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自己 決定你的未來 第六章品格決定命運
-
品格決定命運
一個國家文明的標誌是這個國家人民的素質、道德與品質。人口規模、城市規劃和物產的豐富都是附加條件,前者決定後者。一個人如果冇有高尚的品格,等於他缺乏成功的靈魂,他一切的想法,一切的努力都會因為他缺乏品格的力量而付諸東流。
1博愛是一種權柄
博愛是一種建設性的情懷,一個具有博愛精神的人,他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有益於人類,有益於社會。博愛可以創造奇蹟。
博愛是一種傳統美德。孔子有“四海之內皆兄弟”的教誨,孟子有“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的傳言,墨子有“天下之亂,亂於不相愛,天下之治,治於兼相愛”的警示。古代智者,無不把博愛作為一種優秀品德來樹立。博愛,是促進社會進步的戰略措施。
1979年,諾貝爾委員會做出了一個偉大的選擇,選擇了“除了愛一無所有”的特蕾莎修女作為本屆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授獎公報說:“她的事業有一個重要特點:尊重人的個性、尊重人的天賦價值。那些最孤獨的人、處境最悲慘的人,得到了她真誠的關懷和照料。這種情操發自她對人的尊重,完全冇有居高施捨的姿態。”公報還說:“她個人成功地彌合了富國與窮國之間的鴻溝,她以尊重人類尊嚴的觀念在兩者之間建設了一座橋梁。”
而她的答辭是:“這項榮譽,我個人不配領受,今天我來接受這項獎金,是代表世界上的窮人、病人和孤獨的人。”
特蕾莎出身於1910年,她的故鄉在南斯拉夫,出身於一個阿爾巴尼亞農戶。從小到大,她的人生一直都處於貧窮、混亂和民族戰爭的漩渦之中,這為她思索人生提供了背景。37歲正式成為修女的特蕾莎,於1948年遠赴印度加爾各答,兩年後正式成立仁愛傳教修女會,竭力服侍貧困中的最窮苦者。
特蕾莎修女到了加爾各答,走進了那個被印度總理尼赫魯謂之“噩夢之城”的地方,走進那些冇有遮風擋雨之處的貧民中間,親手握住那些快要橫死街頭的窮人的手,給他們臨終前最後的一點溫暖,讓他們含著微笑離開這個對他們來說殘酷的世界;她親吻艾滋病患者的臉龐;撫摸麻風病人的殘肢;細心地從難民潰爛的傷口中撿出蛆蟲……她把一切都獻給了窮人、病人、孤兒、孤獨者、無家可歸者和垂死臨終者。自1952起,特蕾莎修女和她的修道院(
仁愛傳教修女會
)的修女們,在加爾各答的街頭遍尋垂死者,將愛心和慰藉帶給了400多萬被捨棄街頭的人,她們創造了一個奇蹟,這400多萬人當中,有過半數的人在特蕾莎修女等人的悉心照料下,日漸康複了。
特蕾莎修女創建的組織有4億多資產,世界上許多的富翁都樂意捐款給她,她去世後,人們整理她的遺產時發現,她一共隻有三套換洗的舊衣服,她隻穿涼鞋冇有襪子;在她居住的地方,惟一的電器就是一部電話。
滿麵皺紋,瘦弱文靜的特蕾莎修女在1997年9月去世後,印度政府為她舉行了國葬,成千上萬的人冒著傾盆大雨湧上街頭,為她送行。
人最需要的是什麼?是愛。世間一切奇蹟都因愛而產生。
人活在世界上,最重要的是要有愛人的能力,而不是被愛。我們不懂得愛人,又如何能被人所愛?我們之所以對生命做不到深刻透徹的認識,是我們還冇有意識到愛人的快樂,人與人都是以心交心,以心換心的。愛人的心,自然會被人所愛。
富有愛心的人,不但自己的生活充實快樂,而且能感染那些麻木了的、塵封了的、變形了的心靈。你富有愛心,可能你並不富有,冇有炫耀的地位,冇有顯赫的聲名,冇有冒油的財產,但在精神上,你卻是天使。
愛是一種活動的情感,不是靜止的。愛是我們生活中一種很特殊的經驗,要想擁有它,最佳辦法是把它施捨給彆人。
孔子說,仁者愛人。一個人富有寬博的愛心,自然能夠設身處地為彆人考慮問題。愛,不僅僅侷限於通常的情愛、**,寬容大度、給彆人多一點同情的理解,也是一種愛。
《聖經
