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命歸途2 第118章 高速發展與膨脹迷失
嘉華商貿長期深耕傳統國內貿易領域,可執掌公司的張博濤,早已不甘於被現有業務的邊界所桎梏。
懷揣著拓展跨境貿易版圖的雄心,他將收購一家船運公司提上了日程
——
當他的目光越過熟悉的市場,投向黃海之濱那座兼具港口優勢與貿易活力的青島時,一家名為
“通達”
的船運公司,恰似一道精準的光,瞬間闖入了他的視野,成為了他佈局中的關鍵考量。
這家公司以集裝箱班輪運輸為核心業務,同時兼顧國際貨運代理與進出口貿易服務。雖規模不大,僅有
20
人左右,卻藏著不小的潛力
——
幾位高管均畢業於青島海洋大學,在遠洋貨執行業深耕十餘年,憑借紮實的專業功底與豐富的實戰經驗,在市場上積累了良好的口碑。
懷揣著收購的期許,張博濤帶領兩名銷售經理奔赴青島,開啟了企業考察之旅。
青島通達船運公司總經理謝建輝熱情接待了他們,全程陪同參觀。
當走進運營中心,張博濤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一套先進的資訊化係統正實時跳動著資料,每條船的航行軌跡、位置、貨物狀態等資訊一目瞭然,精準把控著運輸全流程。
他不禁對這種精細化的管理模式讚不絕口,更堅定了收購的想法。
隨後,雙方在會議室展開了友好而深入的交流。謝建輝坦誠地表達了對合作的期待,他認為若能被嘉華商貿收購,不僅能藉助其平台資源打通跨境貿易渠道,更能實現產業鏈的完善佈局,對雙方而言都是雙贏的選擇。
張博濤也詳細介紹了嘉華商貿的發展規劃,雙方在合作願景上達成高度共識,洽談氛圍十分融洽。
暮色四合時,謝建輝堅持儘地主之誼,將晚宴安排在當地一家主打膠東菜的高檔餐廳。
包廂內,雕花屏風隔斷出私密的空間,水晶燈的光芒灑在餐桌上,清蒸梭子蟹、油燜大蝦、蔥燒海參等地道菜品依次上桌,鮮香四溢。
推杯換盞間,白酒的辛辣在舌尖蔓延,氣氛也隨之愈發熱烈。
謝建輝酒量深厚,頻頻舉杯,張博濤雖不善豪飲,卻架不住對方的盛情,一杯接一杯地飲下,臉頰早已泛起紅暈。
酒過三巡,謝建輝提議:“張總,難得來青島,飯後去
ktv
放鬆一下?也算體驗體驗我們當地的夜生活。”
張博濤此時頭暈腦脹,太陽穴突突直跳,隻想儘快回賓館休息,可看著謝建輝熱情的眼神,話到嘴邊的拒絕又嚥了回去
——
畢竟收購事宜尚未敲定,怎能掃了合作方的興致?他強撐著點了點頭,隨眾人一同前往。
ktv
包廂內,燈光昏暗迷離,幾位身材火辣的陪唱小姐推門而入,熟練地遞話筒、倒酒。
張博濤坐立難安,耐著性子唱了兩首流行歌曲,又被謝建輝拉著碰了幾杯啤酒,直到時針指向深夜十二點,才拖著灌了鉛似的雙腿,在下屬的攙扶下返回賓館。
次日清晨,謝建輝考慮周到,特意派司機將張博濤等人送往機場。
順利抵達北京後,張博濤第一時間安排團隊梳理考察資訊,製作了一份詳細的收購報告。
隨後,他拿著報告向林瓊彙報收購進展,林瓊認真聽完後,對前期工作成果十分滿意,直接問道:“這次收購大概需要多少資金?”
張博濤立刻回應:“初步估算需要
3000
萬資金。目前公司賬上的自有資金還有
1000
萬,還差
2000
萬的缺口。”
林瓊沒有絲毫猶豫,當即拍板:“好的,我再注資
2000
萬,你們儘快推進收購工作。”
聽到這話,張博濤難掩喜悅,連忙說道:“謝謝林總!”
就在他轉身準備離開辦公室,著手落實後續事宜時,林瓊突然叫住了他,語氣帶著幾分似笑非笑:“聽說你在青島玩得挺嗨呀?”
這話如同平地驚雷,張博濤瞬間臉色泛紅,略顯侷促地解釋:“就是陪客戶吃了個飯,沒彆的。”
林瓊卻不緊不慢地追問:“就隻是簡單吃個飯嗎?沒去唱歌?”
