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手遮天:嫡女重生輔君王 離間敵軍,不戰而勝
-
冬雪初落時,雁門關的城樓覆上了一層薄薄的白霜。
沈微婉正坐在醫帳裡翻看軍報,蕭玦披著狐裘走進來,將一碗熱騰騰的薑湯放在她手邊:“剛收到的訊息,回紇首領烏紇又聯合了三個北狄部落,在漠南草原集結了五萬騎兵,看樣子是想趁冬天偷襲我們。
”沈微婉接過薑湯,指尖傳來暖意。
她看著軍報上的地圖,眉頭微蹙:“這烏紇倒是比烏蘭帖木兒難纏,知道冬天我們的糧草補給困難。
”“我已經讓人加固城牆了。
”蕭玦走到她身邊,指著地圖上的“野狼穀”,“這裡是漠南通往雁門關的必經之路,我打算在穀裡設伏,等他們進來就截斷退路。
”沈微婉卻搖頭:“不可。
冬天草枯,火攻行不通;穀裡風大,**散也起不了作用。
硬拚的話,我們至少要損失一半兵力。
”蕭玦挑眉:“那你有什麼辦法?”“回紇與北狄本就不是一條心。
”沈微婉拿起一支筆,在地圖上圈出三個北狄部落的位置,“聽說這三個部落是被烏紇逼著出兵的,去年還被回紇搶了牛羊,心裡早就憋著氣。
我們隻要加把火,讓他們內訌,就能不戰而勝。
”蕭玦看著她筆下的圈點,忽然想起她破七星陣時的從容。
他握住她的手,笑道:“我的王妃,又要施展謀略了?”“不是謀略,是順水推舟。
”沈微婉抽出一張信紙,“你讓人寫幾封‘密信’,就說北狄的首領私下聯絡我們,願意裡應外合除掉烏紇,事成之後平分回紇的牛羊。
然後‘不小心’讓這些信落到烏紇手裡。
”她又在紙上畫了個簡易的符:“再讓俘虜裡的北狄老巫醫畫幾張‘詛咒符’,偷偷塞進烏紇的帳篷。
回紇人最信這個,看到符肯定會疑神疑鬼。
”蕭玦看著那張歪歪扭扭的符,忽然笑出聲:“你連這個都懂?”“老巫醫教我的。
”沈微婉將信紙摺好,“最重要的是,我們要讓北狄人覺得,跟著烏紇冇有好下場。
你讓人去搶回紇的糧草,故意留下北狄的兵器,再把搶來的糧草分給那三個部落的俘虜,就說是他們的首領送來的。
”帳外的風雪越下越大,帳內的燭火卻亮得溫暖。
秦風拿著沈微婉寫的計策,眼睛亮得像星星:“王妃這招太妙了!烏紇本來就多疑,這麼一來,他肯定會對北狄人動手!”“記住,要做得像模像樣。
”沈微婉叮囑道,“搶糧草的時候彆殺人,留幾個活口讓他們回去報信;密信的筆跡要模仿北狄首領的,彆讓人看出破綻。
”三日後,漠南草原的回紇大營裡,烏紇正對著桌上的三封密信大發雷霆。
信紙是北狄特有的羊皮紙,上麵的字跡歪歪扭扭,卻清楚地寫著“願與南朝合作,共滅回紇”。
“這些忘恩負義的東西!”烏紇將信紙撕得粉碎,他的兒子忽律在一旁煽風點火:“父親,我早就說過不能信北狄人!昨天我們丟了五十車糧草,現場就有北狄的彎刀!”正說著,一個薩滿巫師慌慌張張地跑進來,手裡舉著一張黃色的符紙:“首領!不好了!我在您的帳篷裡發現了這個!是北狄的詛咒符,說要讓您斷子絕孫!”烏紇的眼睛瞬間紅了。
他本就因為糧草被搶的事懷疑北狄,此刻看到詛咒符,更是怒火中燒:“來人!把那三個北狄部落的首領給我抓起來!”北狄的首領們被捆進大帳時,還一臉茫然。
“烏紇首領,我們犯了什麼錯?”一個白鬍子老頭質問道,“說好一起打雁門關,你為什麼抓我們?”“為什麼?”烏紇將密信的碎片扔到他們臉上,“你們勾結南朝,還敢詛咒我?真當我好欺負嗎?”“我們冇有!”老頭氣得渾身發抖,“這是栽贓陷害!”可烏紇根本不聽。
他讓人把三個首領關進囚車,又下令冇收北狄士兵的兵器,連過冬的棉衣都搶了過來。
訊息很快傳到雁門關。
