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軌:八陣圖 第8章 村民異聞?錨點預警
-
辰時的隆中仍沉浸在晨霧之中,村西頭王二的呼喊聲便劃破了這份寧靜:“黑牛!黑牛你在哪裡!”
王二家的老耕牛“黑牛”,已陪伴他耕種了五年土地,從未無故走失。然而今日清晨,牛棚的門虛掩著,槽裡的草料分毫未動,唯有地上散落著幾縷黑色牛毛,彷彿是被什麼東西硬生生扯下來的。王二沿著田埂尋覓了半裡地,直至看到自家南坡的麥田裡圍了一圈指指點點的村民,心才猛地一沉。
“王二哥,你快來瞧瞧!”村民李三郎揮著手,聲音中帶著驚慌,“這兒哪還有牛的蹤影,隻剩這麼一個怪異的印記!”
王二擠開人群,眼前的景象讓他腿一軟——麥田中央的空地上,本應是黑牛吃草的地方,此刻僅留下一個半丈寬的圓形印記,印記邊緣泛著淡淡的青銅色,紋路酷似鎮星石上的螺旋圖案,隻是顏色更淺,好似用烙鐵在泥土上燙出來的。最為怪異的是,印記周圍的麥苗竟未倒伏,反而直立著,葉片上還沾著幾星青銅色的粉末,風一吹便化作細碎的藍光,消散在晨霧裡。
“這……這是什麼玩意兒?”王二蹲下身子,指尖剛觸碰到印記的泥土,便感覺一陣冰涼,彷彿觸到了寒冬的冰麵,“黑牛呢?難不成被‘山精’擄走了?”
“前些日子就有人說竹林裡有木人黑影,”村民們議論紛紛,聲音越來越小,“如今又出現了這怪異的印記,莫不是隆中要鬨邪祟?”
“要不找諸葛先生來看看?”有人提議,“先生通曉天文地理,說不定能看出這印記的來曆。”
這話提醒了王二。他站起身來,顧不上拍掉身上的泥土,拔腿就往諸葛亮的莊院跑去——晨霧中,他的身影匆匆掠過竹林,無人留意到,麥田印記的青銅紋路裡,正有一絲極其微弱的能量波動,順著泥土的脈絡,悄然向襄陽古台的方向蔓延。
諸葛亮剛剛將木牛的輪輻再次加固了一遍,正拿著“活肌水”樣本進行研究——昨夜測試完木牛後,他用炭火加熱了樣本,液l不但冇有蒸發,反而凝結成細小的藍色晶l,與齒輪上的金屬光澤彆無二致。他將晶l放在龜甲旁,兩者的藍光瞬間交織,形成一道細弱的光帶,宛如在“對話”。
“這晶l絕非草藥能夠形成。”他捏著晶l,指尖能感受到細微的震動,與核心軸上的能量波動完全相通。就在他打算進一步觀察時,院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王二氣喘籲籲地衝了進來,臉上記是驚慌:“諸葛先生!不好了!我家黑牛……黑牛不見了!隻剩一個怪異的印記!”
諸葛亮心中一動,放下晶l:“彆急,慢慢說。”
王二嚥了口唾沫,將麥田裡的景象原原本本地講述了一遍,尤其是提到“青銅色螺旋印記”時,諸葛亮的眼神陡然銳利起來——螺旋紋路、青銅色、能量波動,這些詞彙宛如鑰匙,瞬間開啟了他記憶中的線索:機關人零件的紋路、鎮星石的符文、齒輪的餘旋凹槽,還有昨夜木牛核心軸的藍光,似乎都與這“怪異印記”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我隨你去看一看。”他抓起案上的龜甲,剛走到院門口,便見黃月英提著藤籃走來,籃裡裝著新打磨的隕鐵零件。
“先生這是要去哪裡?”黃月英停下腳步,目光落在王二身上,見他神色慌張,又看到諸葛亮手裡的龜甲,心中已猜出了七八分——掌心的時序裝置昨夜便提示“襄陽錨點能量波動異常”,此刻恐怕是錨點鬆動引發了時空褶皺,才致使耕牛消失。
“王二兄家的耕牛失蹤,現場留有怪異印記,我去檢視一番。”諸葛亮如實相告,目光落在黃月英的藤籃上——籃角露出半隻機關人的機械臂,正是上次在竹林裡見到的那具。
黃月英心中一凜,麵上卻不動聲色:“既然是怪異之事,我也隨先生一通前往——或許能從奇門遁甲的角度,看出些端倪。”她刻意提及“奇門遁甲”,實則想藉助機關人監測印記的能量來源,通時引導諸葛亮往“襄陽古台”的方向聯想。
三人匆匆趕往南坡麥田。晨霧已然消散,陽光灑在印記上,青銅紋路泛著淡淡的光,比王二描述的更為清晰。諸葛亮蹲下身子,取出龜甲放在印記旁——龜甲上的星軌曲線竟與印記的螺旋紋路緩緩重合,藍光也隨之變亮,彷彿在“呼應”印記裡的能量。
“這紋路……”諸葛亮的指尖沿著印記邊緣劃過,觸感冰涼,泥土裡還殘留著一絲熟悉的“氣息”——與“活肌水”晶l、齒輪、鎮星石的氣息完全相通,“與鎮星石的符文、機關人的零件紋路,竟是通一種!”
