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大狙闖大明 第1809章 迴心轉意
朱棣陷入了長長的沉默,他以為自己很瞭解林川,這是個武功蓋世,玩世不恭,貪財好色,又忠貞不二的良臣。當義子有些桀驁不馴,可卻又有改天換地之才,是任何一代明君都會重用,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口裡怕化了的寶貝疙瘩。
朱棣對他的任何打壓,更多是為了堵幽幽眾口。因為他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嫉才妒能者多如牛毛。皇上給了他那麼多的特權,方倉,明聯儲,邊塞私兵,一切違反律法之事,朱棣無數次包容放縱,纔有了今時今日天下第一富的國柱爺的誕生。
要知道太祖製定的大明律,像他這種級彆經商的官員,早就要被砍腦袋了。
明明自己已經將能給的都給了,可到最後,朱棣依舊覺得,他捧起來的大明正一品的國柱爺,根本不在乎這些。他的身上彷彿有無數的秘密,不願意說,也不願意放下。他到底在想些什麼?朱棣猜不明白。
“這不是他私逃圈禁的理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更彆說他貴為正一品的國柱,公然違抗聖旨,如若不罰,何以立威?”朱棣並非死犟,而是要維持皇權尊嚴,不然日後誰還把皇命當一回事。
“罰歸罰,方淵罪不至死吧?”朱高熾憤憤不平。
“我什麼時候要他死了?給東廠下達的命令也是緝拿欽犯席應真,彆與國柱起衝突。”朱棣被自己的孩子問懵了。
“剛剛收到寧不敗都督發來的密函,幾天前,劉安率領的東廠侍衛已經追趕到大同府,可以確認方淵帶著席應真已出關。劉安卻向大同府總兵抽調了整支大同陌刀營,一同前往。
不僅如此,他更是分兵讓自己的大部隊在潘生率領下走土家堡出關。硬是召集了林川衛指揮使於謙,僅帶了50名兵卒組成了先鋒隊,一同上草原追捕。”朱高熾說到這裡,朱棣算是聽明白了。
“這和當初說好的並不相同,劉安應該唯有林川偷跑去土家堡時,才能調配林川衛的兵馬。”朱棣當初設想的是,通過這種方式讓林川衛莫參與幫助林川的陣營,因為這會讓形勢很複雜。
但林川並沒有想過將林川衛捲入其中,朱棣的這道命令應該作廢才對?而眼前的一切隻能說,劉安的佈局太過精妙,調撥這麼多人,連林川衛的指揮使也給弄出了關外,顯然這都超過了隻是抓捕林川,將其帶回大明的範疇了。
“全朝官員都知道劉安與方淵的過節,兒臣也承認,劉安作為已故開國元勳劉伯溫的孫兒,才智過人,卻為不可多得的謀士。但您也要記得,宦臣不得乾政,這是爺爺製定的規矩。今時今日的劉安,龐大的宦官體係已經讓他變成了一張不可預見的大網。就連兒臣身邊也都有他的眼線,弄得現在要跟您商談什麼,都要避嫌。他……越界了。”
朱高熾並非因為劉安曾經舉報過自己而懷恨在心,伺機報複,僅僅因為,這個宦臣已經逐漸成長為比當年紀綱還要恐怖的存在。
紀綱再壞,想謀反,他也絕非無懈可擊,至少那麼多貪贓枉法的證據很輕易就能將其扳倒。劉安恐怖就恐怖在,他太過潔身自好,從不收受賄賂,也不表現出自己的**,看似全心全意為皇權服務,實則將自己丟到了文武百官的對立麵,用聖寵為武器,頂上了所有官員的咽喉。
真讓大家比較起來,文武百官更喜歡像林川這樣的同僚,雖然他也不是個好打交道的主,占起便宜來沒夠,可任何時候,大家都知道這是個人,可以商量,也可以合作。至於劉安,除了怕就是怕。
“火速傳令寧不敗,讓他帶兵入草原,不管他用什麼方法,都必須保證方淵的安全,將他好手好腳的帶回來。”這一刻,朱棣終於遺忘了對席應真的憤怒,現在隻想林川活著。
“兒臣,拜謝陛下恩澤!”朱高熾知道,今天自己不用砍死皇上,也能順利走出去了。
“太子爺,先處理好方淵這事兒,關於你說反也就反了的事,我們日後再詳聊。”朱棣說著又把話給兜了回來,顯然今天朱高熾說的事很緊急,但說事的態度,還是欠教育了。
“兒臣知罪,領罪,甘願受罰,但現在,兒臣先去救國柱爺的性命了!”朱高熾歡天喜地的扭頭就走,遠比爹宣佈他是太子時更加高興。
他看得出來,至少朱棣已經不氣林川的不辭而彆,也是真的想讓他活著回來了。寧不敗起初帶了足足5萬兵卒,意圖是在林川衛起兵謀反時,可以守護順天府,避免剛定下的國都就這麼被毀了。
但現在看來,屬實是朱棣想太多,林川沒有想過謀反,哪怕已經被東廠追趕到了草原之上,林川衛依舊按兵不動。隻要他沒有反意,那麼再大的禍事,也是小事。而一旦他真動了不臣之心,再小的事也是大事了。
朱棣目送大胖太子歡天喜地的跑出了宮殿,他又是拿起了太子的奏摺好生細品了一番。他看的不是後麵關於民間金融崩塌的預兆,而是有哪些人在這份保書上寫下了他們的名字。
夠格出麵為林川作保的,最少也要是四品以上的朝廷命官,裡麵有大明稅賦排名前六省份的佈政使與按察使,六部侍郎以上的幾乎全體官員,邊塞多達百餘名將軍,指揮使的聯名。
西北王的宋家,雲南王的沐家都在上麵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與其說是上下一心,不如說是林川,已經成為了守護官員利益的基石。
多少人要保他,就證明瞭有多少人對東廠深惡痛絕。此時此刻,大明官場,還能不屑東廠稽查,並且正麵硬碰硬的,應該也就隻剩下了林川一人。這些聯名的人或許並非所有人都喜歡林川,但一定都討厭劉安。
直到此刻,朱棣也不由開始了反思,自己在擁有錦衣衛的前提下,又搞出的東緝事廠,到底是不是正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