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腳踹出黑道傳奇 第706章 對象篩選細考量
-
夕陽餘暉透過會展中心高聳的玻璃幕牆,斜斜地切割著展台邊緣的金屬支架,將李剛的身影拉長成一道銳利的剪影。他站在樊星閣展位後方的臨時辦公區,手中握著一疊厚厚的資料,紙頁邊緣已被反覆翻閱得微微捲起。展台的喧囂已漸漸退去,人群如潮水般散去,隻剩下零星工作人員在拆卸設備、清點物資。
他冇有急著離開,而是坐在一張摺疊桌前,將八家重點企業的資訊逐一攤開,像排兵佈陣般在桌麵上重新排列。
每一份資料上都貼著不同顏色的標簽——紅色代表資源雄厚但決策緩慢,藍色代表技術互補性強但規模有限,綠色則是合作意願強烈、響應迅速的潛在快攻對象。李剛的目光在“啟明自動化”那份藍色檔案上停留最久。那家企業的技術負責人臨彆時的一句話還在他耳邊迴響:“我們不求大,隻求深。”
他翻開記錄本,上麵密密麻麻寫著各家企業的核心訴求:有的要獨家代理權,有的要求定製化開發,有的則希望樊星閣承擔全部前期投入。他一支筆一支筆地劃掉那些與樊星閣戰略方向背道而馳的條款,動作果斷,不留情麵。
“合作不是施捨,更不是湊數。”他低聲自語,指尖敲了敲啟明那份檔案,“真正能走遠的,是敢把底牌亮出來的人。”
他最終圈定四家:兩家大型能源集團,一家海外設備商,再加上啟明自動化。前兩者能帶來市場覆蓋與資本背書,後者則是技術拚圖中缺失的一角。他合上筆記本,起身走向陸軒的臨時指揮車——一輛停在地下車庫的黑色商務艙。
陸軒正靠在座椅上閉目養神,手指輕輕搭在膝蓋上,呼吸平穩。聽到腳步聲,他睜開眼,目光清明如初雪。
“篩完了?”他問,聲音不高,卻帶著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四家。”李剛遞上精簡後的名單,“兩家大塊頭,一家海外渠道,還有一個‘小而尖’的——啟明。他們的動態負載預測演算法,精度比我們現有模型高出至少兩個百分點,尤其是在精密製造場景下。”
陸軒接過名單,指尖在“啟明自動化”上輕輕摩挲了一下,隨即點頭:“安排見麵,明天上午。先談模式,再談利益。”
“他們提過,想參與聯合調試,還要共享部分訓練數據。”李剛補充。
“合理。”陸軒目光未移,“技術互補的前提是互信。數據可以給,但必須分級授權,核心演算法框架不能動。”
李剛記下要點,正要離開,陸軒卻忽然開口:“別隻看技術。問問他們,為什麼選我們?”
“什麼意思?”
“合作不是交易,是方向的對齊。”陸軒緩緩坐直,“有人想借我們的勢,有人想補自己的短,但真正能並肩走遠的,是那些和我們一樣,想把路走寬的人。”
李剛沉默片刻,重重點頭。
第二天上午九點,樊星閣總部會議廳。
陽光透過百葉窗斜射進來,在長桌上投下一道道光柵。陸軒坐在主位,西裝筆挺,神情沉穩。對麵坐著啟明自動化的技術總監陳峰,四十出頭,穿著樸素的格子襯衫,眼神裡透著技術人的執拗。
“我們願意開放80%的訓練數據集。”陳峰開門見山,“但前提是,你們的控製層必須允許我們嵌入自定義演算法模塊,並保留在特定場景下的獨立調度權限。”
陸軒微微頷首:“理解。但權限開放意味著風險——一旦你們的模塊出現異常,可能觸發整個係統的連鎖反應。”
“所以我們要求聯合調試期不少於三十天。”陳峰語氣堅定,“期間所有操作留痕,責任可追溯。”
“可以。”陸軒應下,“但調度權不能完全獨立。工業電網不是試驗場,任何決策都必須通過我們的安全校驗層。”
“那你們的校驗邏輯會不會過度乾預?”陳峰皺眉,“我們的演算法依賴實時反饋,延遲超過50毫秒,精度就會斷崖式下跌。”
“我們能做到30毫秒內響應。”陸軒平靜道,“而且,校驗不是阻礙,是護航。就像賽車,再快的引擎,也需要刹車係統。”
陳峰沉默片刻,手指在桌麵上輕輕敲擊,像是在計算某種無形的參數。
“還有一個問題。”他抬頭,“利益分配。”
陸軒示意他繼續。
“如果這套融合係統落地,產生的節能收益,我們要求分成不低於15%。”陳峰直視陸軒,“這不是技術授權費,是成果共享。”
陸軒輕輕靠向椅背,目光未閃:“15%?你們投入了什麼?”
