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魄 第6章 蘇小雨
特殊病例中西醫結合研究組的籌備,比林澈預想的要快。
僅僅三天後,一份蓋著醫院紅標頭檔案的正式通知就下發到了他臨時使用的、位於行政樓角落的簡陋辦公室。通知內容簡潔明瞭:研究組正式成立,暫命名為“疑難病攻關小組”,由副院長許墨直接領導,林澈作為小組核心成員兼臨時負責人,負責前期籌備和病例篩選工作。辦公地點被安排在科研樓三樓,一個原本閒置的小型會議室。
沒有盛大的成立儀式,沒有多餘的人員配置,甚至沒有明確的研究經費。一切都透著一種試驗性和不確定性。但林澈明白,這已經是許墨在現有條件下能為他爭取到的最好平台。這是一個機會,一個證明自己,也證明薑離所代表的中醫價值的機會。
他拿著通知,走向科研樓。三樓走廊儘頭,那間會議室的門口已經掛上了一個臨時列印的亞克力牌子——“疑難病攻關小組”。推開門,一股久未通風的沉悶氣息撲麵而來。房間不大,擺放著橢圓形的會議桌和幾把舊椅子,角落裡堆著一些廢棄的展架和雜物,窗台上積著一層薄灰。
林澈挽起袖子,開始動手打掃。清理灰塵,擦拭桌椅,整理雜物,開窗通風。忙碌了將近一個小時,房間總算顯得整潔明亮了一些。他站在窗邊,看著樓下花園裡鬱鬱蔥蔥的樹木,深深吸了一口新鮮空氣。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薑離的聲音帶著一絲讚許,“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此地雖簡,然氣息流通,陽光和煦,可為基業。”
林澈笑了笑,剛想回應,門外傳來了清脆而略帶遲疑的敲門聲。
“請進。”
門被輕輕推開,一個穿著護士服,戴著口罩,隻露出一雙明亮大眼睛的年輕女孩探進頭來。她看到林澈,眼睛彎了彎,顯然是認出了他。
“林醫生?真的是您啊!”她推開門走了進來,聲音清脆悅耳,帶著一絲壓抑不住的興奮,“我是急診科的護士蘇小雨。那天……那天您搶救那個孩子的時候,我就在旁邊!”
林澈想起來了。那天在混亂的急診搶救區,確實有一個眼神特彆亮、動作特彆利落的護士在協助王宏斌主任。
“你好,蘇護士。”林澈點了點頭,態度平和。他現在對醫院裡的同事,尤其是急診科的人,都抱著一種謹慎的態度。
蘇小雨卻似乎完全沒有感受到他的疏離,她好奇地打量著這個剛剛收拾出來的、略顯空蕩的辦公室,眼神裡充滿了好奇:“林醫生,我聽說了!院裡成立了一個特彆的研究小組,由您負責,專門研究那些稀奇古怪的病例,是真的嗎?”
“隻是臨時負責。”林澈糾正道,語氣平淡,“小組剛成立,還在籌備階段。”
“那也很厲害了!”蘇小雨的語氣裡帶著毫不掩飾的欽佩,“那天您用的針灸,太神奇了!就那麼幾下,孩子的喉嚨就不痙攣了!我們王主任後來私下裡還說……呃……”她似乎意識到說漏了嘴,連忙捂住嘴巴,大眼睛滴溜溜地轉著,有些不好意思。
林澈心中一動。王宏斌私下會說什麼?恐怕不是什麼好話。但他沒有追問,隻是靜靜地看著蘇小雨。
蘇小雨放下手,臉上露出一絲堅定,像是下定了某種決心:“林醫生,我……我想申請調到您的小組來工作!可以嗎?”
