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自己 決定你的未來 3?善於與他人互動
-
3善於與他人互動
社會交往能增強一個人的能力,一個人的接觸麵越廣,他的知識、道德將愈加長進。一個人大部分的成就往往來自於他人的影響;他人常常在無形之中把希望、鼓勵、輔助投射到我們的生命中,冇有一個人能在孤身的環境裡發揮出他自己的全部能量。
在社會生活中,朋友不是拿來看的,也不是形式上的需要,而是實際生活中的需要,也就是說,朋友要互相效力,世界上冇有一個人能夠完全離群索居,人是要過群體生活的。有一個比喻生動說明瞭這個關係:每一個人都是葡萄藤上的一根杈枝,其生命完全依賴在主藤上。杈枝什麼時候脫離它的主枝,就什麼時候萎縮枯乾。一簇葡萄之所以味美色香,完全是因為依在葡萄的主枝上,僅靠分枝是無能為力的,如果要把分枝從主枝主剪斷下來,那麼分枝上的葡萄就要枯萎。
經常同他人合作,一個人就能發現自己新的能力。如果自我封閉,身上潛伏的力量就永遠發揮不出來。要想使生活質量有所提高,就要廣泛地結交朋友,妥善地處理人際關係這是一條最有效的渠道。因為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使你獲得一些非常重要的資訊,在這些資訊的引導下,加以恰當的判斷,形成一個完善的認識,並付諸實施,你就會在事業上領先一步。
人際關係在一個人的生活中充當著重要的角色,起著獨特的作用,在成功人士眼裡,良好的合作是人際關係的體現,和諧的人際關係是每個人取得成功的前提。現代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研究證實,人際關係具有三個方麵的作用力,這種關係雖然是無形的,但是對每個人的發展卻至關重要。
首先,朋友之間一是能互為補充。
尼采是德國哲學家、唯意誌論和生命哲學主要代表之一,認為自然界與社會中的決定力量是意誌,曆史的進程就是強力意誌實現其自身的過程,人生的目的在於發揮強力、“擴張自我”。後來,鼓吹個人全才的尼采晚年精神失常。
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各行業之間充滿殘酷的競爭。獨木不成林,冇有同心協力的拚搏難以取勝。同心協力是一種互為補充的行為,取其之長補己之短,可以使自己完善起來。冇有人是萬能的,犯尼采的錯誤會誤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利用自己的才智,藉助他人的能力和才乾,恰當地選擇人才,可以使你擁有更多的合作者,優勢互補。
其次,擁有朋友是能使人感情融洽。
人是萬物之靈長,冇有感情的人不是一個完整的人。人與人之間需要交流友誼,交流感情。成功時,交流成功的經驗,分享快樂;失敗時,相互傾訴,體味真實的生活,互相分擔對方的痛苦,可以使自己和他人儘快走出失敗的陰影,恢複良好的心理狀態。
再者,有了朋友的交往,就是能更好地掌握資訊交流。
一個人取得成功,很重要的一點是資訊來源,封閉的狀態隻能使你陷入孤獨的窘境。在一個資訊化時代的社會,資訊閉塞會使一個人徹底陷入失敗的境地,因為所有有利於你發展的時機都因為資訊的閉塞而貽誤了。良好的合作關係有利於你掌握各種資訊,掌握了資訊就等於掌握了市場,掌握了成功的可能。
人際關係如同一張無形的網,以上三點如同這張網上的經線,而與人交際的素質則是這張網上的緯線。與人交際是需要素質的,如果你以一個“馬大哈”似的態度去與人交往,結果隻有失敗。
怎樣才能使自己在人際交往中左右逢源,如魚得水呢?請你掌握好以下三點:
1
機智
人際關係是一門很複雜的學問。如果你在交際場上冇有機智的應變能力,你就要吃虧。
一家英國電視台的記者采訪我國著名作家梁曉聲。對方提了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冇有‘文化大革命’,可能就不會產生你們這一代作家。那麼,‘文化大革命’在你看來是好還是壞?”
這是一個十分刁鑽的提問。文化大革命是一個不容易說清楚的問題,說好,顯然不妥當;說不好,也很難說。英國記者提這樣的問題,明明是要梁曉聲為難。
怎麼辦?
梁曉聲鎮定自如,機智地反問對方:“冇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就冇有以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戰而著名的作家。那麼,你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好還是壞呢?”
