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贏在執行力 > 第三節打破思維,不走尋常道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贏在執行力 第三節打破思維,不走尋常道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第三節打破思維,不走尋常道

創新需要創新思維,什麼叫做思維呢?指向理性的各種認識活動,創新思維它有很多特點。比如它有理性的、非理性的。有相同的、相異的。我們認為創新思維,它最大的特點是什麼。相異性、差異性非常突出。同樣一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維。

舉一個案例:

兩個推銷人員到一個島嶼上去推銷鞋。一個推銷員到了島嶼上之後,氣得不得了,就發現這個島嶼上每個人都是赤腳。赤著腳冇有穿鞋的。他氣餒了,冇有穿鞋的,推銷鞋怎麼行,這個島嶼上是冇有穿鞋的習慣的。馬上發電報回去,鞋不要運來了,這個島上冇有銷路的,每個人都不穿鞋的,這是第一個推銷員。第二個推銷員來了,高興得幾乎昏過去了,不得了,這個島嶼上的鞋的銷售市場太大了,每一個人都不穿鞋啊,要是一個人穿一雙鞋,不得了。那要銷出多少雙鞋呀,馬上打電報空運鞋來。同樣一個問題,你看,不同的思維得出的結論是不同的。

創新需要創新思維。那什麼叫做創新思維呢?我們說的創新思維就是不受現成的常規的思路的約束,尋求對問題的全新的獨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維過程。不要受什麼約束,要全新的。尋求對問題的全新的獨特的這樣的解答,這樣的方法尋找出來,這樣的思維過程,我們叫創新思維。

我們都知道,有一個偉大的科學家相對論之父愛因斯坦。愛因斯坦在1936年10月15日,在美國紀念高等教育300週年的紀念大會上,有一段講話。他說,冇有個人獨創性和個人誌願的統一規格的人所組成的社會將是一個冇有發展可能的不幸的社會。管理大師德魯克他說,對企業來講,要麼創新要麼死亡。我們人類社會就是一部創新的曆史。人類社會發展的曆史,就是一部創新的曆史,就是一部創造性思維實踐,創造力發揮的曆史。

創新對我們學習有作用,對我們的工作有作用,對我們的企業發展有作用。

我們企業每取得一步成就,都與創新思維有關係。企業需要創新思維,員工同樣需要創新思維,那海爾就是憑藉創新精神拯救了自己。

海爾文化精髓之一就是它的創新精神。從1984年引進德國利勃海爾公司一個212的電冰箱生產技術,經過16年的發展,到2000年,已形成了69大係列10800多個規格品種的產品。海爾現在平均每天可推出13個新品種,平均每天申請國家專利25個,海爾是中國擁有專利最多的企業。

像海爾這麼多的創新,絕不是幾個工程師能搞成的,他們有一個創新型團隊,鼓勵人人創新。1998-2000年的三年間,海爾人一共提了3萬多條合理化建議,被采納了17000多條。海爾規定:工人一年提十條合理化建議,隻要被采納了七條,就可以從“合格員工”升為“優秀員工”,連許多老工人一年都可以提出十幾項合理化建議。這就是海爾創新型團隊的力量。

我們中國人素以謙虛好學著稱,我們的企業要想實現跳躍式發展,也就必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不但要學習日本人的團隊精神,德國人的嚴謹態度,還應學習美國人的創新精神。那要想創新就要具備創新思維。創新思維這麼重要,它既是創新的出發點,又是創新製勝的法寶。那我們怎樣具備創新思維呢?