這個請求完全出乎林澈的意料。他微微皺眉:“蘇護士,你在急診科乾得好好的,那裡是醫院最核心的科室之一,發展前景很好。我這個小組……前途未卜,可能很快就會被解散,你來這裡,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他說的是實話。這個小組充滿了不確定性,他不想連累彆人。
“我知道!”蘇小雨用力點頭,眼神卻更加明亮,“但是我覺得有意義!急診科每天處理的病人很多,但很多時候……很多時候我們隻是在按流程做事,用藥物壓製症狀。可是那天您讓我看到,醫學還有另外一種可能,一種更……更直接、更本質的可能!我對中醫特彆感興趣,自己還買了好多書看,雖然看不太懂……”
她說著,從護士服口袋裡掏出一個小巧的、封麵印著穴點陣圖的筆記本,有些不好意思地遞給林澈:“你看,這是我平時自己記的筆記。”
林澈接過筆記本,隨手翻開。裡麵用工整的字跡記錄著一些常見穴位的位置和主治,還配著簡筆畫的人體圖,雖然筆法稚嫩,但看得出非常用心。在一些難點旁邊,還用紅筆標注了疑問。
“此女心思細膩,好學不倦,觀其筆記,雖淺顯卻無大謬,確是可造之材。”薑離的聲音在林澈腦中響起,帶著一絲欣賞。
林澈合上筆記本,遞還給蘇小雨,沉吟了片刻。小組初建,他確實需要幫手。蘇小雨是急診科的資深護士,臨床經驗豐富,動作麻利,而且對中醫有興趣,這很難得。更重要的是,她在關鍵時刻,似乎有一種不同於王宏斌等人的、對未知事物的開放心態。
“這裡的工作可能會很忙,也很雜,而且沒有急診科那麼‘風光’。”林澈看著她的眼睛,認真地說,“你可能要負責病例資料的收集整理、聯絡病人、協助我進行一些簡單的診療操作,甚至包括打掃衛生這類雜事。你確定你能接受?”
“我能!”蘇小雨毫不猶豫地回答,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我不怕忙,也不怕累!隻要能學到東西,做什麼都行!”
看著她充滿朝氣和熱情的臉龐,林澈彷彿看到了幾年前剛進入醫院時的自己。他點了點頭:“好吧。既然你願意,我會向護理部和許院長打報告申請。不過,最終能不能調過來,還要看上麵的批複。”
“太好了!謝謝林醫生!”蘇小雨高興得幾乎要跳起來,她立刻主動請纓,“林醫生,這裡還有什麼需要收拾的嗎?我來幫忙!”
有了蘇小雨的加入,辦公室的整理工作進度快了許多。她手腳麻利,心思靈巧,不僅把桌椅窗台擦得鋥亮,還不知從哪裡找來幾盆綠蘿,擺放在窗台和角落,給這個略顯冷清的房間增添了幾分生機。
看著忙碌的蘇小雨和煥然一新的辦公室,林澈的心中第一次對這個剛剛誕生的小組,生出了一些實實在在的歸屬感和微弱的期待。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薑離的聲音帶著一絲淡淡的欣慰,“此女或可成為汝之臂助。然,人心叵測,仍需觀察。”
林澈明白薑離的提醒。在醫院這個複雜的環境裡,信任需要時間的考驗。但蘇小雨的出現,無疑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下午,林澈開始著手第一項實質性的工作——從醫院龐大的電子病曆庫中,篩選符合小組研究目標的潛在病例。他設定的標準很明確:現代醫學檢查難以明確診斷,或經規範治療後效果不佳,同時症狀表現可能與中醫理論中的某些特定證型(如“怪病多痰”、“久病入絡”、“寒熱錯雜”等)相吻合的疑難雜症。
這是一個枯燥而繁瑣的過程,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敏銳的洞察力。蘇小雨則在一旁,協助他整理和歸類篩選出來的病例摘要,她熟悉醫院係統,效率很高。
時間在安靜的忙碌中流逝。當林澈揉著有些發酸的眼睛,準備結束一天的工作時,內部通訊係統響起了一聲提示音。他點開一看,是一條來自許墨副院長的內部訊息,內容隻有簡短的一句話:
“第一個病例已確定,明日上午九點,小組辦公室見。資料稍後發你。”
林澈的心微微一緊。真正的挑戰,這麼快就要來了。
他關掉電腦,看向窗外。夕陽的餘暉將天空染成一片溫暖的橘紅色,科研樓的影子被拉得很長。蘇小雨已經下班離開,辦公室裡隻剩下他一個人,和腦海中那個沉默了片刻的千年醫魂。
“薑離醫生,”他在心中默問,“我們準備好了嗎?”
片刻的寂靜後,薑離清冷而篤定的聲音響起: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且看來者何人,所患何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