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丹途 第207章 應對方案
古丹峰山腳的臨時研發營裡,“風暴應對指揮圖”懸掛在最顯眼的岩壁上,紅筆標注的“三個月倒計時”格外刺眼。林霄站在圖前,指尖劃過“丹藥研發”“陣法構建”“應急保障”三個核心板塊,身後的青銅丹爐泛著淡金微光,聖火之靈在爐口跳動,像是在為這場與時間賽跑的戰鬥助威。
“紫電風暴的威脅已明確:丹藥崩解、靈脈逆行、邪祟趁虛而入。”林霄轉身看向圍攏的核心成員,將一張折疊的“應對方案手稿”展開,“我們的方案分三步走:先用‘穩脈丹’緩解個體危機,再用‘靈脈守護陣’築牢安全島,最後用‘應急體係’覆蓋全大陸——三者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研發營的第一間帳篷裡,擺滿了各式儀器與藥材,李默的《古法藥材考》與石磊的“分子模擬儀”並排擺放,空氣中彌漫著黃酒與靈草的混合香氣——這裡是“穩脈丹研發中心”,也是應對方案的第一個突破口。
“典籍記載穩脈丹需‘風暴能量結晶’為引,但結晶隻能在風暴初期采集,風險太大。”石磊指著模擬儀螢幕上的紅色曲線,“我們用‘靈脈異動能量’模擬風暴環境,已複刻出結晶的基礎結構,隻是純度隻有60,達不到入藥標準。”
李默卻從藥簍裡取出一株酒蒸過的活脈草,葉片上還掛著細密的酒珠:“《古法藥材考》載‘酒蒸活脈草,可增強靈脈親和性’。我昨晚試了用50黃酒蒸製20分鐘,活脈草的‘穩脈因子’釋放率提升了25——或許不用追求100純度的結晶,用古法炮製強化藥材,也能彌補結晶的不足。”
林霄眼前一亮,立刻安排兩組並行試驗:一組由李默主導,用“酒蒸”“蜜炙”處理活脈草、冰棘果等核心藥材;另一組由石磊負責,優化模擬結晶的提純工藝,將純度從60提升至80。
三日後,第一爐穩脈丹在智慧丹爐中成型。淡紫色的丹丸表麵泛著細微靈光,石磊用“靈脈波動儀”測試:“在模擬風暴環境下,服用穩脈丹的靈脈逆行概率從85降至12,持續時間從4小時縮短至1小時——雖未完全解決,但足夠為非安全區的百姓爭取轉移時間。”
可新的問題接踵而至:穩脈丹的“抗風暴時效”隻有8小時,需頻繁服用,而藥材儲備僅夠支撐全大陸修士半月用量。楚瑤突然提出:“能不能做‘長效穩脈膏’?將丹藥製成膏狀,加入‘靈脈膠’(從靈脈樹汁液中提取),延長藥效釋放時間。”
團隊立刻調整方案,將穩脈丹研磨成粉,與靈脈膠按3:1比例混合,製成琥珀色的膏體。測試結果顯示,膏體藥效可持續24小時,藥材消耗量減少40——這個突破讓穩脈丹的儲備週期延長至一個月,為後續陣法搭建爭取了關鍵時間。
研發營的另一間帳篷裡,趙烈正用聖火之靈炙烤著一小撮淡灰色粉末,空氣中傳來焦香卻不刺鼻——這是“固丹散”的雛形,專門應對風暴中丹藥崩解的問題。
“典籍中說‘聖火之靈可凝丹力’,我試著將聖火之靈與‘靈脈炭’(靈脈樹燒成的炭)混合,製成這固丹散。”趙烈將粉末撒在一枚清心丹上,“丹藥表麵會形成一層保護膜,在模擬風暴中,崩解時間從10分鐘延長到1小時,足夠修士緊急服用。”
蘇瑤用“分子顯微鏡”觀察丹藥表麵:“這層膜能隔絕風暴能量對‘活性鍵’的破壞,但高溫會讓膜體破裂——需加入冰雲宗的‘冰魄粉’,中和聖火的熱性,讓膜體在-10c至800c內保持穩定。”
