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雪覆舊庭筠 > 京華亂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雪覆舊庭筠 京華亂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京華亂

京都,李府深處。

一間門窗緊閉的密室,隻點了幾盞昏黃的牛油燈,光線搖曳,將圍坐在紫檀木圓桌旁的幾道人影投在牆壁上,顯得扭曲而詭譎。

主位上的李甫,身著常服,麵容清臒,看似儒雅,但那雙微微眯起的眼睛裡,卻閃爍著老謀深算的幽光。他指尖撚著一串光滑的紫檀念珠,緩緩撥動,沉默不語,卻自有一股令人窒息的威壓。

下首坐著兩位少年。左手邊的是其子李程澤,年約十七八,麵容與其父有幾分相似,但眉宇間更多幾分年輕人的銳氣與謹慎,腰佩長劍,指節粗糲,顯是武功不俗。右手邊的少年,名喚柳銘軒,是李程澤的摯友,同樣年紀,相貌俊朗,眼神靈動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桀驁,氣息沉穩,武功顯然亦非庸手。更引人注目的是坐在柳銘軒身側的一位中年男子,約莫四十許間,麵容普通,唯有一雙眼睛開闔之間精光四射,氣息內斂如深淵,正是柳銘軒的師父——江戩。

“父親,近日朝中局勢於我等大為不利。”李程澤率先開口,聲音低沉,“周謹倒台,其黨羽或被清算,或作鳥獸散。陛下雖未直接問責我等,但態度已明顯冷淡。更棘手的是,那戴青銅麵具的神秘人,屢次三番針對我等,又刺殺依附我們的官員,其目標,分明是直指我們而來!”

柳銘軒介麵道,語氣帶著分析:“此獠行蹤詭秘,武功高絕,手段狠辣且精準。每次出手,皆能擊中我等要害。他對我等內部似乎頗為瞭解,絕非尋常江湖仇殺。小侄懷疑……此人背後,恐有朝中之人指使,意在徹底剪除我等羽翼,動搖根基。”

李甫終於停下撥動念珠的手指,擡眼看向江戩,聲音平穩卻帶著一絲寒意:“江先生久曆江湖,見識廣博。依先生之見,此獠究竟是何來曆?其目的為何?”

江戩目光沉靜,緩緩開口,聲音沙啞:“李大人,此人所用之武功,據倖存者零星描述,路數奇特,剛猛霸道中透著一種……源自心哀的死寂之意,江湖上並未聽聞哪門哪派有此傳承。其行事風格,更似訓練有素的殺手,或……心懷血海深仇的獨行者。他針對大人一黨,不外乎兩種可能:一,受雇於朝中政敵;二,本身便與大人有舊怨。”

他頓了頓,繼續道:“至於其身份,江湖上近年來聲名鵲起的高手,能與描述相符者,寥寥無幾。‘青銅麵具人’之名,近來震動朝野,但其與宮中刺殺欽天監、以及此番針對大人的行事,是否為人,尚難斷定。或許,是某個一直潛伏的勢力,終於按捺不住了。”

李甫眉頭緊鎖:“政敵……封擎嶽?他雖有兵權,但向來不涉黨爭,行事也算光明磊落,會用此等陰私手段?至於舊怨……”他腦海中閃過無數政敵的麵孔,以及那些被他打壓、抄家的官員,一時也難以確定。

李程澤冷哼道:“封家?他們或許自詡清高,但難保不會暗中行事。那封庭筠與莫家小子當年情同手足,莫家覆滅,他封家豈會毫無怨言?隻是苦無證據。”

柳銘軒卻搖頭,提出了不同看法:“封家若要動手,以其在軍中的勢力,大可不必如此迂迴,藉助一個來曆不明的江湖刺客。此舉風險太大,一旦暴露,便是滅頂之災。小侄更傾向於,是其他皇子,或是那些被周謹壓製的清流,暗中勾結了江湖勢力。至於舊怨……範圍太廣,難以排查。”

他們幾人言辭犀利,分析鞭辟入裡,將可能的目標指向了朝中其他派係或江湖宿怨,卻始終像是隔著一層迷霧,未能觸及核心。他們下意識地將“青銅麵具人”、“封家”、“江湖勢力”割裂開來看待,全然未曾想到,那麵具之下,會是早已“死去”的莫斯星,更未料到,封家與這江湖煞星,早已緊密聯結,目標直指皇權本身。

“無論如何,此獠不除,我等寢食難安。”李甫最終定下調子,“但眼下陛下因周謹之事,對我等已生疑竇,不宜大動乾戈,授人以柄。需得另辟蹊徑,扭轉局勢。”

他目光轉向柳銘軒,眼中閃過一絲精光:“銘軒,你習得一身精妙醫術,尤擅調理疑難雜症。如今陛下龍體欠安,太醫院那群庸醫束手無策,此正是你的機會。”

