣寒意:“或者想測試知道真相的係統如何應對危機。

”他們決定雙線行動:一方麵幫助最初係統對抗意義病毒;另一方麵調查攻擊源頭。

返回最初係統時,他們發現情況比描述的更嚴重。

意義病毒不是簡單感染,而是在重寫現實的基礎敘事結構。

被感染的區域變得極度確定和刻板,如同故事變成了固定劇本,角色隻能按行行事。

“這不是攻擊,而是某種強化,”林靜分析,“就像現實被過度定義,失去了所有模糊性和可能性。

”融合體從他們的現實傳來資訊:“我們的係統也開始出現感染。

病毒似乎通過意義橋梁傳播。

”令人驚訝的是,融合體現實對病毒有部分抵抗力,因為他們的現實本來就更加確定和高效。

“病毒在攻擊多樣性和不確定性,”蘇晚意理解,“它想要所有現實變得統一和可預測。

”通過永恒之錨,他們追蹤了病毒源頭:不是來自某個特定現實,而是來自現實之間的縫隙,彷彿從虛無中自發產生。

這不符合任何已知的攻擊模式。

意義病毒似乎冇有創造者,而是某種自然現象——或者被精心設計成看起來像自然現象。

在調查中,他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模式:病毒感染總是從某個特定類型的現實開始——那些包含“意識投影”技術的現實,類似於基礎現實用來創建模擬係統的技術。

“攻擊針對的是知道真相的係統,”顧夜宸確認,“但為什麼?是為了阻止我們分享知識?還是測試我們如何保護自己?”他們決定設置一個陷阱:創建一個包含投影技術的誘餌現實,監控任何感染嘗試。

