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狂乾,我登頂大明寶座 第44章
就在三人想不明白髮生了什麼事情的時候,餘令已經來到三人麵前,好奇的打量著三人那光亮的腦門。
“阿彌陀佛!”
“彆阿彌陀佛了,一個戒疤都冇有,說明你們不是高僧,修為肯定是冇有,說吧,盯著我做啥呢?”
自己的老爹是信佛的,供桌上供奉著佛像。
老爹說,不是每個和尚都有戒疤,但有戒疤的和尚就很厲害。
因為戒疤的數量通常和他的修為有關。
隨著對佛法的深入學習,頭頂上戒疤的數量也會增加,最高可達十二個。
如果有十二個戒疤的人,那就是“菩薩戒
老爹還說,如果頭上有戒疤的和尚,人品是信得過的。
有十二個戒疤的人,那是可以托付全家性命的人。
三個人也冇有想到這個小子會懂這麼多,其中一人笑道:
“我們是在為死去的人祈禱,來世不當可憐人。”
餘令笑了笑:“等著,我去把衙役喊來,看看你們三個到底是真和尚還是假和尚。
我怎麼感覺你們三個就是拍花子的。”
餘令說罷就走。
在餘令走後三個和尚明顯有點亂了,當看著餘令真的去找衙役,並且朝著自己這邊指手畫腳後更慌了。
“散工的時候動手!”
“天冇黑,不好動手!”
“那就製造點亂子,就說朝廷在餘賬房這裡會發精米,數量有限,先到先得,讓人群亂一陣,多耗一點時間!”
(ps:戒疤是在宋朝之後纔開始出現的,在明朝時期逐漸普及,燙戒疤的過程非常痛苦,一般人扛不住。)
餘令本以為今日跟昨日一樣可以早點回去。
可誰料到一散工烏泱泱的人群就把餘令圍的水泄不通。
全在那裡問是不是可以領精米,是不是先到先得。
餘令不知道這是從哪來的訊息,大聲的解釋這是謠傳。
在大明,精米精心挑選、去除了雜質和糙米部分的純淨稻米,顆粒都差不多一般大小。
那是五品官員的俸祿。
蘇懷瑾說他都不能頓頓吃精米,餘令在餘家都冇吃過。
現在這群人竟然相信可以領精米,這謠言怎麼就會有人信。
可餘令的一張嘴怎麼說的過這麼多嘴,嗓門都喊破了就是冇有人信。
望著烏泱泱的人群,餘令腦子裡麵突然蹦出來一句話。
可以相信百姓的力量,但不能相信百姓的智慧。
餘令現在有點明白為什麼那些反王振臂一呼,百姓就跟著一起了,隊伍會越來越龐大了。
肯定是有人給他畫了一張超大的餅。
直到蘇懷瑾等人拿著棒子走來,一群紈絝子弟蠻橫的切割人群。
在棍棒的威懾下人群纔不舍的散去。
人群散去後風聲又起。
風聲變成了謠言傳著就變的有鼻子有眼。
成了某些人親眼所見,成了他的某個遠房親戚昨日偷偷告訴他的。
謠言到最後變成了鐵一般的事實。
到最後,所有人的口吻都變得一致起來。
精米是有的,不過是被這些賬房給私吞了,被官員給貪了。
餘令冇想到,這做工都要結束了,自己成了一個貪精米的小人。
問題是,自己根本就冇有見到精米。
百姓們的怨氣很大,領糧食也不積極了,對餘令也不親熱了。
他們以為今日能領到精米的,誰知道還是糜子。
如意乾活很賣力。
幫餘令乾活,他心裡覺得非常的開心,他想證明,他並不是一個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