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謀已久,禁慾傅總寵翻了 第140章 傅硯霆被指責
話剛說完,傅老爺子的柺杖又一次落在了傅硯霆的大腿上,這一次的力道比上一次還要大些,
“你這臭小子,讓窈窈受這麼大的委屈還有理了,該給人家姑孃的禮數一個沒到位,訂婚宴沒有,就連結婚戒指也沒給人家買一個。”
眾人聞言,目光全都聚集在溫書窈白皙修長的小手上,發現確實空空如也,紛紛指責。
老夫人:“還真是,你這臭小子竟敢讓我們小兒媳婦受這麼大的委屈,抓緊時間帶窈窈去挑戒指。”
傅老爺子:“還有訂婚宴也要給窈窈補上。”
大哥:“硯霆,不是大哥想說你,這確實是你沒有做到位。”
大嫂:“是啊,硯霆,這麼有儀式感的東西怎麼能少呢。”
傅思漫看著小叔被大家指責,在一旁捂嘴偷笑,本也想湊熱鬨說他兩句,奈何膽子不夠肥。
這一切轉變得太快,溫書窈內心直呼不敢置信,她還以為老爺子是不高興自己和傅硯霆領結婚證,沒想到是站在她的角度替她說話。
看著眾人紛紛指責傅硯霆,全都在為她說話,生怕她受委屈,心裡暖暖的。
抬頭看了一眼正在挨罵的傅硯霆,心裡很是過意不去,對著大家夥說,“我不委屈,阿霆對我很好。”
傅硯霆咬了咬後槽牙,“聽見沒,我老婆說她不委屈。”
嗬~原來傅老爺子不是對溫書窈不滿意,而是對他不滿意。
有了兒媳婦就不待見親兒子了唄。
老夫人一臉慈祥地看著溫書窈說道,“那是窈窈太懂事太好了,不跟你計較,這麼重要的東西工作再忙也要抽空去買。”
她理所當然的認為傅硯霆之所以沒給窈窈買戒指是因為工作忙沒時間。
話落,伸手將溫書窈從傅硯霆那裡拉到自己跟前,溫柔地說道:“窈窈來,這是媽給你的見麵禮。”
說著從首飾盒裡取出一個玉手鐲,往溫書窈手腕上套。
溫書窈垂眸,見手鐲成色極好,一看就價值不菲,連忙拒絕,“這太貴重了,我不能要。”
“你是我的兒媳婦怎麼不能要了,這手鐲是一對的,你跟你大嫂一人一隻。”
經老夫人這麼一說,溫書窈有些好奇地悄悄往傅思漫母親手腕上瞄了一眼,果然看到了一隻一模一樣的手鐲戴在對方手上,瞬間明白這意味著什麼,更加不敢要了。
老夫人這時已經將手鐲套進了溫書窈的手腕,360度無死角地欣賞了一番,笑瞇瞇誇讚,
“戴上真好看,大小也剛好合適,一看就是我傅家的兒媳婦。”
溫書窈越發覺得手腕沉重,抬眸向傅硯霆投去求助的眼神,希望他能幫忙想辦法讓他母親收回手鐲。
傅硯霆看出溫書窈的心思,“媽給你的你拿著便是!”
他說這話時神色認真,語氣堅定而溫柔。
溫書窈有些無奈,隻能順從接受,“謝謝媽!”
聲音清脆悅耳,帶著一絲羞澀和感激之情。
順著傅硯霆的話,溫書窈這一聲媽叫得自然而順口,彷彿這個稱呼早已深深印在了她的心底。
聽到溫書窈的回應,老夫人臉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誒~乖孩子!媽改口紅包還沒準備好,一會補上。”
老夫人眼中滿是慈愛和關懷,讓溫書窈感受到無儘的溫暖。
小臉蛋上泛起了一抹淡淡的紅暈,顯得格外嬌羞可愛,微微低下頭,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幸福之感。
傅老爺子也走上前來,遞給溫書窈一份精心準備的禮物,“窈窈,這是爸給你的見麵禮。”
他的目光中同樣透露著對溫書窈的喜愛之情。
溫書窈接過禮物,眼中閃過一絲驚喜和感動,乖巧地輕聲道謝,“謝謝爸!”
接著,大哥大嫂也紛紛熱情地向溫書窈送上自己的禮物,表達對她的歡迎和祝福。
溫書窈一一接過禮物,禮貌地道謝,“謝謝大哥,謝謝大嫂。”
還未等進入家門,溫書窈懷中已堆滿了各式各樣的禮物,這些都是傅家人對她的關愛與重視。
不禁想起不久前回到溫家時的情景,那時她剛剛踏入家門,便被奶奶無情地用掃帚趕出家門。
而如今來到傅家,卻受到如此熱烈的歡迎和款待,這種鮮明對比讓她心中感慨萬千。
此刻,她的內心被一股溫暖的情感所填滿,眼眶漸漸濕潤起來,晶瑩的淚花在眼中閃爍著。
就在這時,傅思漫也送上了一份特彆的禮物,那是她精心為閨蜜準備的。
她微笑著對溫書窈說,“歡迎小嬸嬸加入傅家這個溫暖有愛的大家庭,祝你和小叔的感情長長久久,咱倆的閨蜜之情也長長久久。”
“謝謝漫漫!”
溫書窈接過禮物,感受到了傅思漫的真誠祝福,心中湧起一股暖流。
傅思漫調皮地眨眨眼,“我也改口叫你小嬸嬸了,你是不是應該給我一個改口紅包呢?”
溫書窈忍不住笑了出來,“當然沒問題,大侄女,微信轉你!”
……
老夫人拉著溫書窈在客廳聊家常,對這個乖巧懂事的兒媳婦滿意得不得了,時不時叉好一塊水果遞到溫書窈手上,示意她多吃點。
四年前窈窈第一次來傅家莊園,她就對這小丫頭喜歡得緊,當初完全沒敢想窈窈和傅硯霆會有交集,還說未來不知哪家小子能有這個福氣娶到窈窈這位好女孩。
沒想到小兒子傅硯霆竟這般有本事,老牛還能吃到嫩草。
傅硯霆全程隻有靠邊坐的份上,連給溫書窈端茶倒水乾苦力活的機會都沒有,因為老夫人一人全承包了。
哦!傅硯霆還有被責罵的份。
當得知溫書窈的外婆生病了,還在醫院住院時,傅老爺子和老夫人再次向傅硯霆投去責怪的眼神。
“你這臭小子,發生這麼大的事情怎麼沒跟家裡說一聲,窈窈外婆住院這麼久我和你爸一次都沒有去醫院探望像什麼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