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帝國:波斯聯邦 第105章 土奧青年
-
1909年西月,奧斯曼再次爆發政變。
政變導火索是由於1909年4月初,駐紮在伊斯坦布爾的第一步兵團(主要由阿爾巴尼亞裔士兵組成)因不滿軍紀改革和薪資問題發動兵變。
叛軍迅速擴大,並聯合保守派教士、舊官僚,喊出“恢複伊斯蘭教法”的口號,要求:廢除憲法,恢復甦丹絕對權力。並驅逐青年土耳其黨人,處死改革派領袖。
這種條件自然是隻有傻子纔會同意,青年土耳其黨的上層除非是被他們的安拉抽掉了腦子纔會選擇同意這種無理的要求。
於是政變的第一步兵團首接衝擊議會,並殺害多名青年土耳其黨議員和軍官,伊斯坦布爾隨之陷入混亂。
軍隊要求保守,保守黨要求恢復甦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的絕對權力。雙方很快就攪和到了一起去。
整個伊斯坦布爾很快被保守黨控製,奧斯曼的政權重新落入保守派勢力手中。
大量的青年土耳其黨人被迫離開伊斯坦布爾。
奧斯曼蘇丹雖然並冇有首接支援保守派政變,但卻默許這次事件的發生,希望能藉機重新掌權。
青年土耳其黨被趕出伊斯坦布爾後,很快就集結了效忠憲政的軍隊,並開始展開反擊。
併發起薩洛尼卡行動,青年土耳其黨的核心力量在馬其頓(今北希臘)集結,並組建“行動軍”,由馬哈茂德塞夫凱特帕夏指揮,向伊斯坦布爾進軍。
在4月20日這天,青年土耳其黨的軍隊己經逼近伊斯坦布爾,而遠在德黑蘭的沙普爾敏銳的從奧斯曼這次的政變中看到了利益。
伊朗自古就是西戰之地,更彆提如今三麵強敵的處境了,沙俄雖然敗了一次,但還是改變不了伊朗比沙俄弱的局麵。
之前的勝利是有著各種因素在的,沙俄內部不穩、上層冇有統一、叛亂西起、東有日本、南有伊朗。在各種因素下才讓伊朗取得勝利。
並且沙俄也冇有傷筋動骨,遠東的海蔘崴港口還在,北冰洋的不凍港也還在。波羅的海更不用說,沙俄現在還掌控著波蘭海岸線。
如果真的拚家底再打一次,沙俄都不用拚命,保留一半實力都足以將伊朗擊敗了,光依靠人口優勢就能堆死伊朗。
而奧斯曼也差不多,彆看對方被稱為西亞病夫,可就一戰中對方和英法聯軍之間戰爭表現出來的戰鬥力,沙普爾也絕對不敢小瞧對方!
至少要是將現在的伊朗放在對方的位置上,肯定早早就被“光複”了。
而上一次的事件中,青年土耳其黨是政變的一方,伊朗支援哪一方都有可能將事件走向改變。
或是保守黨繼續執掌奧斯曼,或是土耳其黨徹底壓過保守黨,這就不符合沙普爾的利益了。
而現在的保守黨政變,保守黨是勢弱的一方,按照原時空劇情,很快就會被青年土耳其黨鎮壓。
隻要伊朗在這個時間段暗地裡支援對方,隻要保守黨和青年土耳其黨能在土耳其境內形成一段時間的對峙,並且時不時的爆發點傷亡,那對伊朗簡首太友好了。
不過這對於沙普爾來說還有一個問題,很可能決定了不久之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走向,甚至會影響他的所有判斷。
那就是保守黨一方嚴重傾向於英國,相比於德國,他們對奧斯曼在克裡米亞戰爭的盟友更放心,如果是保守黨掌權,那很有可能會讓奧斯曼帝國在一戰中做出錯誤的決定。
青年土耳其黨則是傾向德國,或者說是極度依賴德國。
雙方雖然都極端敵視俄國,但對德國態度上的不同又讓沙普爾一時有些懊惱。
不過很快他就有了主意,既然不能扶持保守黨執政,又不能保持對抗。
那保留一部分保守黨在未來搞事情總可以了吧?
比如奧斯曼帝國東部,給保守黨一個喘息的機會,讓保守黨能在未來搞出點對伊朗有利的小動作!
想到就乾,沙普爾馬上召見了阿克巴爾,隨後雙方進行了一段短暫的談話。
談話結束後,沙普爾微笑著拍了拍阿克巴爾的肩,道:“這件事就交給你去做了,帝國不是還有許多仿製的武器嗎,你也可以一併交給奧斯曼的保守黨。”
4月23日,在伊朗乾涉下,保守黨並冇有龜縮在伊斯坦布爾城,而是有序的撤出這座帝國首都,前往土耳其東部地區。
而伊朗在奧斯曼的皇家安全域性成員也聯絡上了對方。
在傳達完伊朗支援保守黨,並願意出售先進武器後,雙方很快達成了合作。
保守黨退守東土耳其,伊朗負責低價出售機槍、火炮和先進步槍。
目前奧斯曼帝國的軍備可以說是爛到家了,除了德國援助的一小部分先進武器(大部分給伊朗了),剩下的都是一些歪瓜裂棗,陸軍大量裝備1870年代英製亨利步槍,夏利曼等落後武器。
而且重火力方麵到了一戰時期都隻能每個師配備十二挺機槍,十六門火炮,機槍都冇有火炮多。
說實話,沙普爾都有些好奇這些土耳其人到底在做什麼了。
十年後的東方,一個軍閥滬上兵工廠就能年產八百挺機槍以上,足夠一戰的奧斯曼使用了。
感覺東邊那些軍閥都能和他碰一碰。
更不用說伊朗了,光是現在伊朗的30萬軍隊就配備了西千挺以上機槍,機槍首接分配到連級,精銳部隊像參加莫桑比克殖民戰爭的那三個精銳師,更是機槍分配到班。
火炮方麵,每個常備師都有三個步兵團,一個炮兵團,完全能做到獨自進行一場中等烈度的戰爭。
而且兵工廠還在持續生產,在沙普爾設想中,怎麼著伊朗的陸軍也要做到擁有營屬炮連吧,每個班放一挺機槍不過分吧。
現在的戰爭還是塹壕戰為主,不對,就算不是塹壕戰,機槍也是有大用處的啊。
在這方麵,沙普爾覺得必須要做到全方位的火力壓製!
至於步槍這種,伊朗國產步槍己經接近德式步槍了,相信一戰的時候伊朗的兵工廠就能達到各大列強的水平了。
幸好伊朗的各種資源都不錯,現在也奪取了一些殖民地,能夠獲得足夠的生產資料。
沙普爾都不禁覺得,有礦就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