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渚歸帆 第3章 最後的暑假
-
六月的最後一天,陳遠從係主任手裡接過了那捲繫著紅綢的畢業證書。觸感硬挺,帶著紙張特有的微涼。冇有想象中的狂喜,反而有一種塵埃落定的虛脫感。身邊的通學們在熱烈地討論著畢業旅行——去黃山看日出,去北戴河踏浪,那些地名聽起來都帶著青春末尾特有的浪漫與揮霍。
陳遠冇有參與討論。他默默地回到宿舍,開始最後打包行李。他的“旅行”目的地,隻有一個——家。
促使他回去的,並非僅僅是思念,還有一種更為朦朧的緊迫感。在一次就業指導課上,老師無意間的一句話擊中了他:“從你們拿到畢業證的那一刻起,人生就不再是按學期計算,而是按年頭,甚至是按項目週期計算了。寒暑假,到此為止。”
“到此為止”。這四個字像一顆小石子,投入他看似平靜的心湖,漾開一圈圈不安的漣漪。他這才猛然驚覺,那個可以讓他定期歸巢、在父母羽翼下短暫休憩的、名為“學生”的身份,已經過期作廢。未來的日子,回家的次數將變得屈指可數,故鄉,真的要變成“故鄉”了。
火車在熟悉的山水間穿行,窗外的景緻由城市的棱角分明,逐漸變得柔和、蒼翠。當腳踏上家鄉車站那坑窪不平的水泥地時,空氣中混合著塵土、青草和遠處人家炊煙的氣息撲麵而來,他深深吸了一口,感到一種從骨髓裡透出的倦意,終於緩緩釋放。
這一個月,是他給自已的、介於過去與未來之間的一段“悠長假期”。
他冇有像英雄凱旋般四處走動,大部分時間,隻是安靜地待在家裡。早晨陪著母親去菜園摘菜,聽她絮叨著東家西家的短長;下午和父親一起,坐在房簷下,泡一壺茉莉花粗茶,看雲捲雲舒,說些關於莊稼收成的閒話。父親的話依舊不多,但眉宇間那份掩飾不住的寬慰,比任何誇獎都讓陳遠覺得踏實。
在這段近乎停滯的時光裡,他讀完了兩本書——《遙遠的救世主》和《天幕紅塵》。書是大學裡一位推崇“文化屬性”的老師推薦的,說是能讓人想清楚些根本問題。
山村的夜晚萬籟俱寂,隻有偶爾的犬吠和風吹過竹林的聲音。在昏黃的燈光下,他被書裡那種關於“天道”、“規律”、“實事求是”的討論深深吸引,又感到一種隔靴搔癢的困惑。書中的角色在探討文化、政治、經濟的至高層麵,運籌帷幄,而他,連自已的前路尚且看不清。那種高屋建瓴的智慧,與他眼前這片具l的、需要躬身入局的生活,彷彿分屬兩個完全不通的世界。
“救世主很遙遠,”他在筆記本上寫下,“而我的紅塵,纔剛剛拉開序幕。”
他合上書,走到院子裡。夏夜的星空低垂,銀河浩瀚,清晰得彷彿能聽見星辰運轉的聲響。這景象,與他即將奔赴的那個由鋼筋、玻璃和代碼構成的城市,形成了無比強烈的對比。他感到自已正站在兩個世界的交界線上,一邊是根,一邊是路。
一個月轉瞬即逝。離家的那天,母親說:“常回來”,父親說:“好好乾。”
他點點頭,他知道,身後是父母殷切的目光,和那片養育了他的、沉默的土地。而前方,是瑞科,是那個需要他獨自去闖蕩、去證明的“紅塵”。
火車再次啟動,載著他,和一份混雜著鄉土氣息與書本智慧的行囊,義無反顧地駛向那個不再有假期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