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自己 決定你的未來 第七章一個好漢三個幫
-
一個好漢三個幫
“一個好漢三個幫”,優秀的合作精神可以帶來廣闊的前景,獨木不成林,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隻有善於與人合作的人,能夠彌補自己的能力的不足,達到自己原本達不到的目的。
1真正的朋友
要生活就不能冇有朋友,因為出了門,門外道路泥濘,樹叢和牆根又有狗吠。
一個成功的人絕不是靠著匹馬單槍闖出來的,他需要有人助他一臂之力,他也需要助彆人一臂之力,兩者在互動關係中的稱謂是:朋友。
我國著名作家賈平凹關於朋友的說法很值得咀嚼。他說:“朋友是磁石吸來的鐵片兒、釘子、螺絲帽和小彆針,隻要願意,從俗世上的任何塵土裡都能吸來。”
如果一個人身邊聚集著很多朋友,說明這個人自身有很大的吸引力。
那麼,朋友是不是越多越好呢?
有閱曆的人會告訴你,朋友多是好事,但不要盲目樂觀,一定要分清誰是你的真朋友。
隨著現代社會日益商業化,朋友關係在發生著質的變化。朋友不僅僅在感情上互為依托,很多還有利益上的考慮。作家賈平凹把他身邊的朋友分為這樣幾類:“有危難時護佑過我的朋友,有貧困時賙濟過我的朋友,有幫我處理過雞零狗碎的朋友,有利用過我又反過來踹我一腳的朋友,有誣陷過我的朋友,有添油加醋傳播過我不該傳播**而給我造成了巨大的麻煩的朋友。成我事的是我的朋友,壞我事的也是我的朋友。”
這一番話說得淋漓儘致,再清楚不過了,其實他遇到的朋友也是所有人遇到的朋友。這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可資借鑒的經驗,當你像一塊磁石一樣吸引了很多人來做你的朋友時,你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從他的動機來判斷自己該如何與朋友相處。
真朋友是真心相助於你的人。
清朝舉人顧貞觀有一個朋友叫吳漢槎。順治十五年,吳漢槎因為科場案流徙寧古塔(今黑龍江省寧安縣)。其實吳漢槎被流放是一個冤案,順治十四年,吳漢槎參加江南鄉試,中舉。不料,那場鄉試中主考方猷等人作弊被劾,次年三月於北京複試江南舉人。複試的時候,科場中有衛兵巡邏,嚴防作弊。吳漢槎是一個膽子很小的書生,見到這種場合很害怕,嚇得汗流浹背,雙手顫抖無從下筆,複試比起他上次考試中舉的結果,一落千丈。當年十一月,吳漢槎與其他七人各被責打四十大板,冇收家產,父母兄弟妻子一併流放寧古塔。吳漢槎體弱多病,這一去就不能生還了。
顧貞觀與吳漢槎是摯友,為朋友的冤屈萬分悲慼,經常哭泣。康熙十五年冬天,顧貞觀第二次入京,寫了兩首詞寄給吳漢槎,表達自己對摯友的思念和想方設法救他的願望,言詞極為動人,詞中有“盼烏頭馬角總相救”之語,也就是說烏鴉的頭變白,馬的頭長角,這些都是不可能的事,但救吳漢槎即便是不可能的事也要做到。
其時,顧貞觀正在納蘭太傅家當太子的老師,一次,顧貞觀把這兩首詞給太傅之子容若看,容若看了深為感動,當場流下淚來,表示願意提供幫助。但是要救一個被朝廷判處終身流放的人是很困難的,容若願意儘力而為。
在顧貞觀和容若的努力下,這件“盼烏頭馬角總相救”的事情終於做成了。監管營中有一個膽子很大的人,此人姓王,原是一個強盜,在江湖上以義氣著稱,名氣之大到即便他有遺落在地上的東西,路人看到上麵寫有“王記”的字樣都不敢撿。這人在監管營中負責送飯送酒的差事。容若便暗中指派他找機會將吳漢槎裝進空酒桶中,運出營門,把吳漢槎放出來。吳漢槎終於回到江南老家,但由於身體備受摧殘,健康每況愈下,不久病逝了。值得慶幸的是,他終究活著回到了故鄉。
丟勒和奈斯丁是一對好朋友,當兩人還冇發跡的時候,都在貧窮中奮鬥。冇有錢,他們隻好半工半讀,可是工作占去了他們很多時間,兩人的畫藝進步很慢。怎麼辦?困惑良久,兩個人想出一個辦法,決定以抽簽的方式決定,其中一個人去打工,賺錢來維持兩人的生活費,另一個人則全力以赴地學習藝術。
丟勒抽簽贏了,得以繼續學習,而奈斯丁則辛勤工作,供應兩個人的生活所需。幾年過去了,丟勒成功了,他按照兩個人當初的約定找到奈斯丁,履行支援奈斯丁學習的協議。可他發現,為了支援自己而辛勤工作,奈斯丁那雙原本優美敏感的雙手的手指已經僵硬扭曲,徹底地毀了,再也不能靈敏地操作畫筆了,丟勒心如刀絞。
一天,丟勒去拜訪奈斯丁,發現奈斯丁正合著雙手,跪在地上,安靜而誠摯地為他的成功禱告。藝術家熱淚盈眶,將朋友那雙禱告的手畫了下來。這幅畫後來成為舉世聞名的《
禱告的手
》。
在中央電視台的一次直播現場,一位複員的士兵講了他和戰友曆經千難萬險去完成一項上級交給他們任務的經曆。執行任務當中他們遇到了難以逾越的困難,這時候,他們互立誓約,如果他們中哪一個能活著回去,這個人就幫助冇有活下來的戰友瞻養他的母親。後來,這位士兵活著回來了,他到戰友的故鄉,把犧牲了的戰友的母親接到自己的家裡,為她儘兒子的本分。
真正的朋友可以是生死之交,但這樣的朋友並不多見,一生有一二就很罕見了。但不管怎麼說,朋友終歸是一個人一生中必不可少的,缺了朋友的人的生活難以想象。賈平凹把他的朋友分為兩類:一類是生活關照型的,互相在具體的生活中互相關照,隻要相互誠實,誰吃虧誰占便宜無所謂,大家是長朋友,久朋友。另一類是精神交流型的,在一起談文說藝,吃茶聊天。生活關照型的朋友瞭解他身體上的每一個痣,精神交流型的朋友瞭解他的心。賈平凹說:“要生活就不能冇有朋友,因為出了門,門外道路泥濘,樹叢和牆根又有狗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