英國記者忍俊不禁,後來二人成了好朋友。
機智可以使人巧妙地擺脫困境,從而融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獲得廣泛的人際基礎。每個人都有機智的天賦,隻要善於學習,都可以培養挖掘出來。
2
幽默
一個有幽默感的人無論走到哪裡都受人歡迎,因為生活中需要歡笑。幽默之於人際關係而言,如同潤滑劑的作用,所以幽默是一種使人更具魅力的資源。
二戰期間,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丘吉爾是兩個叱吒風雲的人物。有一次,為了研究如何對待法西斯,兩個偉人見麵了。他們在一起討論了對付德國、日本和意大利的詳細計劃,但在某些利益分配上,各自為本國的利益著想,一時不能達成一致協議,這是一個很傷腦筋的事情。
一天傍晚,羅斯福去拜訪丘吉爾,他冇有讓工作人員稟報,便直接進了入丘吉爾的住處。正好丘吉爾剛剛洗完澡,一絲不掛地走出來與羅斯福麵對麵地站著,兩個人一時都很尷尬。
丘吉爾靈機一動,哈哈大笑著對羅斯福說:“羅斯福總統,我可是向著貴國全麵開放,毫無保留啊!”
兩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一場難堪的尷尬就這樣化解了。後來,雙方各自做出適當的讓步,從雙方的利益出發,很快就達成了協議,從而為法西斯的加速滅亡奠定了基礎。
一個有幽默感的人是一個很有魅力的人,他的魅力在於,可以在針鋒相對的鬥爭中,以輕鬆的方式戰勝對手。
3
理解
理解是溝通的橋梁。人與人之間的差距通過理解可以彌補這個差距。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須學會理解,在理解彆人的同時,也獲得了彆人的理解。理解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能有效地防止人與人之間尖銳的對立,從而建立一種相互合作的人際關係,找到事業上的好夥伴、好幫手。
合作可以使一個人有光輝的前景,但前提是必須具備互動的能力,即廣泛結交朋友和妥善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人際關係如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處理得好可以使你受益很多,處理不好則會使你受到很大的損失。
我國著名作家王蒙總結的21條人際關係準則可供我們借鑒:
1
不相信那些動輒彙報誰誰誰在罵你的人。
2
不相信那些一見了你就誇獎歌頌個冇完冇了的人。
3
不討厭那些曾經公開地與你爭論、批評你的人。
4
絕對不佈置安排一些人去蒐集旁人背後說了你一些什麼。
5
絕對不在公開場合,尤其不能在自己的權力影響範圍內,即利用自己的權力或者影響召集一些人大談旁人說了你什麼,那樣做等於拆自己的台。
6
不回答任何對於你個人的人身攻擊,隻討論不僅對於你和你的對手,而且對於更多的大眾,對於社會和國家,對於某種學理的建設和藝術的創造確有意義的事。
7
一般不做自我辯護,但可以澄清一些觀點,一些選擇,一些是非。
8
一時弄不清楚或一時背了黑鍋也沒關係。你還是你,他還是他。一個黑鍋也背不起的人隻能是弱者。
9
不隨便拒絕人,也不隨便答應人。不許願,不弔人家胃口,不在無謂的事情上炫耀自己的實力。
10
不急於表現自己,也不急於糾正旁人,再聽一聽,再看一看,再琢磨琢磨。
11不在背後議論張長李短。
12
記住,人際關係永遠是雙向的,學人者人恒學之,助人者人恒助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愛人者人恒愛之。同理,說人者人恒說之,整人者人恒整之,害人者人恒害之,耍人者人恒耍之,虛偽應付人者人恒虛偽應付之。
13絕對不接受煽動,不接受挑撥,絕對不因a的煽動而與b為敵,也不因b的煽動而向a衝去。
14在人際關係中永遠不考慮從中撈取什麼。
15永遠不要以為任何你接觸的人比你傻比你笨比你容易上套。
16
對某人某事感到意外時,先從好處引導引導,可能他做這件事是為了幫助你,至少客觀上對你無損,而千萬不要立即以敵意設想旁人。
17永遠不與任何人包括對你最不友好的人糾纏,你搞你的人際糾紛,我忙我的業務工作。你搞糾紛的結果未必能怎樣怎樣,我搞業務工作的結果很可能有一些成績。我的一切成績都是對你的最好回答,更是對友人的最大安慰。
18尋找結合點,契合點,而不是隻盯著矛盾分歧。永遠安然坦然,心平氣和,視分歧為平常,視不同意見的人為現實的諍友或候補級諍友,而不是小氣鬼般地一見到意見不一的人就如坐鍼氈,臉上紅一陣白一陣。
19永遠不從個人利害的角度談論與思考問題,永遠不“我、我、我”與人爭論。
20把人際關係的處理當作一個特殊的課程,從中分析和進一步掌握我們的國情,我們的曆史,我們的社會結構,我們的哲學傳統與時尚思潮,我們的邏輯學、科學、文明教養、心理健康等等,這也就是上一條所說的學理化的意思。
21
可以用足氣力去學習、去工作、去寫作、去裝修房屋,乃至去旅遊去賽球去玩兒,但是用在人際關係上,用在迴應摩擦上,用在對付攻擊上,最多隻發三分力,最多發力30秒鐘,然後依舊專心致誌於求學與做事,再多花一點時間和氣力,都是絕對的浪費精力、浪費時間、浪費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