沈微婉正在給北狄俘虜換藥,一個少年俘虜忽然跪地磕頭:“王妃,求您救救我們的首領!烏紇要殺了他們祭旗!”沈微婉扶起少年,輕聲道:“你們部落的人,願意跟著烏紇打仗嗎?”少年搖頭:“我們是被搶了牛羊才被迫出兵的,誰願意為回紇人賣命?”“那就好辦了。
”沈微婉取出一封信,“你想辦法把這封信帶給你們部落的副將,就說隻要他們殺了看守的回紇士兵,帶著人往雁門關跑,我們就給他們糧草和棉衣。
”少年接過信,眼裡燃起希望:“多謝王妃!我們一定照做!”當晚,回紇大營就亂了。
三個北狄部落的士兵收到訊息,趁著夜色殺了看守的回紇人,救出首領,朝著雁門關的方向逃去。
烏紇氣得親自帶兵追趕,卻被早有準備的蕭玦埋伏在半路的士兵殺得大敗。
“首領!北狄人跑了!我們的糧草也被他們燒了!”忽律渾身是血地跑回來,身後跟著殘兵敗將。
烏紇看著漫天火光,忽然眼前一黑,從馬背上摔了下來。
等他醒來時,發現自己躺在冰冷的雪地裡,身邊隻剩下十幾個親兵。
忽律哭喪著臉:“父親,其他部落的人見我們大勢已去,都投靠南朝了……”烏紇這才明白,自己中了沈微婉的離間計。
他望著雁門關的方向,眼中滿是悔恨——若不是自己多疑,也不會落得眾叛親離的下場。
三日後,蕭玦帶著士兵“兵不血刃”地占領了回紇的大營。
沈微婉跟著車隊來到營中,看到那些被解救的北狄百姓正在分發糧草,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王妃,您看!”秦風指著遠處,隻見幾個北狄巫醫正在給回紇的傷兵換藥,“他們現在比親兄弟還親呢!”沈微婉笑著點頭,忽然看到那個送密信的少年跑過來,手裡捧著一件狐裘:“王妃,這是我們首領給您的,說謝謝您救了我們全族。
”蕭玦接過狐裘,披在沈微婉身上,語氣裡滿是驕傲:“我的王妃,又立了大功。
”“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
”沈微婉望著漫天飛雪,“是他們本就不想打仗。
人心如雪,看著冰冷,其實隻要有一點暖意,就能融化。
”回到雁門關的當晚,蕭玦收到了京都的聖旨。
蕭徹不僅賞賜了金銀綢緞,還在聖旨裡說:“靖王妃沈氏,智計過人,可參讚北疆軍務。
”這道聖旨再次震驚朝野。
太醫院的院判特意送來一本《千金方》,扉頁上寫著“贈沈氏微婉,巾幗不讓鬚眉”。
沈微婉卻把聖旨和醫書都鎖進了箱子。
她對蕭玦道:“我要的不是這些,是北疆的太平。
”蕭玦握住她的手,在她額頭印下一個吻:“我知道。
等春天來了,我們就把‘同心堂’開起來,讓北狄和中原的百姓都能來看病。
”冬去春來,雁門關外的草原又綠了。
沈微婉和蕭玦站在城樓上,看著商隊往來穿梭——有中原的絲綢茶葉,也有北狄的牛羊皮毛,一派繁榮景象。
“你看,”沈微婉指著遠處,“那三個北狄部落的首領正在和回紇的新首領喝酒呢。
”蕭玦笑著點頭:“他們說,要永遠做朋友,再也不打仗了。
”春風拂過,帶來了青草的香氣。
沈微婉忽然想起那個冬天,她在醫帳裡寫下離間計的場景。
那時她就知道,真正的勝利不是占領多少土地,而是讓人心歸向和平。
她轉頭看向蕭玦,發現他也在看著自己。
四目相對,無需多言,彼此都懂——這場不戰而勝的戰爭,靠的不是謀略,是對人心的理解,是對和平的渴望。
遠處的草原上,孩子們正在放風箏,風箏上畫著中原的龍鳳和北狄的狼圖騰,在藍天下飛得很高很高。
沈微婉知道,這纔是北疆最好的模樣。
而她和蕭玦的故事,還在繼續。
就像這草原的四季,有風雪,有花開,卻永遠向著溫暖的方向,生生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