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醫手遮天:嫡女重生輔君王 > ?皇帝禪位,蕭玦登基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醫手遮天:嫡女重生輔君王 ?皇帝禪位,蕭玦登基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冬雪初落時,京都的硃紅宮牆覆了層薄霜,卻掩不住內裡湧動的暖意。

普惠醫館的藥爐燒得正旺,沈微婉正帶著女醫們將新製的凍瘡膏分裝成小盒,素心捧著一卷黃綢詔書走進來,聲音裡帶著難掩的激動:“娘娘,宮裡來旨意了——陛下說,明日早朝要宣佈大事,讓您務必陪同出席。

”沈微婉捏著凍瘡膏的手微微一頓。

自滇王叛亂平定後,老皇帝的身體便一日不如一日,近來更是連早朝都免了,朝政皆由蕭玦代理。

她將最後一盒藥膏封好,指尖沾著的凡士林泛著溫潤的光:“知道了。

你讓禁軍備兩匹溫順些的馬,明日卯時在宮門口等我。

”素心愣了愣:“娘娘不乘鳳輦嗎?”“天寒路滑,騎馬快些。

”沈微婉笑著擦拭指尖,“再說,許久冇和陛下一起騎馬了。

”次日淩晨,雪又下了起來。

沈微婉換上一身玄色騎裝,外罩件銀狐鬥篷,剛走出坤寧宮,就見蕭玦牽著兩匹白馬立在廊下。

他穿件墨色常服,腰間依舊繫著那枚“定國安邦”佩,見她出來,伸手替她攏了攏鬥篷的繫帶:“雪大,仔細凍著。

”“陛下不也冇穿龍袍?”沈微婉握住他遞來的韁繩,指尖觸到他掌心的薄繭——那是這半年來批閱奏摺、練習騎射磨出來的。

兩匹白馬踏著積雪穿過宮道,蹄聲輕脆,驚起簷角棲息的寒雀。

太和殿內,百官早已按品級站定。

老皇帝的龍椅空著,旁邊擺了把鋪著軟墊的紫檀木椅,顯然是為他預備的。

殿外的風雪聲透過窗欞傳來,混著百官低低的議論聲,讓氣氛添了幾分微妙。

辰時整,老皇帝在太監的攙扶下走進殿內。

他穿著件寬鬆的明黃色常服,頭髮已全然雪白,卻依舊挺直了脊背。

蕭玦和沈微婉上前扶住他,他擺擺手,示意不必攙扶,自己走到龍椅旁坐下,目光緩緩掃過階下群臣。

“眾卿可知,今日為何召你們來?”老皇帝的聲音有些沙啞,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兵部尚書出列奏道:“陛下龍體違和,當靜養調息。

若有政務,可由太子殿下代勞,何必勞動聖駕?”老皇帝笑了笑,從袖中取出一卷明黃詔書,由太監展開。

殿內瞬間安靜下來,連風雪聲都彷彿被隔絕在外。

“朕在位三十七年,自問無大功,亦無大過。

”詔書的內容由太監宣讀,聲音在空曠的大殿裡迴盪,“然近年身體衰頹,精力不濟,恐誤國誤民。

皇七子蕭玦,仁孝聰慧,平定北疆,安定南疆,深得民心,實乃儲君之最佳人選。

今朕決意禪位於蕭玦,擇明年正月吉日登基,欽此——”詔書讀畢,殿內鴉雀無聲。

周瑾之子臉色煞白,下意識地想站出來反對,卻被身旁的吏部尚書死死按住。

鎮北王拄著柺杖上前一步,單膝跪地:“陛下聖明!臣等擁護七皇子登基!”“臣等擁護七皇子登基!”百官紛紛跪倒,山呼海嘯般的響應聲震得殿頂的積雪簌簌掉落。

蕭玦站在老皇帝麵前,眼眶微微發紅:“父皇,兒臣……”“起來吧。

”老皇帝將他扶起,親手將龍椅上的軟墊挪開,“這位置,朕坐了三十七年,也該讓給有為之君了。

你記住,坐在這上麵,看到的不該是百官的跪拜,是天下百姓的饑寒。

”蕭玦重重叩首:“兒臣謹記父皇教誨!”沈微婉站在一旁,看著這對父子交托江山的畫麵,忽然想起初見蕭玦時的情景——那時他還是個被排擠的病弱皇子,在普惠醫館的角落裡喝著苦藥,眼神卻亮得像星子。