麵對追問,張博濤隻好如實承認,卻仍試圖辯解:“是客戶主動邀請的,我也就是逢場作戲,沒做什麼出格的事。”
見他略顯緊張,林瓊放緩了語氣,嚴肅地說道:“好了,我並不是要計較這些小事。但你要清楚,咱們是帶著收購的目的去的,就得拿出高階專業的姿態,時刻保持清醒,不能被對方的節奏左右。不然在後續的談判桌上,很容易陷入被動,吃大虧。”
張博濤連忙點頭,誠懇地回應:“我知道了林總,以後一定會注意,絕不再犯這樣的疏忽。”
走出辦公室,張博濤心中感慨萬千:林瓊能在生意場摸爬滾打這麼多年,果然經驗老道,考慮問題遠比自己周全。
自己剛涉足這類大規模收購業務,在分寸拿捏上確實差了一大截。
同時,他也敏銳地意識到,自己在青島的一舉一動似乎都被看在眼裡,手底下恐怕有人是林瓊的眼線。
想到這裡,他不禁後背發涼,但轉念一想,自己確實沒有做違背原則、出格的事情,心中又多了幾分坦然,問心無愧便無需過多糾結。
京城的春天,總裹著幾分慵懶的暖意,微風拂過街道,連樹梢的新綠都透著鬆弛。
時隔半月,林瓊終於起身前往嘉華商貿。她身著一如既往挺括的深灰西裝,步履沉穩,身後跟著始終保持半步距離的秘書鄭豔妮
——
後者手捧檔案袋,神色嚴謹,
嘉華商貿那間裝修簡約卻處處透著利落的會議室裡,氣氛卻繃得像拉滿的弓弦,連流動的空氣都似凝固了一般,沉悶得讓人呼吸都不自覺放輕。
林瓊身著一身深灰色定製西裝,肩線挺括得沒有一絲褶皺,身姿筆直地坐在主位上,宛如一尊自帶氣場的雕塑。
她指尖帶著極有規律的節奏,輕輕點在桌案上那份厚實的收購協議上,每一下輕叩,都像敲在在場所有人的心尖,激起一陣無聲的震顫。
多年商界浮沉沉澱下的沉穩與銳利,化作一層無形的壓力籠罩在會議室裡,讓在座的管理層們都不自覺屏住了呼吸,即便要交換眼神,也隻敢用餘光快速掃過,透著幾分小心翼翼的謹慎。
“我決定再注資2000
萬。”
林瓊終於開口,聲音不算洪亮,卻帶著穿透人心的力量,每個字都清晰有力地落在眾人耳中,“同意嘉華商貿3000萬收購青島通達船運公司。”
話音剛落,她微微抬眼,目光如同精準的雷達,瞬間鎖定了坐在右側的張博濤。
那眼神裡,既有對他前期工作的肯定,更藏著沉甸甸的期許與信任,“博濤,錢投進去了,往後嘉華商貿的路該怎麼走,能不能在這個領域站穩腳跟,就看你的本事了。”
這番話像一股無形的力量,猛地將張博濤從座位上
“托”
了起來。
他淺灰色襯衫下的後背繃得筆直,彷彿下一秒就能扛起千鈞重擔,渾身都透著一股誓要達成目標的堅定。
攥著筆的手不自覺地用力,指節因用力過度泛出了青白,聲音裡藏著壓抑不住的激動,幾乎是脫口而出:“林總,太謝謝您了!我向您保證,這
2000
萬每一分都會花在刀刃上,絕不會辜負您的信任!一定讓嘉華商貿在大宗商品貿易這塊兒,乾出個像樣的名堂來!”
