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手遮天:嫡女重生輔君王 興辦女學,提倡新風
-
暮春的京都,普惠醫館的後院擠滿了人。
沈微婉剛為一個北狄婦人看完診,就見藥童領著個梳雙丫髻的小姑娘進來,怯生生地捧著本破舊的《女誡》:“王妃,俺娘說……說女子無才便是德,不讓俺去私塾讀書。
可俺想認字,想知道您醫書上寫的是什麼。
”小姑娘叫阿禾,是城南布莊掌櫃的女兒,前幾日偷偷來醫館幫忙曬藥,盯著藥櫃上的標簽看了整整一下午。
沈微婉摸著她枯黃的髮梢,忽然想起北疆那些跟著老巫醫學認草藥的女孩,她們能在草原上辨認數百種植物,卻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
“誰說女子不能讀書?”沈微婉取來紙筆,在紙上寫下“阿禾”兩個字,“你看,這是你的名字。
學會了認字,不僅能看懂醫書,還能記賬、寫信,做很多以前做不了的事。
”阿禾的眼睛亮起來,指尖小心翼翼地碰了碰紙麵:“真的能嗎?可私塾的先生說,女子讀書是‘不守本分’。
”“那是舊規矩,該改改了。
”沈微婉望著院外那些等著看病的婦人,她們中有會染布的、會釀酒的,甚至有能看懂星象的,卻因為“女子不得拋頭露麵”的規矩,隻能藏在深閨裡。
她忽然對秦風道:“去把李大人和幾位禦史請來,就說我有要事相商。
”三日後,靖王府的花廳裡,幾位老臣看著沈微婉鋪開的圖紙,臉上滿是驚愕。
圖紙上畫著座精巧的院落,門口寫著“啟智女學”四個大字,教室裡擺著整齊的書桌,甚至還有間專門的醫書閣。
“王妃,這……這萬萬不可啊!”禮部侍郎周顯急得直搓手,花白的鬍子都翹了起來,“自古女子就該在家學女紅、相夫教子,若是開了女學,豈不是要讓她們拋頭露麵,壞了綱常?”“周大人這話不對。
”沈微婉端起茶杯,語氣平靜卻帶著力量,“北疆的女子能騎馬射箭,幫著牧民看病;江南的女子能織出比雲錦還美的綢緞,算出比賬房還精的數目。
她們不是隻能學女紅,她們能做的事多著呢。
”她指著圖紙上的醫書閣:“女學不僅教認字算數,還教醫術、紡織、農桑。
學會了這些,她們能自己開醫館、辦布莊,不用再靠男人養活。
這不是壞綱常,是讓更多人能為家裡、為朝廷出力。
”禦史中丞李默捋著鬍鬚,若有所思:“王妃的意思是,女子也能為社稷做貢獻?”“當然。
”沈微婉取出一本賬冊,“這是普惠醫館的記錄,去年一年,女醫們治好的病人比男醫還多三成。
尤其是婦科、兒科,女子更懂女子的難處。
若是讓更多女子學醫,能救多少人?”她頓了頓,聲音柔和了些:“李大人有個小孫女吧?您難道不想讓她既能讀聖賢書,又能學門手藝,將來活得有底氣?”李默被說動了,眉頭漸漸舒展:“老夫倒是覺得……可以試試。
不如先在京都開一所女學,看看效果再說。
”訊息傳出,京都炸開了鍋。
有人說“靖王妃要逆天改命”,有人罵“女子讀書是禍亂朝綱”,連太子蕭承佑都在東宮大發雷霆:“女人就該待在後院!七嫂這是閒得發慌,想找事做!”沈微婉卻不理會這些流言。
她讓人修繕了城南的一座舊宅院,親自寫下“啟智女學”的匾額,又請了太醫院的女醫、江南來的織錦師傅、甚至北疆的老巫醫來當先生。
招生告示貼出去那天,她特意讓人在門口擺了張桌子,親自給報名的女孩登記。
第一個來報名的是阿禾,她揹著個小布包,裡麵裝著母親偷偷塞給她的幾個銅板。
接著是戶部侍郎家的庶女,說“想學算賬,幫著母親管家”;還有個賣花姑娘,怯生生地說“想學會寫花名,將來能把花賣到更遠的地方”。
短短三日,就有一百多個女孩報名。
沈微婉看著名冊上密密麻麻的名字,忽然對蕭玦笑道:“你看,不是她們不想學,是以前冇人給她們機會。
”蕭玦正幫她整理教具,聞言將一塊刻著“醫者仁心”的木牌放在桌上:“明日開學,我讓人去維持秩序,免得那些說閒話的人來搗亂。
”開學那天,女學門口果然圍了不少看熱鬨的人,有人指指點點,有人罵罵咧咧。
沈微婉卻像冇聽見似的,牽著阿禾的手走進院門,轉身對那些女孩說:“從今天起,你們可以大聲讀書,大膽提問,不用怕任何人。
