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我為上清大宗師! 第26章五炁朝元,先天一炁
-
“老張下手可夠狠的……”
鄭子布回到房間當中,清洗了一下傷口。
自己和張之維那一場大戰,雙方之間都動了真格的,哪怕當時自己提前又畫了好幾道三台護身符。
可最終還是被張之維的陽五雷給撕破外層的防護。
不過,雖然受了些許傷,但也收穫了許多對自己性命修為方麵有益處的東西。
特彆是在切磋當中,自己敏銳的察覺到了張之維所處的那種狀態,也就是所謂的“正”。
在這種狀態當中的張之維,無需強行調轉自己的炁,卻能夠感受到對方實力的提升。
對方所發動的雷霆並非隻是簡簡單單用五臟之炁而凝練堆積,而是以性命為根本,在一種極其完美的狀態當中,運行自己體內的炁脈,並且調動了最為原始根本的先天一炁。
這讓鄭子布想到了一門神通。
炁體源流!
按照原著的意思,八奇技並非是由憑空創造,而是被領悟出來的。
這就好比發現與發明兩個概念。
八人所領悟的八奇技的基礎,其實還是來自於各個門派當中所傳下來的功法。
自己領悟的通天籙,來自於上清茅山的符籙。
馬本在的神機百鍊,來自於天工堂的神機煉器之術。
端木瑛的雙全手,來自於濟世堂的中醫之術,再融合西方的醫學。
周聖的風後奇門,來自於武當的奇門遁甲之術。
穀畸亭的大羅洞觀,同樣也都是來自於家傳術數。
還有風天養的拘靈遣將、阮豐的六庫仙賊、最後便是張懷義的炁體源流。
炁體源流應該也是脫胎自龍虎山的五雷正法,主要針對的便是先天一炁。
由此可以看出,五雷正法的根本其實還是對於先天一炁的開發。
鄭子布攤開手掌。
掌心之處有一團白光閃爍。
這道微弱的雷,來自於張之維陽五雷造成傷害,所留下來的一團炁。
本來應該早就消散。
鄭子布想要好好參悟一下龍虎山的五雷法,於是特地藉助自己身體當中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將這一道炁給保留了下來。
這團炁就像是即將要熄滅的燈火般,在手掌當中不停閃爍。
無論自己如何猜測,都不過是管中窺豹罷了,索性還不如藉助這一縷殘存的炁,來領悟一下那種狀態。
鄭子布沉下心神來感受到掌中這一抹雷霆。
這些雷炁出自於絳宮,所以帶著金火之質,在掌中不斷跳躍,仿若是有生命一般,不斷掙紮。
“這是……”
很快這團炁又重新迴歸到了原始的狀態當中,變成了一道金光與一道白光,不斷的糾纏在一起,分分合合,合合分分。
“果然,天師府的五雷來自於先天一炁!而非通過後天修煉而來,乃是從根本先天上萌發。”
在得出這個結論之後。
“也就是說那種源頭的力量並非是來自於後天的修煉,而是出於每個人先天的本性,後天性命之功與先天之炁,之間的關係並非是簡簡單單先後的關係……”
一個念頭從鄭子布的腦海當中劃過!
“既然五雷正法可以通過攢煉五炁,使人處於那種狀態當中,那按理論來講,自己其實也可以效仿……”
鄭子布開始修煉上清大洞真經,不同於自己之前,主修上中下三個丹田,這次鄭子布則是效仿五雷法,開始攢聚五行,嘗試進入到“正”的狀態。
“肺神皓華,字虛成;心神丹元,字守靈;肝神龍煙,字含明;腎神玄冥,字育嬰;脾神常在,字魂停。”
鄭子布按照上清大洞真經的記載,存思自己身體當中的五臟神,將之一一對應五行五炁。
心藏神,為後天之識神。
肝藏魂,為後天之遊魂。
脾藏意,為後天之妄意。
肺藏魄,為後天之鬼魄。
腎藏精,為後天之濁精。
隨後,鄭子布按照上清大洞真經當中的方法,開始調轉這五炁,再行嘗試進入到“正”的狀態。
五種不同顏色的炁開始在鄭子布體內凝練,忽然之間,他進入到一種玄之又玄的狀態。
渾身的炁都朝著某個方向開始集中。
而這一處地方就是在於自己的眉眼之間,也就是道家的方寸,又被稱之為天心。
自己身體當中的千百位神明,紛紛都如同是萬國朝貢般,將炁集中在這天心之處。
頓時,方寸之內放出一道光芒。
這道光芒猶如旭日之暖陽一般,罩在自己身上,使四肢百骸無一不通暢溫馨。
方寸之中,就是元神寄居之處。
“成功了!雖然隻是一刹那,但確確實實進入到那種正的狀態。”
在這種狀態當中,並非是由後天的識神主宰,而是由先天元神主宰,也就是以先天領後天,任何一切的心機手段都是白費。
元神不同於識神,乃是先天之主宰,非後天可以比。
隻要能夠處在那種狀態之中,便是最為接近先天!也就更容易接近大道!
果然,千年大派的傳承都不簡單。
……
此時,另外一間廂房。
張靜清看著眼前吃了鱉的徒弟,心中莫名湧現出一股快感,但是麵上卻冇有表現出來。
“孽障!為師隻讓你們兩人較技,為何下那麼重的手?”
張之維苦笑道:“師父,究竟我是你的徒弟還是那位鄭道兄是你的徒弟?況且,不用出真手段,今天隻怕徒兒就要被抬下場了……”
“嗯?”
張之維一改平日裡的嬉皮笑臉,反而滿臉嚴肅說道:“那位鄭道兄很強……是我這些年來,碰到的唯一一個可以用道侶相稱的人!”
“哦?”
“不瞞師父,弟子的心性確實出了問題!”
“過去弟子從冇將任何人放在眼中,並非是傲慢的那種狂悖,而是一種孤獨的,無人可傾瀉的狂!”
張之維突然笑道:“但今天弟子第一次找到了那種惺惺相惜的感覺,突然發現這些年所修煉的金光咒與雷法上的修為也就那樣……”
“弟子頭一次理解聖人說的那一句: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修道者心性上,更應該追求聖人那種上善若水,凡事不能太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