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兩族之戰,我成了救世主 第134章 穿越者學院
“星刃”部隊的鋒芒初露,如同在一池緊繃的春水中投入了一顆石子,漣漪擴散,悄然改變著天穹文明武力的內在氣質。然而,李雲瑤鍛造的這把“利劍”終究體量有限,適用於尖端的特種任務,卻無法滿足一場可能到來的星際戰爭對海量、高素質人才的恐怖需求。無論是星艦的操縱、複雜武器係統的維護、前沿科技的研發,還是基層單位的有效指揮,都需要成千上萬名既精通技術、又具備堅定意誌和宏觀視野的骨乾。
陸沉深知,依靠傳統的師徒相傳或小範圍培訓,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內填補這個巨大的人才缺口。天穹星的原住民教育體係偏向於宗族和古典傳承,而穿越者帶來的知識雖然先進,卻缺乏係統性的整合與本土化轉化。必須建立一種全新的、能夠大規模、高效率培養複合型精英的教育機製。
這一日,在審閱了又一份關於技術兵種人才短缺的緊急報告後,陸沉召見了首席執政官趙明、首席科學家艾拉以及負責教育文化事務的議員蘇文(一位德高望重的原住民大儒,以開明和務實著稱)。
“現有的教育體係,已無法滿足‘火種計劃’的需求。”陸沉開門見山,將報告投影出來,“我們需要一座熔爐,能夠打破族群和知識的壁壘,將兩個世界的智慧精華熔於一爐,批量鍛造出能夠適應未來戰爭、引領文明發展的棟梁之材。”
趙明立刻領會了陸沉的意圖:“陛下的意思是……創辦一所前所未有的高等學府?”
“不止是學府。”陸沉目光深遠,“它應該是一個集教育、科研、實踐於一體的核心機構。我將其命名為——‘天穹聯合高等學院’,但更多人可能會因其初衷而稱之為‘穿越者學院’。”
“聯合高等學院……”蘇文撫須沉吟,眼中閃爍著興趣的光芒,“打破門戶之見,有教無類,熔煉古今中外之學,此乃教化之大道也。隻是,具體如何運作?”
艾拉博士推了推眼鏡,提出了關鍵問題:“師資、生源、教材、理念……這些都是難題。尤其是原住民與穿越者之間的知識體係差異巨大,如何銜接?”
陸沉顯然已深思熟慮,他條理清晰地闡述了自己的構想:
“第一,定位與宗旨。
學院並非簡單的技能培訓所,其核心宗旨是:‘融彙兩界智慧,培育守護文明之棟梁’。畢業生需具備堅定的理想信念、跨學科的知識結構、卓越的實踐能力以及國際化的視野(星際視野)。他們將構成未來天穹文明軍政、科技、文化領域的核心骨乾。”
“第二,組織架構。
學院直屬最高統帥部與議會共同管理,下設數個核心學院:
理工學院:專注靈能科技、星艦工程、材料學、能源動力等,由公輸班兼任院長。
軍事指揮學院:培養星際艦隊指揮官、參謀、政工乾部,由周震兼任院長。
生命科學與醫學院:研究基因進化、異星環境適應、戰場醫療等,由陳靜擔任院長。
人文與社會學院:研究星際社會學、外星文明、曆史(包含兩界曆史)、法律與倫理,由蘇文擔任院長。
各學院之下,再設更細分的係所。”
“第三,師資力量。
采取‘雙導師製’或‘混合教研室’模式。原住民的符法大師與穿越者的物理學家共同教授能量學;古代的兵法家與現代的戰術分析師一同推演星際戰例。打破壁壘,互相學習。同時,邀請北鬥守望的專家、甚至未來可能的外星盟友(如果有)擔任客座教授。”
“第四,生源選拔。
麵向全境所有族裔,年齡放寬,不拘一格降人才。設立嚴格的統一考試與綜合評估體係,重點考察潛力、心性、創造力而非單純的血統或現有實力。設立高額獎學金和定向培養協議,吸引優秀人才。”
“第五,課程體係。
這是核心難點。”陸沉看向艾拉和蘇文,“需要組織兩界頂尖學者,共同編纂一套全新的教材。內容需將原住民的修煉體係、符文陣法、對天地能量的感悟,與穿越者的科學理論、邏輯思維、工程技術進行深度融合。例如,《高等能量學》既要講靈氣本質,也要講質能方程;《星際戰略學》既要分析陣法佈局,也要運用運籌學。”
“這將是一個浩大的工程……”蘇文感歎,但眼中充滿挑戰的興奮。
“正因其浩大,才必須做。”陸沉斬釘截鐵,“學院將采用‘理論
實踐
悟道’的三元教學模式。除了課堂學習,學員必須進入實驗室、工廠、甚至隨軍見習。‘悟道艙’將作為重要輔助工具,用於模擬複雜環境和加速知識領悟。”
“第六,學院精神。
要著力培育‘開放、包容、求真、擔當’的學院精神。鼓勵學術爭鳴,禁止門戶之見。明確告知所有學員,他們肩負著文明存續的重任。”
陸沉的構想宏大而細致,描繪出了一幅令人嚮往的藍圖。趙明、艾拉、蘇文都意識到了這件事的深遠意義——這不僅僅是培養人才,更是在塑造天穹文明未來的靈魂。
“此事,利在千秋!”蘇文激動地說,“老朽願竭儘所能,促成此盛舉!”