“演算法、調試人力、場景數據積累,還有三年試錯成本。”陳峰語氣漸強,“我們不是來蹭熱度的,是來拚技術的。”
“我尊重拚技術的人。”陸軒聲音依舊平穩,“但樊星閣承擔的是係統穩定性、客戶信任、市場風險。如果係統崩了,砸的是我們的牌子。”
“所以我們纔要求聯合調試!”陳峰聲音提高,“就是為了降低風險!可現在你連合理的收益都不願讓渡,談何共贏?”
會議室氣氛驟然緊繃。
李剛坐在側位,手指在筆記本上微微收緊。他看得出,雙方都在堅持自己的底線——一個要控製權,一個要回報率。這不是技術問題,是信任的博弈。
陸軒冇有立刻反駁,而是緩緩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筆寫下三個詞:控製、責任、回報。
“我們換個角度。”他轉身麵對陳峰,“如果係統因你們的演算法缺陷導致故障,誰來擔責?”
“我們承擔直接損失。”陳峰答。
“間接呢?客戶信任崩塌,市場份額流失,這些怎麼算?”
陳峰語塞。
“我提個方案。”陸軒筆尖輕點白板,“前兩年,收益分成按8%計算,由你們享有。期間所有調試數據雙向共享,我們共同優化模型。兩年後,若係統穩定運行超過99.9%,且客戶滿意度達標,分成自動上調至12%,並開放部分調度權限。”
陳峰眉頭緊鎖:“還是不夠。”
“那你說,多少纔夠?”陸軒直視他,“15%?20%?還是想當股東?”
“我要的是尊重!”陳峰猛地站起,“不是施捨!我們不是來當你們的外包團隊的!”
陸軒靜靜看著他,眼神如深潭。
“你想要尊重,很好。”他緩緩開口,“但尊重不是喊出來的,是做出來的。你今天敢把演算法亮出來,我就敢把客戶資源交出去。可你要的不隻是分成,是主導權——而這,恰恰是最不能讓的。”
他頓了頓,聲音低沉卻有力:“我可以給你舞台,但不能把方向盤交出去。這車,必須由我們一起開,而不是你說了算,也不是我說了算。”
陳峰站在原地,胸口起伏,眼神劇烈波動。
李剛悄悄看向陸軒,發現他的手指在桌沿輕輕敲擊——那是他思考到關鍵處的習慣動作。
“如果我們……”陸軒忽然開口,語速放緩,“設立一個聯合技術委員會,由雙方各派三人組成,重大決策共同投票。收益分成按階段遞增,最高可達14%,但前提是係統通過第三方權威認證。”
陳峰眼神一動。
“而且。”陸軒補充,“第一單試點項目,由你們主導實施,我們提供資源支援。成,功勞歸你;敗,責任共擔。”
會議室陷入短暫的寂靜。
陽光移動了一寸,光斑從桌麵爬上了陳峰的鞋麵。
他緩緩坐下,手指在桌麵上劃了一道線:“試點項目,必須是我們最核心的客戶。”
“可以。”陸軒點頭。
“分成階梯,必須寫進合同。”
“冇問題。”
“聯合委員會,一週一議,決策透明。”
“當場簽字。”
兩人對視良久,誰都冇有先移開目光。
李剛屏住呼吸,他知道,這一刻的沉默,比任何言語都沉重。
終於,陳峰伸出手:“那就……試試看。”
陸軒冇有立刻迴應,而是從西裝內袋取出一支鋼筆,擰開筆帽,放在桌麵上。
“筆給你。”他說,“合同,你來寫第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