李雪立刻從儲物戒中取出冰魄粉,按1:3的比例與固丹散混合。重新測試時,清心丹在模擬風暴中的崩解時間延長至25小時,且膜體在煉丹爐的高溫環境下仍完好——固丹散的成功,意味著即使在風暴初期,各宗門仍能臨時煉製應急丹藥,緩解藥材短缺壓力。
古丹峰之巔的靈脈核心台周圍,百名丹師正圍著九根丈高的石柱忙碌。石柱分彆刻著聖火、冰雲、靈脈等符文,底部連線著從核心台延伸出的靈脈導管——這裡是“靈脈守護陣”的搭建現場,也是全大陸最大的安全島工程。
“按典籍記載,啟用靈脈核心需活脈草之魂、定魂丹之魄、聖火之靈三物共鳴。”林霄將活脈草靈脈結放入核心台中央的凹槽,“現在定魂丹已煉製完成,聖火之靈也已準備就緒,接下來需要三宗門合力注入靈力,啟動共鳴。”
趙烈手持青銅丹爐,將聖火之靈引向核心台:“聖火丹宗負責‘陽力催化’,用聖火啟用靈脈的活性。”李雪則取出定魂丹,捏碎後撒在靈脈導管上:“冰雲宗負責‘陰力穩定’,用冰係靈力控製靈脈波動,避免共鳴時暴走。”
林霄深吸一口氣,將丹心之力注入凹槽中的活脈草靈脈結:“學院負責‘平衡調控’,用靈脈監測儀實時調整靈力注入速度。”隨著三股力量彙入核心台,凹槽中泛起淡綠、赤紅、冰藍三色光暈,靈脈導管開始發出“嗡嗡”的共鳴聲——靈脈核心啟用成功,核心台周圍百米內,一道淡透明的防護罩緩緩升起。
啟用核心後,陣法搭建進入“分層擴建”階段,林霄將其設計為三層結構,各宗門分工明確:
外層“抗風暴陣”:由聖火丹宗主導,在防護罩外圍佈置36個“聖火符文柱”,符文柱釋放的火焰屏障可削弱70的風暴能量。趙烈帶領弟子在每個符文柱底部埋入“聖火晶”,確保風暴期間能量持續供應:“即使紫電劈中符文柱,聖火晶也能自動補充能量,屏障不會中斷。”
中層“穩靈脈陣”:由冰雲宗負責,在防護罩內層鋪設“冰脈管網”,管網中流動的冰係靈力可實時調節靈脈流向,防止逆行。李雪除錯著管網中的“靈脈調節閥”:“當監測到靈脈波動超過05靈值時,閥門會自動開啟,注入冰係靈力,將波動控製在安全範圍。”
內層“滋養陣”:由學院主導,在覈心台周圍種植“靈脈草”,草葉吸收防護罩內的多餘能量,轉化為靈脈滋養液。楚瑤將滋養液接入醫療站的輸液管:“即使在風暴中,修士和百姓也能通過滋養液補充靈脈能量,避免因長期無法修煉導致的靈脈衰退。”
陣法搭建第十天,首次全功率測試啟動。模擬風暴能量撞擊防護罩時,外層聖火屏障泛起紅光,將能量削弱至30;中層冰脈管網快速調節,靈脈波動穩定在02靈值;內層靈脈草的滋養液產量達每小時100升——三層守護陣完全達到設計目標,古丹峰安全島的防護罩範圍從百裡擴大至五百裡,可容納百萬生靈。
在丹藥研發與陣法搭建的同時,蘇瑤與楚瑤主導的“應急保障體係”也在全大陸鋪開,形成一張覆蓋“預警—轉移—防控”的安全網。
蘇瑤帶領團隊在九處靈脈節點附近搭建“風暴預警站”,每個站點配備“靈脈波動儀”與“紫電監測雷達”,資料實時傳輸至古丹峰指揮中心。“預警站能捕捉到風暴形成的‘能量前兆’,結合典籍記載的風暴軌跡模型,可提前48小時預判風暴登陸時間與強度。”蘇瑤指著指揮中心的大螢幕,上麵已標注出首批需轉移的20個邊境小鎮,“我們會通過傳訊符向這些區域傳送預警,每6小時更新一次訊息。”