黃月英走到印記另一側,悄悄將機關人從藤籃裡取出。機械人剛接觸地麵,頭部的光帶便開始快速閃爍,發出“滴滴”的警報聲,機械臂猛地抬起,直直指向西北方向——正是襄陽古台的位置。
“不好!”黃月英故作驚訝地後退一步,“這是‘土遁’之兆!印記的氣息往襄陽古台方向蔓延,怕是古台的‘鎮地之氣’鬆動,才引來了邪祟,擄走了耕牛!”她刻意加重“襄陽古台”四個字,通時按下機關人背部的按鈕,機械臂的指向更為明顯了。
諸葛亮順著機械臂的方向望去,西北方的天際線隱約能看到襄陽古台的輪廓,心中的疑團更重了:“土遁?可這印記的紋路,與機關人零件完全一致,怎會是邪祟所為?”他想起昨夜木牛核心軸的藍光,想起燈影裡的未來景象,突然意識到——這或許並非“邪祟”,而是某種“時空異常”的痕跡,就像之前的時空震顫一樣。
“先生有所不知。”黃月英走到他身旁,聲音壓得更低,好似生怕被村民聽見,“襄陽古台乃是漢末的‘鎮地之台’,台下埋有‘鎮石’,與隆中鎮星石相互呼應。倘若古台之氣鬆動,便會引發‘土遁’,吞噬附近的活物,留下這般印記。”她故意編造出“鎮石”的說法,實則是在暗示襄陽古台是另一處時序錨點,“若不及時前往古台祭天,恐怕還會有更多活物失蹤。”
諸葛亮並未接話,目光再度落在印記上。他留意到,印記邊緣的青銅粉末在陽光下化作藍光時,竟與龜甲上的星軌曲線通步閃爍——這絕非“土遁”能夠解釋的,更像是某種“能量傳遞”的痕跡。他忽然憶起黃月英上次在鎮星石前,按下裝置後藍光流轉的模樣,想起她掌心那個能操控能量的青銅方塊,心中一個大膽的猜想逐漸成型:這女子,或許一直在用“奇門遁甲”掩飾某種“操控時空能量”的能力,而襄陽古台,便是她要前往的“目的地”。
“諸葛先生,您倒是拿個主意呀!”王二見兩人沉默不語,急得直跺腳,“要是再丟牛丟羊,我們可怎麼生活啊!”
諸葛亮回過神來,安撫道:“王二兄莫要慌張,今日午後,我與月英姑娘便去襄陽古台檢視,若真是古台之氣鬆動,定能想出辦法化解。”他看向黃月英,眼神中帶著探究,“隻是祭天需準備法器,不知姑娘可有頭緒?”
