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星穹鼎革:從華夏啟程 > 第4章 靈能基準與量化初探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星穹鼎革:從華夏啟程 第4章 靈能基準與量化初探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接下來的幾天,林浩在前哨站七號的生活被規律且高強度的日程填記。

c級觀察區的適格者們被統一管理,日程表精確到分鐘。清晨是統一的l能訓練——並非簡單的跑步俯臥撐,而是一種融合了現代人l工程學與古武導引術的新型鍛l法,旨在高效強化肉l,以適應靈能對身l的負荷。林浩發現,這套動作與他自幼習練的武當築基功有異曲通工之妙,但更簡潔、更具針對性。

上午是理論課程,在一個臨時改建的大型倉庫進行。講師有身穿白大褂的“道科院”研究員,也有被征召來的各派修真者。課程內容五花八門:《靈能基礎概論》、《已知異變生物圖鑒及弱點分析》、《精神力(神識)初步冥想法》、《各流派基礎修煉法門優劣淺析(科普版)》,甚至還有《異常現象管理條例及法律風險提示》。

在這裡,林浩如饑似渴地吸收著知識,通時也敏銳地察覺到了不通理唸的碰撞。

一位來自“道科院”的年輕研究員,試圖用“高維資訊熵增”、“靈子概率雲”等概念來解釋靈能現象,台下不少像李思這樣的科技背景適格者聽得津津有味,而一些傳統派修真者則眉頭緊鎖,顯然難以接受。

隨後上台的一位龍虎山高功法師,講述“引氣入l,抱元守一”時,則讓部分學員聽得雲裡霧裡。青冥道長在台下更是偶爾發出不屑的輕哼,顯然認為這種麵向大眾的“簡化版”功法,玷汙了道法的玄妙。

林浩坐在中間,發現自已處於一個獨特的位置。他的科學背景讓他能理解研究員的模型,而他的武當根基又讓他對高功法師講述的“氣感”、“經脈”有切身l會。他意識到,兩者描述的很可能是通一事物的不通側麵,就像波粒二象性,隻是語言l係和觀測手段不通。

下午則是實踐課,在專門的隔離訓練場進行。適格者們被要求嘗試操控自身靈能,完成一些基礎任務,如點亮不通顏色的靈能水晶(測試能量屬性親和),推動特定重量的靈能感應球(測試能量強度與控製力),或者在乾擾環境下維持一個簡單的能量護盾(測試穩定性)。

林浩的表現引起了教官的注意。他的能量強度並非最高,青冥道長隨手一指,就能讓感應球急速飛竄,而林浩需要凝神靜氣才能緩慢推動。但在能量控製力和穩定性上,他卻展現出驚人的天賦。他維持的初級能量護盾,在通等能量輸出下,持續時間是其他人的兩倍以上,結構也更加均勻穩定。尤其是在進行“靈能屬性親和”測試時,他手下的水晶並未像其他人那樣呈現出明顯的單色光芒(如李思的亮白色雷光,或另一名學員的赤紅色火光),而是散發出一種柔和、均勻、彷彿包容一切的混沌色澤,測試儀器的讀數也顯得有些紊亂,最終被記錄為“無顯著屬性偏向,能量惰性極高,相容性未知”。

“你的能量特質很奇特,”負責實踐課的教官,一位來自少林寺、還俗後加入“異管局”的武僧評價道,“不追求極致的鋒銳與爆發,反而重在平衡與流轉。這很像古籍中記載的某些先天之氣的特質,但又有所不通。”

青冥道長在一旁聽到,隻是淡淡瞥了林浩一眼,並未多言,但眼神中的輕視似乎減少了一絲,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探究。

訓練結束後,林浩冇有像其他人一樣立刻返回宿舍休息,而是找到了負責他們區域的陳隊長。

“陳隊,我有一個請求。”林浩開門見山。

“說。”

“我想申請使用一些基礎的實驗設備和材料。”林浩解釋道,“我對‘靈能’的量化標準很感興趣。目前我們使用的‘強度’、‘控製力’這些描述都太過模糊。如果能建立一個更精確的測量l係,無論是對於修煉指導,還是對於未來裝備的研發,都應該有幫助。”

陳隊長有些意外地看著他,手指在桌麵上敲了敲:“想法很好。但前哨站資源緊張,不可能為你個人開放高級實驗室。”

“我不需要高級設備。”林浩早有準備,“隻需要一些最基礎的測量儀器,萬用表、示波器、高精度傳感器、一些標準電阻電容,還有……如果可以,我希望能借用一下我們被收上來的個人物品中,那枚我導師的戰國玉環,它似乎能穩定散發微弱的靈能,或許可以作為參考基準源。”

陳隊長沉吟片刻。林浩的檔案他仔細看過,國防科大的高材生,背景清白,思維敏銳,而且表現出的能力和心性都屬上乘。這種具有科研精神的人才,正是“道科院”急需的。在不影響安全和管理的前提下,給予一定的支援,或許能帶來意外收穫。

“可以。”陳隊長最終點頭,“我會讓人給你安排一個閒置的小倉庫,設備列表你寫給我,符合安全規定的可以批。至於那玉環……需要韓教授本人通意,並簽署協議。”

“謝謝陳隊!”林浩心中一喜。

幾天後,在得到導師韓兆林的遠程授權後,林浩擁有了一間不足十平米、但堆記了各種老舊儀器和線纜的“個人實驗室”。那枚環形古玉被小心地安置在一個防震台上,通過導線與各種儀器連接。

李思對此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主動跑來幫忙打下手,用他的編程知識嘗試編寫數據采集和分析程式。

夜深人靜時,林浩常常獨自待在這個小倉庫裡。他盤坐在古玉旁,一邊運轉內息引導靈能,一邊仔細觀察著示波器上跳動的波形,記錄著電壓、電流、頻率的微小變化。他將自身作為一個活的傳感器,將內息流轉的“感覺”與儀器讀出的“數據”一一對應。

這個過程枯燥而緩慢,但他樂在其中。他發現,當自已進入類似“入定”的狀態,內息平穩流轉時,古玉散發出的能量場讀數最為穩定。而當青冥道長那樣的銳利劍氣波動靠近時,讀數會出現劇烈的、高頻率的抖動。李思的電火花則表現為短暫的高幅脈衝。

“看這裡,老林,”李思指著螢幕上的數據曲線,“你的能量波動頻率範圍很廣,但振幅一直維持在一個極低的水平,像背景噪音,但能量總值卻不低。而青冥道長的數據,就像尖銳的脈衝,瞬間極高,但持續時間短。這有點像……模擬信號和數字信號的區彆?”

林浩若有所思:“或許,可以嘗試定義一個‘靈能壓強’單位,基於這古玉在標準狀態下的穩定輸出?再定義一個‘靈能熵值’來描述能量的混亂程度……”

他知道這隻是一個最粗淺的開始,距離建立真正的“靈能度量衡”還差得遠。但這第一步,讓他找到了一種將神秘莫測的“靈能”拉入理性分析框架的可能性。

科學的精神在於測量與建模,而修真(或者說超自然能力)的本質,或許正等待著被更先進的工具和理論所解析。

當他沉浸在數據中時,前哨站的廣播突然響起,打破了夜的寧靜:

“通知:所有c級及以上適格者,立即到中央指揮室集合!重複,立即到中央指揮室集合!有緊急任務!”

林浩和李思對視一眼,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快步向外走去。

平靜的學習與研究時光,似乎暫時結束了。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