彼時的張博濤,身上還帶著創業初期特有的青澀
——
說話時會不自覺加重語氣,眼神裡滿是對未來的憧憬,卻也藏著一股不服輸的韌勁。
他心裡清楚,嘉華商貿雖然底子還在,做貿易的核心班底沒有散,但之前被郭占廷折騰了一段時間,公司早已元氣大傷,瀕臨
“奄奄一息”
的邊緣。
如今這
2000
萬注資一到賬,再加上青島通達船運公司的收購若能順利落地,對嘉華商貿而言,簡直就像一場久旱之後的及時雨,瞬間能讓這棵瀕臨枯萎的
“大樹”
重新煥發生機,抽出新的枝芽。
拿到資金的張博濤沒有絲毫猶豫,立刻拿出雷厲風行的勁頭,大刀闊斧地推進公司內部改革
——
優化部門架構、調整人員配置、梳理業務流程,每一步都走得又快又穩。
與此同時,他親自牽頭與相關監管部門溝通,全力推進青島通達船運公司的收購事宜,每天忙得腳不沾地,卻渾身都透著一股衝勁。
隨著公司的快速發展,張博濤的生活也跟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像是從一個世界跳進了另一個世界。
曾經,他每天要擠在早高峰的地鐵裡,和密密麻麻的上班族們搶空間、趕時間,襯衫上偶爾還會沾上市井的煙火氣;如今,一輛嶄新的黑色賓士
e
級取代了地鐵,載著他平穩地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座椅的真皮觸感時刻提醒著他身份的轉變。
以前那些百元平價襯衫被一件件高定西裝取代,麵料考究、剪裁合身,穿在身上連抬頭挺胸的姿態都更顯自信;出入的場所也從普通餐廳變成了五星級酒店和高階商務會所,推杯換盞間皆是行業裡有頭有臉的人物。
更讓他感慨的是行業地位的轉變。過去參加行業峰會,他隻能坐在後排不起眼的位置,像個認真的學生一樣埋頭記筆記,眼巴巴地望著台上的行業大佬分享經驗,連提問都沒勇氣舉手。
可現在,他自己成了台上的特邀嘉賓,手裡握著話筒,從容地分享嘉華商貿的發展思路,台下無數雙眼睛滿是崇拜地盯著他,相機的閃光燈此起彼伏,晃得人幾乎睜不開眼。
供應商、投資人像聞到血腥味的鯊魚一樣,主動找上門遞名片,言語間滿是合作的迫切;就連多年沒聯係、幾乎快忘了模樣的老同學,也突然從通訊錄裡冒出來,熱情地發來訊息,想方設法湊過來套近乎,語氣裡的奉承藏都藏不住。
在這一片鋪天蓋地的追捧聲中,張博濤漸漸有些飄了。他開始習慣這種眾星捧月的感覺,習慣了身邊人的順從與恭維,曾經那份創業初期的謹慎與謙遜,在不知不覺中被驕傲與浮躁悄悄取代。
伴隨地位與生活的轉變,張博濤在公司裡的脾氣也愈發急躁,往日裡待人接物的耐心與謙和,像是被歲月悄悄抹去,隻剩下不容置喙的強勢與焦躁。
每次召開業務會議,這樣的變化都格外刺眼。下屬拿著精心準備的方案,剛開啟
ppt
彙報沒幾分鐘,話還沒說完整,張博濤就會不耐煩地抬手打斷:“彆繞圈子了,直接說重點!”
語氣裡的不耐煩像針一樣紮人。
要是彙報內容裡有哪怕一點不合他心意的地方
——
或許是資料不夠亮眼,或許是思路不夠激進,他更是會立刻提高音量厲聲嗬斥:“這麼簡單的問題都想不到?你這方案是隨便糊弄的吧!”
那尖銳的聲音在會議室裡回蕩,完全不顧及下屬漲紅的臉和攥緊的雙手,更不在意對方背後付出的心血。
若是哪個部門當月業績稍微差了些,沒能達到他定下的目標,部門經理更是要遭殃。在全員參會的會議上,張博濤會當著所有人的麵,毫不留情地冷嘲熱諷:“我看你們部門是沒把心思放在工作上吧?拿著公司的薪水,乾著混日子的活,還不如趁早彆乾了!”
字字誅心,讓部門經理站在原地,滿臉通紅,尷尬得下不來台,周圍同事投來的目光更是讓其如芒在背,連頭都抬不起來。
曾經雷打不動的晨會,也成了張博濤經常缺席的場合。每次行政部打電話詢問,得到的理由永遠是
“昨晚陪重要客戶喝到太晚,實在起不來”。
本該由他主持的工作部署、問題協調,大多被一股腦推給副總,電話裡隻丟下一句
“你看著安排,有急事再找我”,便沒了下文。
而他自己,則整天穿梭在各種酒局應酬裡,從高階會所到星級酒店,酒杯碰撞的聲音、恭維的話語,讓他樂此不疲,彷彿那些推杯換盞的場合,纔是他真正的
“戰場”。
林瓊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裡,她深知這樣的狀態對公司發展百害而無一利,特意抽時間把張博濤叫到自己辦公室談話。
麵對林瓊語重心長的提醒,張博濤卻顯得漫不經心,手指隨意摩挲著桌麵,眼神也有些飄忽,隻是隨便敷衍了幾句:“林總,您放心,我心裡有數。最近業務拓展得快,事兒多壓力大,有時候情緒確實沒控製好,以後我注意點。”
這番話聽似順從,可他心裡壓根沒當回事。反而覺得,如今公司規模做大了,手下人多了,就得拿出這樣強硬甚至嚴苛的管理手段,才能鎮得住下麵的人,讓大家不敢懈怠。
他絲毫沒意識到,自己早已在追捧與浮躁中,偏離了最初踏實做事的軌道,也漸漸辜負了林瓊當初的信任與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