柳銘軒心領神會,拱手道:“李叔叔放心,小侄定當竭儘全力。若能得陛下信任,不僅可穩固李叔叔地位,亦可藉此探聽宮中虛實,或許能尋到那麵具人的蛛絲馬跡。”

李甫滿意地點點頭,又看向江戩:“江先生,朝堂之事,我等自會周旋。但江湖上的風波,還需先生鼎力相助。那麵具人及其背後勢力,煩請先生動用江湖關係,多加留意。此外……”他眼中寒光一閃,“江南那幾家,歐陽、南宮、慕容、石,近年來與我們來往稀疏,態度曖昧。尤其是那歐陽肅,仗著世家清名,屢有不敬。他們地處富庶,若能掌控,於錢糧大有裨益。既然他們不願主動靠攏,那便……給他們些教訓,讓他們知道,在這疆土內,誰纔是真正的主宰。”

江戩麵無表情,隻淡淡應了一聲:“可。”一個字,卻已包含了無儘的殺機。

李程澤眼中閃過一絲興奮:“父親,此事交由孩兒與銘軒去辦!正好試試我等手中之劍,是否鋒利!”

李甫微微頷首:“去吧,務必乾淨利落,不要留下把柄。要讓那些江南世家知道痛,卻又抓不到我們的尾巴。”

密室內,陰謀的氣息愈發濃重。一場針對江南世家,旨在殺雞儆猴、攫取資源的暗潮,開始湧動。而他們全然不知,此舉,正將原本搖擺的勢力,更快地推向他們的對立麵。

京都,皇城大內。

皇帝的寢宮“養心殿”內,彌漫著濃重的藥味和一種沉暮的氣息。老皇帝趙胤癱臥在龍榻之上,麵色蠟黃,眼窩深陷,氣息微弱而紊亂,時而清醒,時而昏聵,太醫院的院判、禦醫們跪了一地,皆是束手無策,麵露惶恐。

龍榻旁,端貴妃麵帶憂色,語氣懇切:“陛下,龍體關乎社稷,萬望保重啊。臣妾聽聞李甫大人舉薦裡一少年醫者,名為柳銘軒,醫術精湛,尤擅調理疑難雜症,或可一試。”

病榻上的皇帝艱難地擡起眼皮,渾濁的目光掃過端貴妃,聲音嘶啞:“太醫院……皆是無用之人……愛妃,若那人……真能治好朕……朕,重重有賞……”

“臣妾惶恐,隻願陛下龍體安康。”端貴妃深深一躬。

很快,一身白衣,氣質不凡的柳銘軒被引入殿內。他舉止從容,麵對天威亦不卑不亢。先行跪拜大禮,隨後上前為皇帝診脈。他指尖搭在皇帝乾枯的手腕上,神色專注,時而凝眉,時而舒展。

良久,他收回手,沉聲道:“陛下之疾,乃積勞成疾,憂思過度,以致五臟失調,氣血逆亂,邪風入體。非尋常藥石可速效,需以金針渡xue,疏導淤塞,再輔以湯藥徐徐圖之。”

皇帝渾濁的眼中閃過一絲微光:“你……有把握?”

柳銘軒自信一笑:“草民願立軍令狀。若不能緩解陛下病痛,甘受任何責罰。”

接下來的日子,柳銘軒便住進了宮中特辟的靜室,每日為皇帝施針用藥。他手法精妙,所用藥材亦極為講究,甚至動用了一些罕見的名貴藥材。更令人稱奇的是,他不僅醫治皇帝身體,還時常溫言開解,講述些江湖趣事、養生之法,竟讓久病煩躁的皇帝心境平和了不少。

半月之後,皇帝的病情竟真的有了起色。麵色逐漸紅潤,氣息趨於平穩,精神也健旺了許多,甚至能在內侍的攙扶下,下地行走片刻。

這一下,龍顏大悅。皇帝在朝會上,當眾褒獎李甫舉薦有功,稱其為“國之柱石”,不僅賞賜了大量金銀綢緞,更是將原本由周謹兼管的一部分戶部職權,暫時劃歸李甫署理。一時間,李甫權勢更勝往昔,門前車馬再次絡繹不絕。

而柳銘軒,更是被皇帝親自下旨,封為“杏林翰林”,特許宮中行走,賞賜宅邸、奴仆,風光無限,儼然成為京都新貴。他憑借一手精絕醫術,不僅贏得了皇帝的信任,更在宮中結交了不少宦官、女官,編織起一張屬於自己的關係網。

李甫一黨,藉助柳銘軒的醫術,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暫時穩住了搖搖欲墜的權勢,甚至更進一步。

然而,這一切,又如何能瞞得過有心人的眼睛?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