》中說:“愛是恒久忍耐,又是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隻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耶穌宣揚的愛,有上帝之愛和世俗之愛的分彆。世俗之愛包括父子母女之愛、戀人之愛、夫妻之愛、兄弟之愛、眾人之愛,甚至包括對仇敵之愛;而上帝之愛是上帝所具有的純潔偉大之愛,它是永遠的愛,甘心的愛,奇妙的愛,高深莫測的愛。有位基督教徒保羅曾說:“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中,愛是最偉大的。”讓世界充滿愛,無論東西南北,無論是中國孔子的仁愛,還是西方耶穌的愛,都是人類作為群體發自內心深處的呼喚。
愛從來都是相互的,仁愛之中的仁字,表明愛絕非單一的載體。施愛於對方,愛就成為一種情感力量,推動主體心靈內美的升騰;而受愛者所領略的是人世間最純淨最無私的心靈。奉獻和情緒渲染,在這種情況下,他也會施愛於人的。所以,愛是溝通人際的橋梁,是和諧人際的中介。無愛的世界是人情的荒原,無愛的群體是殘酷的組合,無愛的社會是野蠻的雜膾。
愛應該是無私的,因為在本質上,愛是講奉獻的。將愛說成自私,是對愛的誤解、對愛的玷汙。愛在感情的長河裡,每朵浪花都凝結著心的忠誠,意的厚實,愛心與愛意的奉獻,是純潔的,是高尚的,是嚴肅的,有如冰山上的雪蓮,如藍天下的白鴿,如峰頂上的鬆柏。愛,以和諧為軸心,輻射出溫馨、甜美和幸福。愛的世界很寬闊,容得下等待、忍讓和理解。無愛的荒原太寂寞,無愛的社會太冰冷。愛的耕耘能使荒原變為綠洲,愛的努力能使社會變得溫暖。
當愛存在的時候,才感到“活著真好”。不可否認,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的周圍,總是不斷地有報複、爭鬥、嫉恨、嘲諷、猜疑、欺騙發生,但這些肮臟的垃圾在愛的陽光下顯得那麼空虛無聊,那麼可憎無恥。愛把溫暖和幸福帶給親人、朋友、家庭、社會、人類。愛是永恒的主題,持久的構思,多彩的內容。我們不能看到罪惡,就否定這個世界冇有愛,就像不能看到礁石就厭惡海洋,看到死亡就否定生命一樣。人類之愛是先哲親賢追求的,也是他們所渴望的,更是平常百姓祈盼的。當人與人之間把真誠的、善良、平等、團結、和睦、共處、賜惠,這些愛的因素劇變為熾熱的能量的時候,世界將不隻是一個地球村,而是一個大家庭了。
愛心必須具有包容力,容人所不能容,包人所不能包,有寬大的胸襟。你曾經給予過的,不一定就祈求有酬謝,也許,你本可以給予得更多一些。
你若有愛心,會很樂意地分擔彆人的痛苦,也高興把自己的快樂和朋友一塊分享,而自己的苦味,你會用微笑來掩蓋,隻是兩個人在角落裡默默地享受。
你若有愛心,就不會害“紅眼病”,不會記恨彆人,不會嫉妒彆人,坦誠地肯定彆人的功勞和自己的過失。
你若有愛心,即使是自己的功績,你也會很謙虛地認為這是屬於大家的,麵對應當承當的責任,你不會退後,不肯做縮頭的烏龜。
你若有愛心,就不會去計較那些功名得失,心底坦蕩,像一汪碧泉,清澈晶瑩,容不得汙穢和虛偽。
你若有愛心,你與生俱來就是正直的,虛偽苦難在你的成功字典裡是找不到的。就算你冇有接受過高等教育,你也絕不會顛倒黑白,不會指鹿為馬。
你若有愛心,必定樂觀、豪爽。你總是用微笑來驅散生活中的痛苦和眼淚,如果成功路上有一千個理由讓你哭泣,那麼,你會堅信,成功更有一千零一個理由讓你微笑。
你若有愛心,便會大力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與金錢物品。對朋友,你可以“願車馬輕裘與朋友共而無憾”;對知己,你可以壯吟“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返”,為知己拋頭顱灑熱血,奉獻全部。
你若有愛心,你就是幸福的人,在你的周圍,愛的光輝普照。你真心付出的,雖然你並不是為企求回報而付出,但你的的確確會得到更多更濃的愛的反饋,你將生活在愛的平實、親切之中。
有愛心的人,才能真正被人所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