第一,我們要打破創新性思維的障礙。

我們要創新思維有障礙的,主要有三大障礙。第一,思維定勢。你的思維定在那兒了,你的思維進了牛角尖了,那你的創新思維就不可能展現出來。那我們的思維定勢是怎麼產生的呢,一個權威,一個是從眾。

舉個案例:

有一箇中小學的老師,對中小學生出了一個考題。同學們,現在我要提問題,問大家。在一條船上有75頭牛,有32隻羊,問船長的年齡有多大,這個船上有75頭牛,有32隻羊,問船長的年齡有多大。抽樣調查的結果,一個班有百分之七八十,都是75減32,船長43歲,75頭牛減32隻羊,船長43歲。同學們,這是一道冇有答案的題啊,那個船長的年齡,他和75頭牛,和32隻羊有什麼關係?冇有關係的。可是中小學生一看,這個題出出來了,肯定有標準答案。他們還是動了腦筋了。他們一相加,75加32,107歲。107歲能開船嗎?早就退休了。他們一除,75除32,二點幾歲。又一乘,一乘起來,2000多歲。他動腦筋了,75頭牛減32隻羊43,43歲開船不正好嗎,這就是思維定勢就定在那兒了。有一句經典的語言叫做什麼呢?思維一旦進入死角,其智力就在常人之下。你的思維一旦進入死角,進入定勢,你的智力,再聰明的人的智力就在常人之下。所以,我們既然創新思維要具備,首先是要把思維定勢打破。

第二,我們要思維創新。

要打破第二個思維慣性,那就是習慣性思維、傳統性思維。

舉個例子:

老師又問中小學同學了。同學們現在有一個聾啞人,又聾又啞,說不出話來,聽不見呢。他到五金商店去買一個釘子,他說不出話怎麼辦?比劃。人家就給他一個har(錘子),給他一個榔頭har。他搖手,不,他是要買釘子,他使勁比劃。就這點東西,不是har不是榔頭,肯定是釘子,給他了,他非常高興,點頭,高興。老師一說同學們,下麵又有一個盲人,一個瞎子,他要買剪刀,我們怎麼用最簡潔的方式表達?那個同學們說,老師老師我們知道,現在不能這樣比劃了,要這樣比劃。全班同學都讚成這樣比劃,老師說他不需要比劃,他直接說買剪刀,因為他是盲人,瞎子們嘴巴會說是吧。

你看前麵就是比劃,老是比劃比劃,把你的思維引進比劃的思維定勢上了,叫思維慣性。除了這個以外,我們還要打破一個叫思維封閉。你站得層次太低了,冇有站得很高,思維封閉了,當然就不能創新了。思維封閉,要打開思維的空間。

這裡有個案例,叫做避免霍布森選擇。避免霍布森選擇是什麼意思呢?300多年前,在英國倫敦的郊區有一個人叫霍布森。他養了很多馬,高馬、矮馬、花馬、斑馬、肥馬、瘦馬都有。他就對來的人說,你們挑我的馬吧,可以選大的、小的、肥的,可以租馬、可以買馬。你們都可以選呢,人家非常高興去選東西了,但是整個馬圈它旁邊有個很小的洞,很小的門,你再選大的馬出不來的,它的門很小。後來獲得諾貝爾獎的一個人叫西蒙,就把這種現象叫做霍布森選擇。

霍布森選擇說的就是:“你的思維你的境界隻有這麼大,冇有打開,冇有上層次,即一種思維封閉。”如果我們處於思維封閉時,那怎麼辦呢?我們首先要采取多向思維法。第一,順向思維。順向思維,順向思維是什麼?就是按照邏輯按照規律按照常規去推導。除了順向思維以外,我們還有逆向思維,也叫反向思維,倒過來思維。長期這樣思維不行,我們完全反過來。比如大家聽說過這個物理學家費曼,美國著名的物理學家費曼,在1959年他做了個報告,叫什麼?《在底部還有很大的空間》,他就有個著名的叫費曼設想。《在底部還有很大的空間》,什麼意思?我們從小接受教育,叫做鐵棒磨成針。貪玩出來,看到老太太磨鐵棒,問她,磨它乾啥。她說磨針,我們的思維都是把這個大的物件把它加工成拆分成小的。費曼這個物理學家就提出,把很小的東西加工成大件,完全思維倒過來了。20世紀80年代出現了奈米技術,就是根據費曼設想來的,逆向思維。除了逆向思維以外,還有轉向思維。我轉一下,轉向思維包括前向思維,後向思維,由上而下的思維,由下而上的思維,還有要借腦思維,借人家的大腦來思維等等,都是創新思維。

下篇九種心態下篇九種態度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