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我為上清大宗師! 第64章精神力,叱鬼神
-
內景當中。
魑徹底被鄭子布以下丹田當中所存在的精氣給吞噬,化作一股極其精純的純陰精神力,被鄭子布的下丹田吸收。
鄭子佈下丹田吸收了魑,下丹田當中的精氣得到了補充。
這個方法與拘靈遣將的服靈之法類似,所謂的服靈之法,還有阮豐的六庫仙賊,都不過是通過自己體內氣的運轉來吸收除了具體的五穀以外的炁,也就類似於上古的服炁、辟穀法門。
儒家禮記有雲:“食肉者勇敢而悍,食穀者智慧而巧,食氣者神明而壽,不食者不死而神”。
人通過服用天地當中各種不同的物質,都能夠獲得相對應不同的提升,食肉可增氣血,食穀物可補益精神,食氣可滋養三魂,而不食不死者,可謂之為神仙。
莊子曾經在逍遙遊記載過上古之時的一位仙人,據說天地當中有一個叫做姑射山的地方,其中有一位仙人存在,能夠不食不死,每日以風露為食,可以乘雲遨遊四周,也可禦使神龍。
鄭子布開放了自己的內景世界,將上清大洞真經當中的神明與自己的內景相融合,輕而易舉就把原本囂張無比的魑給降服,並將他打得魂飛魄散,重新變成本原物質。
這種本源物質又重新被自己的下丹田吸收,轉化為精微物質,重新儲存到自己的下丹田裡麵。
這一過程十分迅速,在外人眼中看來,不過是鄭子布一呼一息的事情而已。
此時,魑鬼已死,剩下的群鬼拚了命似的想要逃脫法網。
轟隆!轟隆!
幾道雷霆從天上劈落而下。
將幾隻想要渾水摸魚逃出去的厲鬼打成飛灰。
“膽敢擅逃者,死!”
所有的厲鬼感受到鄭子布身後所散發出來的恐怖氣息。
這是鄭子布調動下丹田當中幽冥眾神的力量,對於惡鬼有天生的剋製。
所有的厲鬼無不顫抖。
這股氣勢甚至連玄真道人他們也都能夠清晰感受。
“這……子布這孩子……所散發出來的精神力竟然如此強大,甚至隻憑一身怒斥,就將所有的厲鬼給鎮住!有如此強大的性命修為,日後成就隻怕是不可估量!”
玄真道人察覺到鄭子布的精神力之後,臉上也露出了驚詫的表情。
精神力這種東西其實也相當於是性命的外顯。
道教佛教還有許多民間法脈統一都會有一些神咒,特彆是佛門的密宗,密宗又有一個彆稱叫做真言宗,他們所修煉的並不像中原佛門八大宗派,而是主張修持密咒、瑜伽等。
而密宗當中許多的咒語,比如說是一字明王咒、六字大明咒等等,這些咒語的本質其實就是提升人的精神力,使之能夠化為更為具體的物質,僅憑一個咒便能夠降妖除魔,震懾群鬼。
真正的咒語並不是關鍵,而是修持咒語之後,能夠將精神高度集中,從而提升自己的性命,這纔是修煉咒法的根本原因。
鬼物對於精神力的感知最為敏感。
鄭子布剛剛隨口而出的那句話,實際上卻包含著極大的精神力,在玄真道人他們耳中尚且已經是聲若雷霆,那些本就修為不高深的厲鬼,更是直接被這一句話給震散魂魄。
“爾等眾鬼還不束手就擒!”
鄭子布又忽然大吼一聲。
那些厲鬼竟然紛紛不敢動彈,任由玄真道長他們將法網收緊,捲進了一個罈子當中。
玄真道長又在封口處貼上兩張符籙,說道:“這些厲鬼,我會帶到法壇當中慢慢度化的!這次多虧了子布師侄,不然老道還真是分身乏術,冇辦法解決這樁事情。”
“玄真師叔客氣了!”
玄真道長看著風姿綽約的鄭子布,心中十分感慨,倘若他們靈寶派也有一個這樣的弟子,那至少未來一百年之內,絕不會害怕後繼無人,如此少年天才日後必定是道門頂梁柱。
哪怕是如今鄭子布的性命修為,隻怕已經超過了他們這輩人,難以想象日後此子還能夠修煉到何等地步,恐怕真會接近到傳說當中的那種境界……
“這樁事情已經了結!我便先回茅山了!”
鄭子布朝著玄真道人他們拱了拱手,隨即施展出體外遁光,一溜煙化作一道流星,消失在了原地。
“哎呀!原來那位道長竟然是茅山的!說不定咱們馬上又能再見了。”
飛天欻觬師兄弟四人,看著鄭子布飛走的方向出神。
……
回到茅山,鄭子布先是前去見了洞玄道人,並且把這樁事情的來龍去脈都一一告知。
“原來是當年太平軍的將領所化作的厲鬼!怪不得如此凶……說起來……你遇到張三鏈子的傳人了?”
“怎麼!師父也認識那位張三爺嗎?”
“哼!張小辮,我自然認得!當初我們二人還有過合作呢!”
洞玄道長追憶似的說道:“當年長毛軍攻打金壇,想要對城中無辜百姓下手,後來你太師爺得知此事之後,特地派我們幾個師兄弟下山去阻止,正好遇上了張小辮率領的軍隊,於是便一起合作攻打那批太平軍。”
自古亂世,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太平軍在江浙一帶又被稱為長毛,魯迅先生就曾在文中寫過,所謂長毛者,不單單僅僅隻有太平軍,當時的甚至許多土匪流寇都打著太平軍的口號一起加入其中,趁機渾水摸魚,四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當年太平軍攻打金陵與臨安城,開始之時,打出的口號是殺偽妖,可到後麵殺紅了眼,連普通百姓也不放過,數十萬人死於這場浩劫之中。
而且,太平軍更主張燒燬書院寺廟道觀,將四書五經,諸子百家,通通焚燒,拆宗祠,尤以江南一帶最受其苦。
所以當時江南文人又稱那段時間為紅羊劫,紅羊二字,也是意指太平軍的兩位人物。
“哦?冇想到咱們和張三爺這一脈還有這樣的淵源!”
“哎!那個時候真是亂世!如今想來依舊是心中不忍。”
洞玄道長歎口氣。
“我那老友此次冇有跟著一起來,怕是已經不在人世。故人陸續凋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