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在心態 求人不如求己
-
求人不如求己
有位婦人遇到了難題,無法解決,就到廟裡去拜觀音,希望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能夠幫助她渡過難關。她到廟裡一看,還有另外女人也在拜觀音,她越看越覺得那個人的麵目好像蓮花寶座上的觀世音菩薩,就問那個人:你是誰?
那人說:我是觀音菩薩。
婦人又問:你來這裡乾什麼?
觀音菩薩說:我遇到了難題,化解不開。
婦人不解地問:那你拜自己有什麼用呢?
觀音菩薩說:求人不如求己啊!
婦人恍然大悟,掉頭而去。
依賴是摧毀自信的最直接的心理誤區。自信,其實最簡單的含義就是相信自己。隻有相信自己才能算是自信。這雖然表麵上如廢話一般,但是卻是樸素的真理。自信心強的人遇到問題都是先求己,不求人。同樣,若是遇到問題不忙於求人,自己先設法解決問題,久而久之,不就可以增強自信嗎?所以,最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要明白“求人不如求己”這個道理。
有一位學術界知名的學者曾告誡青年學生們說:“如果你過分依賴彆人,那你便會上當,因為你不能分辨彆人的話究竟是對的還是不對的,而你對於彆人的動機也就茫然不知。”
從不同的角度來看,過於依賴彆人,或輕易接受彆人表麵的話,是很危險的。
依靠彆人來解決你的問題當然容易多了,無論發生何事,有個人可以商量總覺得內心安定些。如果再進一步,彆人願意負完全的責任,自己更是完全鬆懈下來,於是這種人便容易成為一個無法獨立的弱者。”
你不妨捫心自問,自己在兒童時是不是完全依賴你的父母;在學校時功課是不是總是老師或同學幫忙;在辦公時是否總是揪彆人來做,是否平時總冇有機會使自己獨立行動。如果是這樣,那你一定就是太依賴彆人了,應當趁早擺脫這種依賴性,發展獨立的能力。
當你陷入困境遭遇孤獨的時候,如果僅僅去抱怨社會冷漠,彆人自私,這隻說明你對外界的依賴性太強,你太脆弱。我們生活在芸芸眾生之中,當我們遭遇逆境的時候,我們首先應該學會依靠自己。我並不是教你單打獨鬥,更不是教你萬事不求人,而是想告訴你: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在忙自己的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麻煩。彆人冇理由更冇有義務非要幫你不可。社會不是家庭,社會不是媽媽,社會不是充滿愛而是充滿競爭。
當你陷入困境的時候,你隻有具備充分的能力,並學會了對自己負責,你纔有可能得到更多彆人的幫助和關心。也隻有到了那個時候,你才能更多地體會到社會上善的一麵、美好的一麵.而不是僅僅看到它的冷漠和自私。
天助自助者,便是這樣一個道理。在社會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是思想上的獨立者。青年人在學業上更應該有這種獨立的習慣。你們應該有自己的觀點,無論何時何地,也無論正在講說此觀點的人是何等有名氣,何等有威望,隻要是有疑問,就可以提出自己的觀點與之討論。這纔會使你不斷進步與壯大,從而更快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