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好這顆心 不向如來行處行
-
不向如來行處行
星雲大師
策略要創新纔有效益。既曰“策略”,就不能一直是老套,今天的社會,凡事不斷在創新,策略也要創新。巴黎的時裝,多少設計師日日苦思,研究創新,所以能風行全世界,受到世界所推崇,成為時尚的指標。
長樂先生
一個好的企業一定是非常強調創新的企業,它必須永遠保持時尚性,永遠保持它的最大價值,才能曆久不衰,日日常新。
近幾年,我曾多次造訪中國的平遙和美國的紐約。穿行於平遙古城,
仰望著享有“中國第一銀行”美譽的“日升昌”老字號的牌匾,撫摸著已經變成文物的票號的銀窖,回想起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摩天大樓和樓內先進快捷的電子設備,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味道。
“日升昌”票號成立於
1823
年,比
1817
年成立的“紐約證券和交易管理處”僅僅晚六年。它以“彙通天下”而聲名遠播,年彙兌額可達白銀三千八百萬兩。但是,一百多年後的今天,紐約證券交易所是對世界經濟有著重大影響的證券交易所,是“打個噴嚏全球就會感冒”的國際金融中心。而“日升昌”隻能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中的一個旅遊景點,曾經充盈的王者霸氣,早已漸行漸遠。
中國票號的治商方略大多是“守成求穩”、“持盈保泰”,而現代市場經濟是一種信用經濟,是為了未來而抵押現在。西方文化中對未來的預期,
促使他們狂熱地求新求變,而中國商賈在新知識、新技術上總是落在人後。
1871
年,上海與倫敦間的海底電纜接通,上海的外國銀行在當天上午十一點前即可定出銅錢與洋錢的時價與利息。遠在平遙的“日升昌”對這一切茫然無知,很快就在競爭中處於下風。更可歎的是,一些老票號的經理和股東頑固守舊,盲目樂觀,對清政府幾次邀其組建新式銀行的要求加以拒絕,從而失去一次次起死回生的機會,終被淘汰。
事實證明,隻有創新文化才能孕育創新事業,創新纔是一切發展之本。
星雲大師
佛教的複興也需要不斷創新。佛教理論既總歸一體,又方便多門
既是不二之道,又是不斷髮展的。佛教允許創造,鼓勵創新,但是反對倒退和歪曲。四聖諦是根本佛法,既是原始佛教的要義,也是後來一切佛法的源泉,千經萬論,皆由此生,無量妙義,總歸這裡。
長樂先生
最可怕的是有的人安於現狀,還自我感覺良好。
曆史證明,隻有
2%的企業能做成百年老店。百年老字號裡,真正有價值的品牌又是鳳毛麟角。真正有價值的百年老店要有品牌的連續性,不斷淨化,不斷創新。
魯豫訪問葉劍英的女兒葉向真時問
“好像你過了很多次人生?”葉向真說
“作為我自己肉身來說,無非是我換了多少次衣服。”
星雲大師
佛教不僅鼓勵人創新,它還鼓勵人成佛。佛教講,世間一切不是一成不變的,是無常的,所以,可能變壞,但也可以變好,當然,
我們都希望變得更好。
溈山靈佑禪師門下弟子數百人,其中仰山慧寂、香嚴智閒最為傑出。有一天,溈山禪師正在小憩,仰山冒冒失失地闖進禪室,溈山聽到有人進來,便轉身麵壁。仰山禪師說
“我是您的弟子,老師為何不看我一眼呢?”
溈山聞言動了一下,但冇有轉身,仰山隻好往門口走,卻被溈山叫了回來。
溈山禪師說
“剛纔我做了一個夢。你替我圓圓看。”
仰山禪師就到外麵打了一盆水來,溈山禪師接過來,迅速地洗了臉。過一會兒,香嚴禪師也進來了,溈山禪師對香嚴說
“我剛纔做了一個夢,仰山幫我圓夢,他真是個有心人。”
香嚴禪師說
“我在外麵,不知裡麵的事情。”
溈山禪師不放過他,指著他逼問
“不管你在裡麵還是外麵,你也來圓圓看。”
香嚴替溈山禪師端了一碗茶來。溈山禪師很高興地說
“你們兩人智慧高超,猶如佛世時的大弟子舍利弗與目犍連。”
“老師,禪也要決勝負嗎?”
溈山禪師哈哈大笑
“不錯!男兒自有沖天誌,不向如來行處行。”
所以,佛教的精神是超越一切,超越世間,超越出世間的,大概與奧
林匹克的精神比較接近,都是為尋求更高更快更強的目標。“男兒自有沖天誌,不向如來行處行。”佛走過的路,我倒不一定要走,但是我要走出自己的道路。因此,我們在現實的處世中,不管從事什麼行業,都應該保持活力,要創新就要發心。發心就是開發我們的心田,發心才能達到更高更大更遠的境界。飛禽要發心才能飛得更高,輪船要發心才能在大海裡麵航行,人要發心纔會有活力。我想,人生要進步,就是靠意誌力,動力就是心輪,就是生命的活水。
我激發自己活力的辦法就是勤勞、忍耐、發心。這個世界冇有免費的午餐,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人人若能落實佛光會所提倡的,身做好事,
口說好話,心存好念──“三好運動”,就是真善美的世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