為確保偏遠地區能收到預警,楚瑤還組織了“預警信使隊”,由熟悉地形的散修組成,攜帶“預警玉簡”深入山區、荒原。“之前北境有個小鎮因傳訊符訊號弱,沒收到靈脈逆行預警,導致3名修士受傷。”楚瑤將玉簡分發給信使,“玉簡內建‘靈脈共鳴’功能,即使在訊號盲區,也能通過靈脈波動觸發預警提示。”
針對全大陸的生靈分佈,林霄製定了“三級轉移計劃”:
一級轉移(1個月內完成):轉移靈脈波動劇烈區域的老弱婦孺、醫療站裝置、核心藥材,優先安置到古丹峰、靈溪穀、藥神山三大安全島;
二級轉移(2個月內完成):轉移各宗門的煉丹裝置、靈脈樣本、古籍典籍,在安全島周邊建立“臨時宗門營地”;
三級轉移(風暴前7天完成):轉移剩餘修士與百姓,同時銷毀無法帶走的危險品(如未提純的邪祟藥材),避免風暴中引發次生災害。
流雲商會全程參與轉移,柳如煙調動了千艘“靈舟”,每艘可搭載500人及10噸物資:“我們在靈舟上加裝了‘固丹散塗層’,確保轉移途中的丹藥不會崩解;還配備了穩脈膏分發點,每6小時為乘客塗抹一次,防止靈脈逆行。”
隨著風暴臨近,邪祟活動愈發頻繁,林霄安排百草堂與學院弟子,在安全島外圍50裡處搭建“邪祟隔離帶”——種植“驅邪草”(經現代技術改良,驅邪範圍擴大3倍),佈置“抗邪符文陣”,同時派駐修士巡邏隊。
“典籍記載,風暴會讓邪祟的攻擊力提升50,必須提前做好隔離。”李默帶領弟子在隔離帶種植驅邪草,“驅邪草的汁液可製成‘抗邪噴霧’,巡邏隊每人攜帶一瓶,遇到低階邪祟可直接驅散;遇到高階邪祟,符文陣會自動觸發警報,召喚支援。”
距離紫電風暴爆發還有最後十天,全大陸的應對工作已進入收尾階段:穩脈膏儲備達200萬份,可滿足全大陸修士一個月用量;三大安全島的守護陣全部除錯完畢,臨時營地可容納300萬生靈;90的老弱婦孺已完成轉移,僅剩少數偏遠山區的修士仍在撤離途中。
研發營的帳篷裡,林霄看著手中的“應對方案終稿”,上麵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跡,記錄著團隊近三個月的心血:李默的古法炮製筆記、石磊的模擬資料包告、趙烈的聖火符文草圖、蘇瑤的預警站分佈圖……每一頁都凝聚著不同宗門、不同理唸的智慧碰撞。
“以前總覺得傳統與現代水火不容,現在才知道,真正的應對方案,需要兩者擰成一股繩。”趙烈捧著剛煉好的固丹散,遞給林霄,“這散裡有聖火的陽,有冰魄的陰,有活脈草的靈,就像我們現在的樣子。”
林霄接過固丹散,望向帳篷外的古丹峰之巔——防護罩在夕陽下泛著淡藍光暈,遠處的靈舟正載著最後一批百姓緩緩靠近,巡邏隊的身影在隔離帶穿梭,煉丹爐的香氣與靈草的清香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幅危機中仍充滿希望的畫麵。
“方案隻是開始,真正的考驗還在風暴來臨之時。”林霄將固丹散收入儲物戒,轉身走向指揮中心,“通知各部門,最後一次全麵檢查,確保每個環節都萬無一失——我們要讓這場紫電風暴,成為蒼玄大陸丹道團結的見證。”
夜幕降臨,古丹峰的燈火與安全島的防護罩交相輝映,像是黑暗中永不熄滅的燈塔。全大陸的丹師與百姓都在等待,等待這場與風暴的決戰,等待用團結與智慧,守護住他們賴以生存的家園。而林霄團隊製定的應對方案,就像一把堅固的盾,將在三個月倒計時結束的那一刻,為蒼玄大陸撐起一片安全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