誰能想到,短短數年,他竟真的走到了這一步。

禪位的訊息傳出,京都百姓自發湧上街頭。

有人在普惠醫館前的老槐樹上係滿紅綢,有人提著剛蒸好的饅頭送到禁軍營地,還有啟智女學的孩子們舉著“新帝萬歲”的牌子,在雪地裡跑得滿頭大汗。

王嬸拉著沈微婉的手,笑得眼角堆起皺紋:“沈醫官,哦不,該叫皇後孃娘了!您和陛下可是咱們大啟的福氣!”老郎中在一旁補充:“聽說新帝要減免三年賦稅,還讓各地都辦普惠醫館,這日子啊,越來越有盼頭了!”沈微婉笑著給他們分發凍瘡膏:“這些都是陛下的功勞。

大家快回去吧,雪天路滑,仔細摔倒。

”轉身時,卻見蕭玦站在不遠處的巷口,正望著她和百姓說話,嘴角噙著溫和的笑意。

“在看什麼?”她走過去,將一盒凍瘡膏塞進他手裡。

“在看我的皇後,比紅綢還喜慶。

”蕭玦握緊她的手,掌心的溫度透過冰涼的藥膏傳過來,“父皇說,登基大典要按最高規格辦,還說要給你加尊號,你想要什麼?”“我什麼都不要。

”沈微婉仰頭看他,雪花落在她的睫毛上,“我隻要你記得今日說的話,記得普惠醫館的藥香,記得百姓手裡的饅頭有多燙。

”蕭玦低頭,在她額頭印下一個輕吻,帶著雪的清冽:“朕記得。

”臘月裡的京都,處處都在為登基大典做準備。

工匠們在太和殿前鋪設紅氈,繡娘們趕製十二章紋的龍袍,欽天監的官員反覆測算吉時,連街邊的糖人攤都捏起了穿龍袍的新帝模樣。

沈微婉卻比往日更忙了。

她帶著女醫們走遍京郊的貧民窟,教百姓們如何防治風寒;又讓人將庫存的藥材分發給各地醫館,囑咐他們提前備好應對開春瘟疫的藥方;還和林若雁一起,擬定了在全國推廣啟智女學的章程,打算等蕭玦登基後便頒佈。

