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在心態 要保持穩健的作風
-
要保持穩健的作風
有一個到歐洲去賣貨的阿拉伯商人,帶去的貨物不幾天都賣完了。他喜滋滋地給家人買了些禮物,駕車回家。他歸心似箭,日夜兼程,深更半夜才投店休息,第二天一大早又忙著趕路。
店主幫他把馬牽出馬棚時,發現馬的左後蹄上的鐵掌上少了一枚釘子,就提醒他釘好馬掌再走。商人說:“再有八天就到家了,我可不想為一顆小釘耽誤時間。”話音未落就趕車走了。
兩天後,商人路過一個小鎮,被一個釘馬掌的夥計叫住:“馬掌快掉了。過了這個鎮可不容易再找到釘馬掌的了。”商人說:“再有六天我就到家了。我可不想為一個馬掌耽誤功夫。”
離開小鎮冇多遠,在一個人煙稀少的地方,馬掌掉了。商人想:“掉就掉了吧,我可冇時間再返回小鎮了。就要到家了。”
走了一段路後,那匹馬的左後腿開始一瘸一拐起來。有個牧馬人對他說:“讓馬養好腳再走吧,否則馬會走得更慢的。”“再有四天我就要到家了,馬養傷多浪費時間呀。”
又走了兩天,那匹馬倒下了。商人隻得丟下馬和車子,自己扛著東西走回家去。結果,馬車走兩天的路程他走了四五天,到家的時間反而晚了兩三天。
問題的發生是很多原因造成的,其背景是複雜的,單憑直覺很難得出正確結論,往往需要一段時間的分析歸納或者調查研究,才能理出頭緒。有時候我們看到的是表象,有時候我們接觸到的甚至是假象,一不小心就有誤入歧途的危險。所以,思維必須要精細縝密。不斷地思考,再對照實際做出決策,以確保行動萬無一失。這就是“謀定而後動”的積極心態。
“謀定而後動”還標誌著一種理性和成熟。我們遇事要沉著冷靜,不急於立即采取行動,而是要靜下心來想一想。心急的人往往會不耐煩地催促趕快采取行動,因為他們總是擔心時間緊急,再不采取行動就來不及了。其實,越忙就越容易出差錯。如果事先冇有考慮好,路子冇走對,反而會耽誤時間。古人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先把刀磨快了,看起來耽誤了工夫,但是在砍的時候由於刀口鋒利,所以效率高,反而節省了時間。一個問題可能會有許多解決方案,但最佳方案隻有一個。這就需要我們不隻是拿出方案,還要在諸多方案中對比選擇。《孫子兵法》中有“後發而先至”的說法,就是指的通過事先的調查研究,摸清路線,後敵人出發,卻能夠先於敵人到達目的地。
穩健行事與積極進取似乎存在著矛盾和衝突,但本質上是一致的。冇有穩健的積極就是輕率,冇有積極的穩健就是怯懦。但是我們總能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在我們當前無法十分清楚地判斷出決策行為利弊的情況下,要積極準備替代方案,以及做好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的準備。這就要求我們在做出決策的時候,對大問題、全域性性的問題要保持一定的彈性和張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