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大狙闖大明 第1875章 整頓市場
朱元璋乃農民起義而來的君王,家中幾代人都是牛馬,深知百姓之疾苦,也知官吏之惡毒,所以製定國策時,針對官吏俸祿的標準,堪稱史無前例之低,致使一些廉潔的官員,過得都不如當地的鄉紳,彆說有酒有肉了,不控製自家人口,都有可能出現拉饑荒的現象。
這也是為何明朝初期,貪官橫行,歪風邪氣盛行,致使朱元璋的屠刀都掄冒煙了,貪腐之事屢禁不止。
等到朱棣當政之後,深知這種低俸無法長期存在,所以對於官員進行了部分補助不說,對於其家人經商的行為也多是睜隻眼閉隻眼,用來維持統治階級的穩定。
不過像方倉這種,林川內人創造的超級商業帝國,屬於特殊時期的特殊產物,並非朝廷提倡的合作模式,有且隻有林川做到了國私共贏的奇跡,也是皇上對其的恩澤。
而自從明聯儲建立之後,大明戶部開啟了字麵意義的印鈔機,國庫充實的效率恐怖如斯,要用gdp來衡量,一年增長率可以做到100,徹底釋放了大明的經濟活力。
有錢了,朝廷的俸祿也自然增加了,按照太子爺的提議,所有的官員根據職位與所做之事的辛勞,漲薪了2成到5成,堪稱翻身勞工把歌唱了。
可就是明明已經加了俸祿,百官之中依然有大把大把的人看不上這仨瓜倆棗,紛紛成立各種勞工作坊,巧立名目的提請各種國債,拿到了資金後再分包給自己的人去做工,雖然招工價格不可能離譜,畢竟上頭還有錦衣衛東廠這樣的組織,被盯上也是死路一條。
當一個官吏貪腐時,一定是他卑鄙無恥豬狗不如;但當大片大片的官吏貪腐時,那一定是管理上麵出現了問題,是製度有了漏洞。
林川指出了問題,也說明瞭問題,但解決問題就必須太子和皇上去乾了。他唯一能做的是,即刻回去後嚴格審查一遍目前在售的國債專案,將沒有必要的,超發的,濫發的,以明聯儲回購的形式,全給收回來,然後把專案給消除掉,避免國債市場的混亂,維護其健康發展。
至於巧立名目的官吏,就連萬歲爺如何處置了,畢竟林川現在是無官一身輕,哪怕皇上要砍了天下官吏,自己又不是,也不在目錄裡麵。
當林川從戶部走出來時已經到了深夜,今天算是被這兩位給軟磨硬泡的拖遝了一天的時間,林川相信太子爺是明白人,一定能消化掉找出來的症結,何去何從,就看朝廷如何安排了。
接下來的日子,林川就沒有在京師亂晃悠了,而是帶上了奧雅和公孫堂,外加三十幾名賬房先生,林川稱呼他們為審計,嚴查明聯儲近半年的所有國債目錄,把有問題的全都給圈了出來,做到應刪儘刪,哪怕是隻有幾百兩額度的小虧空,也要徹底乾掉。
他不管這些專案哪些是王侯將相七舅老爺的小姨子承包的,通通砍掉。這些人無疑會將其怒火變成摺子,繼續討伐林川的罪孽,不好意思,林川壓根都不把這些蟲豸放在眼中。
而第二天,太子也是做好了充足準備,在早朝時,直接將地方官員巧立名目,六部之中有人暗通款曲,致使許多不必要的垃圾國債充斥明聯儲,在眼下這些國債專案全變成了致命的毒藥,禍害大明國庫,苦不堪言。
太子雖這麼說,自然有利益相關者出麵駁斥,表示下麵的官吏也是積極響應朝廷的號召,加速地方城鎮建設無可厚非。如果覺得專案有不妥的地方大可討論,但一刀切說官吏中飽私囊,就寒了許多做事官吏的心,望陛下明察。
黑白這種色調永遠不會出現在政治之中,因為總有大儒能把黑得說成白的。朝堂之上也就炸開了鍋,說著說著有人就開始哭訴,“我就不明白了,為什麼都是替朝廷辦事,做得越多,受得委屈卻越大呢?”
可惜,朱棣不是謎語人,隻是一聲令下,“都給朕閉嘴。”
喧鬨的朝堂頓時傳來齊刷刷的跪地之聲,再無人敢發一言,管你是委屈,還是義正詞嚴都必須收起自己的表演。
接下來,皇上發布了申嚴官吏犯贓之禁,
聖上諭法司曰:唐太宗憎惡官吏貪濁,有犯贓者必繩之以法。所以,當時的官吏崇尚清廉嚴謹,百姓也免於搜刮之苦,出現了“貞觀之治”的盛世景象。朕也屢敕中外諸司不許隨意役使一人,擅自斂取一財。但是,不法官吏卻仍恣肆如故。今後,如有官吏貪贓枉法,決不寬恕,必嚴懲之。
朱棣不是朱元璋,但凡這事落在太祖頭上,這些家夥不光要把貪贓枉法的錢財都上繳不說,大明的人口都會因為他們的九族得到進一步的縮減。朱棣等於給朝廷百官發布了一輪警告,表示你們的小伎倆已被識破,再不收手,我可要拔刀子了。
聽得懂的自然懸崖勒馬,不再造次,而聽不懂的依然會扛不住金錢的誘惑,繼續瘋狂斂財,但等著他們的自然是朝廷的製裁,教坊司的姑娘又要添新人,他家的墳頭也要多長幾個包出來了。
朱棣知道林川重新執掌明聯儲,心中很是寬慰,至少沒有官職,他也沒打算放下朝廷不管,依舊在積極處理財政要務,積極解決現在朝廷遇見的危機。
相信明聯儲在挺過了這麼一輪困境之後,不管是國債市場還是寶鈔市場都會得到極大的完善,日後再遇見什麼惡意炒作之事,朝廷也會知道該如何應對。
隻是林川沒有想到,整頓市場居然會這麼累,這還是在有奧雅,公孫堂,外加方倉幾乎無上限的人才投入其中的結果。要是沒有龐大的人力支援,光指望林川一個人力挽狂瀾,也是癡人說夢。
畢竟林川的人生格言是,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能不用就不用,聽說過累死的,沒聽說過懶死,懶不是病,是福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