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一劍一酒一乾坤 > 第536章 藏於木劍的劍意上一輩的執念和托付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一劍一酒一乾坤 第536章 藏於木劍的劍意上一輩的執念和托付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萬劍斷舍離,效忠新主。

霎那間,劍鼎內劍光盈團,化作一枚巨大的劍丸,這枚劍丸乃是顧餘生三魂之劍為體,外附萬劍之精,劍丸呈現三色之芒,煉化的過程變得極為順利。

可當顧餘生想要將斬龍劍也煉化時,卻始終無法如願,劍身上的龍紋劍紋能被消融,可當它露出木劍本體時,卻有一團微弱的光包裹住它,顧餘生不知道那是一股什麼樣的能量,畢竟當初他仗木劍至青雲門,連青雲門的掌門都能輕易將劍摧斷。

因為玄機子蕭讓的這番舉動,即便是他最後為青雲門而死去,顧餘生內心也冇有完全化解掉這一段恩怨。

“究竟是為什麼?”

顧餘生耗費數日去凝劍,依舊無法將木劍與其他劍融合。

顧餘生神識一動,將木劍從劍鼎內取出來。

這一把木劍,已經跟隨他多年,幾乎算得上是兒時的玩伴,當年在青萍州邊境遇見獨臂鐵匠向天刀,以舍利子,龍血等鍛造成一把新的劍,憑藉劍之利,度過一次又一次的險境。

於這一次重鑄劍而言,即便冇有這一把木劍,顧餘生也能利用劍鼎,將三魂之劍重新合鑄成一把。

可顧餘生是一個非常執著的人,性格上的執拗如磐石一般不可轉移。

木劍就是他心中的第一把劍,也是他唯一想要以木劍永遠的跟隨自己,去看大千世界,去證道三千。

倘若捨棄木劍。

如同在記憶深處將關於父親顧白為他以小刀雕劍的種種狠心抹去。

那是顧餘生活下去的勇氣。

是一種無形的意誌繼承。

早就融入血液裡了。

“不。”

“我的劍,不該是這樣的。”

“如果大道容不下我心中的執念,我寧願永遠也鑄不成這一把劍。”

顧餘生將木劍橫在身前,劍身上的木紋,點點映入眼底,他從未如此近距離的去端詳跟隨多年的木劍,用手握住木劍,內心的激盪,不知不覺劍讓劍劃破掌心,並沁出血來。

嗡嗡!

粉色的霞光照亮密室,奇特的封印之力從木劍內浮現,一股睥睨到極致的劍意一點點從塵封中甦醒,這一股劍意,顧餘生永遠不會忘記——桃花劍意。

顧白留下的一道強大封印。

它本來應該立即爆發,並擁有毀滅和封印的氣息。

可是!

劍意剛滲露一絲,就被一股奇特的力量阻止。

顧餘生驚異之際,以神識探查,這才發現掌心流出的鮮血沿著木劍的紋路流走,暗藏的封印被解開,但是那一股阻止的力量,卻是來自於木劍微不可察的裂痕。

那是青雲門玄機子以手指折斷之處。

裂痕斷裂的地方,有一道奇特的印記。

這道印記,顧餘生冇有忘記,它如青雲門的青雲梯一樣,隻要顧餘生神識侵入,就會重現當年入青雲門時走過的血海屍山,而在血海屍山的儘頭,是那一塊青雲碑!

此刻,鎮妖碑上的不朽銘文,就藏在那木劍裂痕處,正是它阻止木劍內暗藏的那一道劍意爆發。

顧餘生眉頭緊鎖。

種種思緒縈繞在心。

片刻後,顧餘生啞然一笑,目光看著被密室遮掩的天空,喃喃自語道:“閣下既然和我父親有交情,又何必逼迫自己走到絕境,有些事,我不明白,也不想明白。”

顧餘生緩緩闔目,暗施一道封印,將木劍藏於靈葫之內,腦海中浮現出伏龍聖君之子臨死前所說的遺言:父親留在大荒的東西,大概就是那位桃花老人的本源了吧。

封藏於陳年的秘密,顧餘生已經知曉了很多,隻不過顧餘生始終不明白,為什麼父親至死也要為青雲門效力,難道就因為和蕭讓有幾分情誼?

雖然不明白父親的執念,但顧餘生依舊能夠理解,敬重。

在他心底,也從未忘記當年入青雲門時許下的諾言。

待來年桃花開。

重回青萍州。

登上青萍山。

在這隆冬霜寒的時間裡,他除了煉劍合一,還要將這兩年獲得的典籍與知識,融入到自己的劍道。

既然木劍還有它的使命,顧餘生便不再執著於此,他將返回青萍州的強烈願望化作動力,萬劍如劍丸,他以神識封於劍丸之內,這些年,所有學習到的劍道,以萬劍來推演。

試圖創出屬於自己的劍道,伏天劍訣也好,儒道佛諸劍也罷,甚至是鬼劍道,妖族劍訣,魔族劍訣,顧餘生通通都來者不拒。

從大荒碑中傳承參悟得到的大荒訣,對顧餘生而言,更像是大荒經,它很玄妙也很深奧,甚至涉獵到淩駕於三千大道上的空間法則,時間法則,可顧餘生知道,它並不完整。

傳說中散落天地間的七卷天道玄符,他從中州隱者黃岑那得到一卷,從狐族得到一卷,又在清涼觀窺看天地得到一卷。

如今,七卷天道玄符已得三卷。

若是慢慢的去參悟,少說也得數百年光景。

顧餘生冇有那麼多時間去沉澱,所以,他隻能走捷徑。

以劍丸為乾坤,神魂附於萬劍,在合劍為一的過程中,耗費大量的神識和精力去參悟……

斬龍山劍道場,三座劍山的上方雲海形成漩渦,混亂而駁雜的氣息如波濤洶湧,時不時的引發敬亭山聖院的護山大陣明暗不定,日夜驚擾,讓聖院的諸多修行者暗自猜測。

連續數日的大雪覆蓋敬亭山,千年聖院矗立在霜雪之中若隱若現,滿山的寒梅怒放,對於久居敬亭山的聖院修行者而言,這樣的日子,無疑是賞梅的最佳日子。

甚至有從十六州趕來的修行者,隻為瀏覽夫子庇護下的人間美景。

加上敬亭山有七十二至聖大儒的後裔世代生活在這裡,所以敬亭山並未與人間隔絕,後來形成的世家和家族,在山下都有產業,有的甚至遍佈十六州。

時間匆匆,轉瞬已是冬至。

清晨。

數百世家弟子在族內長輩的引領下,在六院廣場前的七十二至聖大儒碑前焚香敬祖。

能燒得頭柱香的,自然是七十二至聖大儒後世之族長韓舉升,因為他是聖院的大教諭,隨後便是諸如荀家,墨家,孔家,孟家等等。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