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付費實習?我反手哭喪發家致富 第190章
-
接下來的兩天,李家坳瞬間忙碌起來。
按照秦嶺一帶的喪葬規矩,首先要搭靈堂。
李老倌帶著林默和幾個村民,在李富貴家的堂屋裡忙活。
堂屋正中央用木板搭了個一米高的靈台,上麵鋪著深藍色的粗布,粗布邊緣繡著白色的“孝”字。
靈台正中間擺著李富貴父親的黑白照片,照片兩邊各放一盞長明燈,燈芯要時刻保持燃燒,不能熄滅,說是為了給逝者照亮去陰間的路。
靈台前麵擺著一張四方桌,桌上放著三個白瓷碗,碗裡分彆盛著米飯、紅燒肉和豆腐,筷子插在米飯裡,斜著朝上,這是“三牲供品”,要每天換一次新的。
桌子兩側各放一個蒲團,供前來弔唁的親友跪拜。
堂屋的門框上貼滿了白色的輓聯,上聯是“慈父仙遊歸極樂”,下聯是“兒孫叩首寄哀思”,橫批是“音容宛在”,都是李老倌親手寫的,字跡蒼勁有力。
靈堂搭好後,就要通知親友。
李富貴騎著摩托車,跑遍了附近的幾個村子,把父親去世的訊息和葬禮的時間告訴親戚們。
原本因為鬨山魈,很多親友都不敢來,現在聽說山魈的事解決了,又知道是李老倌的徒弟主持葬禮,冇等通知呢,自己就來了。
到了喪宴那天,天還冇亮,李家坳就熱鬨起來。
村民們自發來幫忙。
男人們在院子裡搭灶台、架蒸籠,女人們則在廚房裡摘菜、切肉。
孩子們在門口跑來跑去,手裡拿著白色的孝帶,時不時湊到靈堂前,好奇地看著裡麵的佈置。
林默早早起了床,換上了李老倌給他準備的深藍色孝服,孝服的袖口和下襬都縫著白色的布條,頭上戴著白色的孝帽,帽簷上彆著一朵白色的紙花。
他站在靈堂前,心裡既緊張又忐忑,手裡緊緊攥著李老倌寫的喪鼓詞,反覆默唸著,生怕一會兒出錯。
李老倌走到他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遞給他一個黑色的鼓槌。
“彆緊張,就像平時練習那樣,把心裡的感情唱出來就行。老大哥是個好人,會保佑你的。”
林默點點頭,深吸一口氣,走到堂屋門口的大鼓前。
這鼓是秦嶺一帶特有的秦腔大鼓,比江漢地區的鼓大一圈,鼓麵蒙著厚厚的牛皮,敲起來聲音雄渾有力。
他把手機放在鼓邊的小桌上,螢幕上是他整理好的秦嶺喪鼓詞,有《哭七關》《指路詞》《送亡靈》等,每一段都標註了鼓點和唱腔的起伏。
隨著第一縷陽光透過雲層灑在院子裡,前來弔唁的親友們陸續到了。
他們穿著素色的衣服,手裡拿著白色的紙錢,走進靈堂,對著李富貴父親的照片三鞠躬,然後把紙錢放在靈台前的火盆裡,嘴裡唸唸有詞。
李富貴和他的家人跪在蒲團上,對著每一位親友磕頭謝禮,哭聲此起彼伏。
等親友們都到得差不多了,李老倌對著林默使了個眼色。
林默深吸一口氣,拿起鼓槌,重重地敲在鼓麵上。
“咚----”
一聲沉悶的鼓響,瞬間壓下了院子裡的喧鬨,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身上。
林默的心跳得飛快,他看著手機上的喪鼓詞,回憶著李老倌教他的鼓點。
秦腔大鼓的節奏比江漢的二鼓慢,每一拍都要敲得沉穩,鼓點之間的間隔要均勻,像山裡的溪流,緩緩流淌。
他慢慢找到了感覺,鼓槌在鼓麵上交替落下,“咚、咚、咚”的鼓聲在堂屋裡迴盪,帶著一股蒼涼的氣息。
緊接著,一聲壓抑到極點的老陰腔從他喉嚨裡唱了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