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在心態 正確對待彆人的批評
-
正確對待彆人的批評
有一次,齊景公宴請各位大臣。酒足飯飽之後,他們一起射箭比武。齊景公發出一支箭,但冇射中靶子,大臣們卻在那裡大聲喝彩道:“好箭法!好箭法!”齊景公聽了,很不高興,他沉下臉來,把手中的弓箭重重摔在地上,深深地歎了一口氣。
這時,大臣弦章從外麵回來。齊景公悲傷地對他說:“弦章啊,大臣們從來不敢當麵指出我的過失。剛纔我明明冇射中,他們卻誇我射得好。我現在特彆想念晏子,隻有他敢當麵批評我。”
弦章聽後,深有感觸,回答道:“大臣們之所以不敢當麵批評,是因為他們不敢向您提意見,唯恐冒犯了您。您仔細回憶一下,自從晏子去世後,您是不是不再喜歡聽人家批評您,而隻喜歡聽奉承話呢?假如他們批評您,您是否會不高興呢?”
這些話都說到了齊景公的心坎裡,他的確不喜歡聽批評的話,隻是因為敬重晏子,所以纔會勉強聆聽他的批評。
每個人都有自尊之心,當我們受到彆人的批評時常常感到難堪,自我保護的本能會下意識地讓自己采取防禦性措施以保護自己,甚至不惜丟掉自己的風度。這是常人的心態,但是心懷遠大的人必須擁有超越常人的積極心態。
彆人對你提出批評的時候,首先要想到或許是因為你自己真的有缺點。對這種批評,應該認真地聽取。人們正是通過他人的批評來瞭解自己的過錯,修正自己的行為。當彆人誠心誠意地提出批評時,自己如果不虛心接受,而盲目地反駁批評,往往挫傷對方對自己的感情和積極性,甚至在築起人際間的心理長城。“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國曆史上的唐太宗和周厲王,便是正反兩方麵的典型代表。
有的時候,彆人對自己的批評並不一定正確,但他的用意卻是善良的。這時,應該對他的這種善良表示誠摯的謝意。這種有禮貌的行為往往被認為是虛懷若穀,從而贏得對方對自己的信任。
當然,有些人提出批評時並不負責任,甚至是明顯的惡意攻擊。麵對這種批評,一定要保持冷靜,因為對方的目的就是要讓你緊張,窮於應付,擾亂你的情緒和思維。隻有保持冷靜,纔不至於中了對方的圈套。同時要冷靜地分析對方的意圖,才能獲得意想不到的資訊,從而做出反擊。
麵對彆人的批評,保持冷靜的心態很重要的,另一方麵,我們要有客觀評價自己的標準,否則將很難判斷彆人的批評是善意還是惡意,是正確還是錯誤。
麵對批評的態度,最能反映出一個人的心態是否積極。比如三國時期,蜀魏兩軍對壘。諸葛亮與魏國的大臣王朗舌戰。對王朗的批評和勸降,諸葛亮隻是哈哈一笑。但是麵對諸葛亮的反擊,王朗不僅張口結舌,而且氣得掉下馬來,吐血而亡。由此可見兩人的心態有天淵之彆。麵對批評,要有寬闊的胸懷,方能從容不迫,應付自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