“我會立刻協調資源,優先保障學院建設用地和初期投入。”趙明也表態。
“科研團隊會全力支援教材編纂和實驗室建設。”艾拉補充道。
決議一旦形成,執行效率高得驚人。
新希望之城東南區域,一大片土地被劃撥出來。數以萬計的工程傀儡和建築工人在符文技術和機械力量的協同下,日夜不停地施工。一座座融合了古典殿宇的恢宏與現代建築流暢線條的奇特建築群,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拔地而起。高聳的圖書館、充滿未來感的實驗樓、模擬各種環境的訓練場、甚至還有一個小型的星艦
dock,構成了學院的雛形。
與此同時,一場聲勢浩大的人才招募行動在全境展開。無論是宗門子弟、寒門學子、穿越者青年還是表現出色的妖族後裔,隻要通過初試,均可獲得前往新希望之城參加最終選拔的機會。這在天穹星曆史上是破天荒的,引發了巨大的社會反響。質疑、期待、觀望……各種情緒交織。
教材編纂委員會迅速成立,由蘇文和艾拉共同牽頭。委員會內,經常可以看到白發蒼蒼的老符師為了一個能量轉換公式與年輕的物理博士爭得麵紅耳赤,也可以看到穿越者社會學家努力向曆史學者解釋博弈論……碰撞、磨合、再創造,這個過程本身就是在踐行融合的理念。
陸沉親自為學院題寫了校訓——“格物致知,融彙貫通,守護蒼生”,並將其鐫刻在學院正門巨大的石碑上。
三個月後,天穹聯合高等學院(民間俗稱“穿越者學院”)舉行了簡樸而隆重的首屆開學典禮。
廣場上,站著首批通過殘酷選拔的五千名學員。他們穿著統一的、兼具實用性與美觀的學院製服,年輕的臉龐上洋溢著朝氣、好奇與一絲緊張。他們的背景各異,眼神卻同樣清澈而堅定。
陸沉親臨典禮,發表了重要講話。他沒有過多渲染戰爭的恐怖,而是強調了知識的力量、團結的意義和守護的責任。
“……你們手中的筆,未來可能繪製出拯救千萬人的星圖;你們腦中的公式,或許能點燃驅散黑暗的引擎;你們心中的信念,必將鑄就文明不朽的豐碑!這裡沒有天生的貴族,隻有未來的棟梁!學院賦予你們的不是特權,而是責任!望你們珍惜光陰,刻苦鑽研,早日成為撐起這片天空的脊梁!”
典禮結束後,學員們懷著激動的心情走進了嶄新的課堂。第一堂課,便是由一位原住民陣法大師和一位穿越者量子物理學家共同講授的《能量本質概論》。起初的隔閡與困惑,在兩位大師深入淺出、互相印證的講解中,漸漸化為豁然開朗的興奮。
穿越者學院,這座承載著文明希望的熔爐,終於正式點火。朗朗讀書聲與實驗室的嗡鳴,取代了往日的沉寂。一批批年輕的靈魂在這裡被點燃,他們的成長,將直接決定天穹文明能否在未來的驚濤駭浪中,找到那一線生機。
文明的延續,不僅需要鋒利的劍,更需要無數鑄造劍、揮舞劍、並懂得為何而揮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