除夕那天,坤寧宮的小廚房裡飄出餃子的香氣。

沈微婉正和素心一起包餃子,蕭玦提著壺酒走進來:“父皇說,今晚要在養心殿守歲,讓我們也過去。

”“正好,我包了您愛吃的薺菜餡。

”沈微婉將一個捏成元寶形狀的餃子放進蒸籠,“素心說,老規矩要在餃子裡放銅錢,吃到的人來年財運亨通。

”蕭玦從背後輕輕環住她的腰,下巴抵在她的發頂:“有你在,朕的財運早就亨通了。

”沈微婉笑著掙開他:“陛下快去換件衣裳,當心被父皇看見,又說我們冇規矩。

”養心殿的守歲宴很簡單。

老皇帝卸去了所有威儀,像個普通的父親一樣,看著蕭玦和沈微婉互相夾菜,眼角的皺紋裡都是笑意。

他忽然從懷裡取出一枚小小的玉印,遞給沈微婉:“這是當年先皇後的鳳印,材質雖普通,卻能調遣宮中所有庫房。

你拿著,往後宮裡的用度,不必再看戶部的臉色。

”沈微婉剛要推辭,老皇帝卻擺擺手:“朕知道你不貪這些。

但你要記住,做皇後不僅要懂醫術,還要懂人心。

宮裡的庫房,能救急,也能救命。

”守到午夜,鐘聲敲響時,老皇帝忽然問蕭玦:“還記得你小時候,朕帶你去獵場,你為了救一隻受傷的小鹿,差點被熊瞎子抓走嗎?”蕭玦點頭:“兒臣記得。

是父皇一箭射傷了熊瞎子,救了兒臣。

”“那時你就說,萬物有靈,不該濫殺。

”老皇帝歎了口氣,“如今看來,你比朕更懂‘仁’字。

這江山交到你手裡,朕放心。

”正月吉日,登基大典如期舉行。

天還冇亮,京都的百姓就湧到皇城根下,想親眼看看新帝登基的盛況。

沈微婉站在坤寧宮的鏡前,由宮女為她梳妝。

鳳冠霞帔雖華麗,卻不如她常穿的素衣自在。

“娘娘,您看這鳳釵好看嗎?”素心捧著一支嵌著明珠的鳳釵,眼裡滿是驚豔。

沈微婉搖搖頭:“換支素銀的吧。

太沉了,待會兒怕是站不穩。

”當她和蕭玦並肩走出太和殿時,百官的朝拜聲、禮樂聲、百姓的歡呼聲交織在一起,震耳欲聾。

蕭玦身著十二章紋的龍袍,頭戴旒冕,一步步走上丹陛,接過老皇帝遞來的傳國玉璽。

陽光穿過雲層,灑在他身上,彷彿為他鍍上了一層金光。

他轉身麵對百官和百姓,聲音透過擴音的銅喇叭傳遍京都:“朕蕭玦,今日登基,立誓此生必以民為天,以醫治國,興農桑,辦學堂,讓天下無凍餓之民,無難醫之病!若違此誓,天地共棄!”“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響徹雲霄,連皇城根下的積雪都彷彿被震得融化了幾分。

沈微婉站在他身後,看著他挺直的背影,忽然明白,所謂帝王,不是穿龍袍、戴皇冠的威儀,是明知前路艱難,卻依然願意為百姓撐起一片天的擔當。

大典結束後,蕭玦冇有立刻回養心殿,而是拉著沈微婉的手,沿著宮道慢慢走。

紅氈上的積雪已被清掃乾淨,露出青石板的紋路。

“累壞了吧?”他替她取下沉重的鳳冠,露出她被壓得有些發紅的額頭。

“還好。

”沈微婉笑著揉了揉脖子,“比在南疆修橋輕鬆多了。

”兩人走到普惠醫館前,老槐樹的紅綢在風中飄動。

王嬸和老郎中帶著百姓們正在這裡等候,見他們過來,紛紛跪下磕頭。

蕭玦連忙扶起他們:“快起來,雪地裡涼。

”“陛下,皇後孃娘,我們冇什麼好送的。

”王嬸捧著一個布包,裡麵是十幾個熱乎乎的饅頭,“這是用新磨的麪粉做的,您嚐嚐。

”蕭玦拿起一個饅頭,掰了一半遞給沈微婉,自己咬了一大口:“好吃。

比禦膳房的糕點好吃多了。

”百姓們見新帝如此親和,都圍了上來,七嘴八舌地說起自己的心願:“陛下,城西的水渠該修了,去年淹了好多莊稼。

”“皇後孃娘,啥時候讓女學開到我們縣裡去?我家丫頭也想讀書。

”蕭玦一一記下,讓秦風拿紙筆寫下來:“這些事,朕都會安排。

大家放心過日子,有難處就去縣衙說,縣衙不管,就來普惠醫館找皇後,她會告訴朕。

”沈微婉笑著補充:“普惠醫館的大門永遠為大家敞開,不僅看病,還聽心裡話。

”夕陽西下時,兩人並肩回宮。

蕭玦忽然停下腳步,指著遠處的炊煙:“你看,家家戶戶都在做飯了。

”“嗯。

”沈微婉望著那些嫋嫋升起的煙柱,像無數根線,將天地連在一起,“等開春了,我們去北疆看看吧。

鎮北王說,那裡的枸杞長得可好,還有景琰的墓前,應該又長滿七星草了。

”“好。

”蕭玦握緊她的手,“還要去南疆,看看阿朵的女學辦得怎麼樣,嚐嚐瀾滄江的魚。

對了,還要去江南,看看你說的那座破廟,當年你我在那裡給乞丐診病,如今該修修了。

”兩人相視而笑,笑聲落在積雪上,驚起幾隻覓食的麻雀。

宮牆上的琉璃瓦在夕陽下泛著金光,遠處傳來更夫的梆子聲,兩響,正是二更天。

沈微婉忽然想起老皇帝的話——坐在龍椅上,看到的不該是百官的跪拜,是天下百姓的饑寒。

而此刻她和蕭玦看到的,是萬家燈火,是炊煙裊裊,是百姓臉上的笑容,比任何玉璽都要珍貴。

夜風漸起,帶著饅頭的麥香和藥草的清苦,漫過宮牆,漫過長街,漫過這萬裡江山。

新帝登基的禮樂聲彷彿還在耳邊迴響,而屬於他們的故事,纔剛剛翻開最動人的篇章。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