這裡是你們的學堂,也是你們的底氣。
”教室裡,三十多個女孩坐得筆直,眼睛亮得像星星。
沈微婉教她們寫的第一個字是“人”,她說:“先學做人,再學做事。
不管將來做什麼,都要堂堂正正,對得起自己。
”女學辦起來後,沈微婉幾乎每天都去。
她教女孩們認草藥,帶她們去普惠醫館實習;又讓人在學堂後麵開辟了塊菜園,教她們種蔬菜,說“學會自食其力,比什麼都重要”。
有一次,一個富商的夫人找到女學,哭著要把女兒領回去:“你父親說了,女孩子讀那麼多書乾嘛?下個月就把你許給張大戶當填房,能換二十畝地呢!”那女孩叫春桃,才十二歲,卻梗著脖子說:“我不嫁!我要學醫,將來當女醫,自己掙錢養活娘!”沈微婉攔住那夫人,將春桃在醫館記下的藥方拿給她看:“您看,春桃記的藥方比藥鋪的賬房還清楚。
再學兩年,她就能坐館行醫,掙的錢比二十畝地多得多。
您是想讓她當一輩子依附男人的填房,還是讓她做受人尊敬的女醫?”那夫人看著藥方上工整的字跡,又看看女兒堅定的眼神,忽然捂著臉哭了:“俺……俺聽王妃的。
”這件事很快傳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理解女學。
有人送來筆墨紙硯,有人捐錢修繕校舍,連太皇太後都讓人送來十匹綢緞,說“讓女孩子們做件新衣裳,好好讀書”。
蕭徹聽說女學裡的女孩能算出商人都算不清的賬目,還能認出幾十種草藥,特意讓人送來一塊“巾幗學堂”的匾額。
他對蕭玦笑道:“微婉辦的這件事,比你打十場勝仗還有用。
你想想,若是天下的女子都能識文斷字、各有手藝,那得省多少事?”秋末的時候,啟智女學的第一批學生畢業了。
阿禾留在普惠醫館當學徒,能獨立看些小病了;春桃跟著老巫醫去了北疆,說要在那裡開個女醫館;還有幾個女孩合夥開了家布莊,織出的花樣新穎,引得京城裡的夫人小姐都來搶購。
畢業典禮那天,沈微婉站在台上,看著下麵穿著新衣裳的女孩們,忽然想起剛辦學時那些難聽的話。
她笑著說:“有人說女子讀書冇用,可你們用自己的本事告訴他們,女子不僅有用,還能做得很好。
記住,這隻是開始,將來你們還要去更遠的地方,做更多的事。
”台下響起熱烈的掌聲,阿禾舉著剛寫好的字幅跑上台,上麵是四個歪歪扭扭卻力透紙背的字:“女子有為”。
沈微婉接過字幅,眼眶忽然有些發熱。
她轉頭看向站在人群中的蕭玦,他正望著她笑,眼神裡滿是驕傲。
她忽然明白,所謂新風,從來不是推翻舊規矩,而是給那些被規矩困住的人一個機會,讓他們能活出自己的樣子。
那天晚上,蕭玦在書房整理奏摺,忽然發現其中一本是關於修訂《女誡》的。
他笑著遞給沈微婉:“你看,禮部尚書上奏,說要把‘女子無才便是德’改成‘女子有才更宜家’,還說要把你的啟智女學寫進史書裡。
”沈微婉翻開奏摺,見上麵寫著“靖王妃沈氏,開女學、啟民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忽然笑了:“我隻是想讓那些像阿禾一樣的女孩,能有機會認字讀書而已。
”“可你做的不止這些。
”蕭玦從身後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發頂,“你讓天下人知道,女子不是隻能圍著灶台轉,她們也能為這個家、這個國出力。
這比任何新政都來得實在。
”窗外的月光灑進書房,落在那本修訂的《女誡》上,彷彿為那些陳舊的字句鍍上了一層新的光。
沈微婉知道,興辦女學隻是第一步,將來還有更多的事要做——讓女子能做官、能經商、能像男子一樣擁有自己的田地和產業。
但她不急,就像北疆的草,春天播種,秋天收穫,總有一天會鋪滿整個草原。
而她和蕭玦,會像守護北疆的安寧一樣,守護著這些新生的希望,讓這股新風,吹遍大啟的每一個角落。
多年後,當啟智女學遍佈全國,當女醫、女掌櫃、女先生隨處可見時,人們還記得那個暮春,有位王妃在京都的舊宅院裡,為一群女孩寫下了第一個“人”字。
她們說,那是所有女子開始為自己活的第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