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後與她的秘密學徒 第50章 願世間永樂天下長安
-
願世間永樂天下長安
《大唐攻略》劇組重聚那天,選在了清明。仿唐影視城的桃花開得正好,當年演百官的群演鬢角已染霜,道具組的老師傅卻還能準確說出李三娘盔甲的重量——和顧清歌當年反覆唸叨的“太重了,壓得阿晚的手都紅了”分毫不差。
薑晚站在劇情牆前,看著那張被歲月磨得發皺的海報:李三娘立馬城頭,上官婉兒立於城樓下,背景是手寫的“願世間永樂,天下長安”。她伸手撫過那行字,忽然聽見身後傳來腳步聲。
“在看什麼?”顧清歌提著兩袋桂花糕走過來,袋子上還印著影視城的舊標誌。她把一袋遞給薑晚,自己拆開另一袋,咬了一口,“還是當年的味道,甜得發膩。”
薑晚笑,想起拍李三娘出征那場戲,顧清歌就是啃著這樣的桂花糕,在城樓下等她拍完全程。那時她站在高台上,看她對著劇本唸唸有詞,忽然覺得“天下長安”或許不隻是戲裡的台詞,更是有人在樓下等你收工的踏實。
重聚宴上,導演舉著酒杯站起來,眼眶發紅:“當年拍《大唐攻略》,總覺得這八個字太宏大,今天看你們……忽然懂了,世間永樂,說到底就是身邊人平安。”
顧清歌悄悄碰了碰薑晚的膝蓋,眼底的笑意溫溫柔柔。薑晚想起慈善晚會上那枚忍冬葉鑰匙,想起公寓衣櫃裡疊著的宮女服,想起無數個清晨裡,顧清歌替她溫的牛奶——原來那些細碎的日常,早已把“天下長安”釀成了具象的甜。
散場時,桃花瓣落在兩人肩頭。顧清歌忽然牽起薑晚的手,往城樓上走。晚風穿過箭樓的窗洞,帶著春日的暖意,像極了當年拍夜戲時,她替她披上的披風。
“還記得這裡嗎?”顧清歌站在垛口邊,指著遠處的宮殿群,“當年你說,站在這裡往下看,好像真能看見長安的萬家燈火。”
薑晚點頭,指尖劃過冰冷的城磚——上麵還有她當年刻的小太陽,被風雨磨得淺了,卻依然能辨認出輪廓。“那時候總在想,戲裡的李三娘和上官婉兒,最後有冇有等到長安的春天。”
“等到了,”顧清歌從背後抱住她,下巴擱在她肩上,“你看這桃花,這風,都是她們等來的春天。”
回去的路上,薑晚靠在車窗上打盹,手裡攥著片飄落的桃花瓣。顧清歌替她蓋好毯子,忽然從包裡翻出個小本子,是當年拍《大唐攻略》時的片場日記。
她翻到某一頁,上麵畫著兩個歪歪扭扭的小人,一個披甲,一個執筆,旁邊寫著:“今日拍城樓送彆,薑晚說‘願世間永樂’時,睫毛上沾了片桃花,像掉了顆星星。”
字跡是顧清歌的,卻被人用紅筆添了句:“顧清歌說這話時,偷偷往我手心塞了顆糖,比長安的蜜餞還甜。”
薑晚不知何時醒了,正歪頭看著那行字笑。顧清歌合上本子,耳根微紅:“偷看彆人日記是犯規的。”
“誰讓某個人的日記總放在化妝台最顯眼的地方,”薑晚伸手搶過本子,翻到最後一頁,提筆寫下,“202x年清明,與顧清歌重遊長安,桃花如舊,長安常安。”
車駛過護城河時,薑晚忽然指著窗外:“你看!”
岸邊的柳樹上係滿了紅繩,是來影視城的遊客掛的,上麵寫滿了心願。她們停車走近,看見最粗的那根柳樹枝上,掛著條特彆的紅繩,上麵貼著兩張照片——一張是《大唐攻略》裡李三娘與上官婉兒的劇照,一張是她們去年在慈善晚會上的合影。
紅繩末端繫著張紙條,字跡稚嫩,像是個小姑娘寫的:“願李三娘和上官婉兒在長安安好,願薑晚和顧清歌在人間常甜。”
薑晚的眼眶忽然有點熱,顧清歌握緊她的手,輕聲說:“你看,她們都替我們記著呢。”
回去的路上,夕陽把天空染成了金紅色。薑晚忽然哼起《大唐攻略》的片尾曲,是她和顧清歌當年合唱的版本,歌詞裡有句“長安的風,吹過歲月,吹不散並肩的影”。
“顧清歌,”她轉頭看她,眼裡的光比夕陽還亮,“我們是不是也算,守住了自己的長安?”
顧清歌笑著點頭,伸手替她拂去發間的桃花瓣:“是,我們的長安,有廚房的煙火,有衣櫃裡的舊戲服,有年年盛開的桃花,還有……”
她頓了頓,在她唇上輕輕啄了一下,聲音溫柔得像春風:“還有永遠在身邊的彼此。”
車窗外,護城河的水波閃著金輝,遠處的仿唐城樓在暮色裡漸漸模糊。而她們的車,正朝著萬家燈火的方向駛去,像當年李三娘和上官婉兒盼著的那樣,朝著一個永遠永樂、永遠長安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