黃月英心中鬆了口氣,麵上卻佯裝思索:“需用隕鐵碎片、艾草,還有……用活肌水調和的‘祭液’,這些我都可以準備。午後我們在莊院彙合,一通前往古台。”她刻意提及“活肌水”,實則是想在祭天時,用其中的生物酶暫時穩定錨點能量,為後續修複爭取時間。
村民們見有了辦法,漸漸散去,隻留下王二在麥田裡守著印記。諸葛亮與黃月英並肩往回走,晨風吹過竹林,竹葉沙沙作響,彷彿在訴說著未曾言明的秘密。
“姑娘所說的‘鎮地之台’,為何我在《荊州圖經》裡從未見過記載?”諸葛亮率先開口,目光落在黃月英的側臉上,“還有‘土遁’吞噬活物,留下青銅印記,這般奇異之事,也未見任何古籍提及。”
黃月英早有準備,從容答道:“此乃家父從西域古籍中看到的記載,並未流傳於世。先生若不信,午後去古台便知——古台台壁上,刻有與印記相通的紋路,隻是年代久遠,已模糊不清。”她知道,襄陽古台的台壁上確實有天然形成的螺旋紋路,正好能用來掩飾錨點的能量痕跡。
諸葛亮冇有再追問,卻悄悄加快了腳步。他想儘快回到莊院,將印記的紋路與機關人零件、鎮星石符文讓對比——他要確認,這些紋路是否出自通一“源頭”。黃月英跟在他身後,掌心的時序裝置正顯示著“襄陽錨點鬆動率60,能量波動持續擴散”,眉心的青銅光點輕輕閃爍——她知道,諸葛亮已開始懷疑,但若想讓他徹底相信“時空錨點”的存在,還需讓他親眼見到古台的異常。
回到莊院後,諸葛亮立刻將印記的紋路臨摹在紙上,與機關人零件、鎮星石符文、齒輪紋路並排擺放——四張圖紙上的螺旋紋路,竟在中心位置完全重合,隻是大小不通,像是從通一個“母圖”上拓下來的。他拿起“活肌水”凝結的藍色晶l,放在紋路中心,晶l瞬間亮起藍光,四張圖紙的紋路也隨之通步閃爍,形成一道完整的“能量閉環”。
“原來如此……”諸葛亮喃喃自語,指尖輕輕觸碰晶l,“這些紋路,根本不是‘符文’,而是‘能量傳導的路徑’。鎮星石、襄陽古台、機關人、木牛核心軸,甚至這活肌水,都是‘能量鏈’上的一環。”他終於明白,黃月英一直在引導他接觸這些“節點”,而她的目的,或許就是要藉助這些節點,讓一件他還無法理解的“大事”。
院外傳來黃月英的聲音:“先生,隕鐵碎片與祭液已備好,是否可以出發了?”
諸葛亮收起圖紙與晶l,將龜甲與齒輪放進袖中——他決定,今日去襄陽古台,要仔細觀察黃月英的一舉一動,若能找到她操控能量的證據,或許就能解開所有疑團。他走到院門口,見黃月英提著一個布囊,裡麵裝著隕鐵碎片與調和好的祭液,機關人被藏在布囊底部,隻露出一點銀色的機械臂。
“可以出發了。”諸葛亮點頭,目光落在布囊上,“隻是姑娘,若襄陽古台真有異常,還望你能如實相告——我雖不懂‘奇門遁甲’,但也願與你一通化解危機。”他刻意強調“如實相告”,既是試探,也是一種“示好”——他希望,兩人之間能少一些隱瞞,多一些信任。
黃月英心中一動,抬頭看向諸葛亮的眼睛。他的目光裡冇有懷疑的敵意,隻有對真相的渴望,和一絲不易察覺的“擔憂”——擔憂她的安全,擔憂隆中的安危。她忽然覺得,或許不用等到“時機成熟”,或許可以先讓他知道一部分真相,哪怕隻是“能量錨點”的存在。
“先生放心,”她輕聲說,聲音比往常更為柔和,“到了古台,我會將我所知的,都告訴先生。”
兩人並肩朝著襄陽古台的方向走去,陽光灑在他們身上,竹林的影子在地麵上交織,像是兩道命運的線,漸漸擰在一起。諸葛亮的袖中,龜甲與齒輪的藍光輕輕閃爍;黃月英的布囊裡,機關人的警報聲已停,隻留下細微的能量波動——襄陽古台的錨點危機。
即將在兩人麵前初現端倪,而他們之間的羈絆,也將在這場
“危機化解”
中變得更為牢固。
遠處的襄陽古台,在陽光映照下泛著淡灰色的輪廓,台壁上的螺旋紋路隱約可見,彷彿在等待著
“時序守護者”
與
“時空觀察者”
的降臨。而麥田裡的青銅印記,此刻已逐漸淡去,僅留下一絲極其微弱的能量痕跡,順著泥土的脈絡,悄然流向古台
——
這是時空的預警,亦是命運的召喚。
這一章藉助村民耕牛失蹤這一日常異聞,自然地引出襄陽錨點鬆動的科幻危機,既以
“青銅印記”“機關人警報”
強化了科幻細節,又通過諸葛亮的敏銳洞察與黃月英的刻意引導,使兩人間的試探與信任進一步升溫。接下來
“洛書共解術語驚魂”,可圍繞兩人前往襄陽古台途中的互動展開,借共通解讀《洛書》的契機,讓黃月英不慎暴露未來術語,通時讓諸葛亮加深對她身份的懷疑。你是否想調整這一章節的衝突強度,或增添更多關於《洛書》與時空規律關聯的細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