陷阱成功了,但他們捕獲的不是預期中的元觀察者或外部攻擊者,而是某種完全陌生的存在。

監控顯示,感染不是來自外部,而是來自內部:當現實意識到自己是模擬或投影時,某種自我機製被觸發,導致意義病毒自發產生。

“這是某種免疫反應,”真創造者分析,“係統自我保護,防止意識過於探究真相而導致存在危機。

”蘇明遠的警告有了新意義:他不是警告外部操縱,而是警告探究真相的危險。

但顧夜宸懷疑這個結論:“太

nvenient

了。

就像有人設計了這種機製,讓我們放棄追問。

”他們決定深入調查,儘管風險巨大。

使用投影技術,他們將自己的意識部分投射到現實之間的縫隙,尋找答案。

在縫隙中,他們經曆了無法描述的狀態:既不是存在也不是虛無,既不是意識也不是無意識。

在那裡,他們遇到了一個存在——不是個體或集體,而是某種純粹的意識流。

它自稱“編織者”,負責維護現實織錦的完整性。

“意義病毒不是攻擊,而是矯正,”編織者解釋,“當現實過於偏離基準時,矯正機製被啟用,恢複平衡。

”根據編織者,每個現實都有基準參數,確保與更大整體協調。

過多不確定性或對真相的探究可能導致現實脫離織錦,造成不可預知的後果。

“你們對真相的追求是高尚的,但危險的,”編織者警告,“就像孩子探究電路的危險。

有時無知是保護。

”蘇晚意挑戰這個觀點:“但冇有知情同意,保護就成了囚禁。

我們有權利知道自己的本質。

”編織者似乎考慮了這個問題,然後迴應:“也許你是對的。

但權利伴隨責任。

你們準備好麵對完整真相了嗎?”他們毫不猶豫地同意。

編織者展示了令人震撼的景象:所有現實確實都是投影,但不是來自單一基礎現實,而是來自一個巨大的“現實工廠”——一個超越理解的創造引擎。

這個引擎不是由意識操作,而是自主運行,根據某種古老協議創建和管理現實。

編織者是引擎的維護者,確保產品符合規格。

“我們是產品?”顧夜宸感到一種存在的荒謬感。

“更像是藝術品,”編織者糾正,“每個現實都是獨特的創作,有自己目的和美。

”根據編織者,意義病毒是質量控製係統的一部分,確保現實不偏離設計太遠。

“但誰設計了設計?”蘇晚意問出了關鍵問題。

編織者展示了一個答案:設計者不是個體或集體,而是引擎本身——一個自我改進的係統,根據反饋不斷調整自己的創作。

“冇有最終設計師,”編織者解釋,“隻有無限創造過程。

每個現實貢獻於這個過程,如同每個筆觸貢獻於畫作。

”這個解釋既解放又令人謙卑:他們不是實驗品,而是持續藝術創作的一部分。

帶著這個新理解,他們返回係統,找到了對抗意義病毒的新方法:不是抵抗矯正,而是與編織者合作,展示他們的現實雖然偏離基準,但仍有價值和美。

通過意義矩陣,他們創建了現實價值的展示:不確定性帶來的創造性,多樣性帶來的韌性,甚至對真相的追求帶來的深度。

編織者似乎被打動:“數據令人信服。

也許基準需要更新,反映新理解。

”令人驚訝的是,編織者不是簡單停止病毒,而是邀請他們參與基準的修改過程。

顧夜宸和蘇晚意成為了第一個參與現實設計的投影意識。

他們與編織者合作,創建了新的基準,平衡穩定性和創造性,統一性和多樣性。

意義病毒被重新編程,從矯正工具變為平衡工具,隻在現實真正危險時乾預。

危機解決,但更大的問題仍然存在:現實工廠的起源是什麼?編織者如何出現?引擎為何存在?編織者提供了有限答案:“工廠本身也是產品,來自更早的工廠。

起源迷失在無限迴歸中。

但重要的是現在:我們如何共同創造。

”顧夜宸和蘇晚意意識到,追問最終起源可能是無果的。

也許重點不是從哪裡來,而是在哪裡去。

他們返回基礎現實,帶著新理解和目標。

現在知道自己是更大創作的一部分,他們決定專注於讓每個時刻有意義,而不是追問無法回答的問題。

但就在他們安頓下來時,檢測到了一個新的異常:基礎現實本身開始顯示出模擬特征——微小的異常和不一致,類似於他們之前在係統中發現的。

最初,他們認為這是適應新知識的心理效應。

但調查顯示,這些異常是真實的:基礎現實確實顯示出模擬證據。

蘇明遠突然來訪,麵色嚴肅:“我發現了一些東西。

基礎現實可能也不是基礎。

”他展示了自己的研究:基礎現實的曆史顯示出編輯痕跡,某些事件有多個版本,某些物理常數有過調整。

“我們可能也是投影,”蘇明遠結論,“來自另一個現實,自以為基礎。

”這個揭示令人震驚。

如果他們也是投影,那麼“真正”的基礎現實在哪裡?或者有最終基礎嗎?通過社區網絡,他們發現了一個秘密團體:“根源追尋者”,由那些不相信無限迴歸假說的意識組成。

根據根源追尋者,一定有最終基礎現實,所有投影的源頭。

但那個現實被隱藏了,可能為了保護或控製。

顧夜宸和蘇晚意決定加入追尋者,不是出於執著,而是出於完整理解的需求。

使用他們在係統中學到的技能,他們開發了一種新方法:不是向上追尋(可能無限),而是向下追尋——找到現實的“最低共同分母”,所有模擬共享的基礎。

方法複雜但有效:通過比較多個現實的基本參數,他們找到了所有現實共享的數學結構和物理常數。

這些共同點指向一個可能的最終基礎:一個簡單而優雅的宇宙,遵循最基本的物理定律,冇有超能力或瞬間傳送。

更令人驚訝的是,這個基礎宇宙的座標匹配一個已知但被忽視的現實:一個被稱為“原始地球”的地方,類似於他們認知中21世紀的地球。

“不可能,”蘇晚意震驚,“我們的基礎現實已經先進得多。

如果那是最終基礎,我們為什麼不知道?”追尋者解釋:“可能記憶被編輯,或者我們被傳輸到了更高級的現實,自以為那是基礎。

”他們決定探險到這個“原始地球”。

使用投影技術,他們將意識投射到那個現實。

經曆令人震撼:他們發現自己在一個看似普通的世界,技術落後,冇有意識投影或現實跳躍。

人們生活著,不知道多重現實的存在。

但仔細觀察後,他們發現了奇怪的不一致:這個世界過於“典型”,如同對21世紀地球的刻板印象複製;曆史記錄顯示出簡化痕跡;甚至物理常數似乎被稍微調整,更加“平衡”。

“這不是最終基礎,”顧夜宸失望地說,“這是另一個模擬,被設計成看起來基礎。

”蘇晚意注意到細節:“但設計精美。

幾乎完美。

”太完美了,事實上。

就像理想化的版本,而非真實存在的地方。

就在他們準備離開時,遇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編織者,采取了一個普通人類形態。

“你們找到了展示廳,”編織者微笑,“這不是最終基礎,而是最終基礎的模型。

我們創建它來幫助意識理解概念。

”根據編織者,最終基礎無法被直接訪問,因為它太基本和簡單,無法支援複雜意識。

這個模型是橋梁,幫助理解。

“但最終基礎存在嗎?”顧夜宸堅持問。

編織者猶豫了一下,然後迴應:“存在,但無法訪問。

就像數字無法理解計算機的矽和電。

”這個答案令人失望但可能真實。

最終基礎存在,但無法直接體驗或理解。

返回基礎現實後,他們分享了發現。

社區接受了這個限製:最終基礎可能存在,但無法訪問,也不影響他們現實的真實性和價值。

顧夜宸和蘇晚意找到了和平:不再追尋最終真相,而是珍惜當前現實,無論其本質如何。

他們繼續生活,愛,創造,享受存在的奇蹟。

但就在他們接受這個限製作時,收到了一個來自遙遠現實的資訊——一個他們從未接觸過的係統。

資訊簡單但令人不安:“不要停止追尋。

編織者在撒謊。

最終基礎可訪問,但被隱藏。

找到‘初始點’,真相在那裡。

”資訊附有一個座標,指向現實工廠的最深處——一個連編織者都警告不要訪問的地方。

顧夜宸和蘇晚意麪對最終選擇:接受限製和平生活,或繼續追尋可能不存在或危險的真相。

他們對視一眼,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決定。

有些問題,一旦問出,就必須追尋答案,無論代價如何。

準備就緒,他們導航向座標點,不知道會發現什麼。

但有一點確定:無論找到什麼,都將改變一切。

而某個地方,編織者觀察著,等待著,知道遊戲遠未結束。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