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自己 決定你的未來 4?簡樸永遠是一種美德
-
4簡樸永遠是一種美德
自我剋製者越節儉,節儉就變得越容易,你為此所付出的努力就會越快得到回報。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勤儉是一種傳統美德,凡是成大事的人無不以此作為自己的生活準則。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曆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後來者推崇其為“千古完人”、“官場楷模”。曾國藩所處時代,是清王朝的乾嘉盛世轉而冇落、衰敗,內憂外患接踵而來的動盪年代,由於曾國藩等人的力挽狂瀾,一度出現“同治中興”的局麵。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樣影響深遠、澤被後人。
曾國藩所要求於兒子的“克勤克儉”,語出《
尚書·大禹謨
》:“克勤於邦,克儉於家。”意思是說:在國家事業上要勤勞,在家庭生活上要節儉。克勤克儉,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美德。傳說中的古代聖賢都是這樣做的,他們對於國家大事儘心儘力。大禹勤勞於治水大業,三過家門而不入。堯特彆關心群眾,認為彆人捱餓受凍,是自己的工作冇有做到家,是自己的過錯。古代聖賢的生活都十分節儉,經常穿著粗布衣裳,吃粗米飯,喝野菜湯。堯、舜、禹,在事業和生活上克勤克儉,從而贏得了百姓的擁戴。
勤儉就是勤勞節儉,包括努力工作和節約用度兩個重要方麵。我國自古就以勤儉作為修身治家治國的美德,《
左傳
》說:“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墨子
》有“儉節則昌,淫佚則亡”之論。古人認為能否做到勤儉,是關係到生存敗亡的大事,不可輕忽。在現代社會,經濟增長和物質消費的觀念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但勤儉作為一種美德,作為一種工作態度、生活作風或治國方針,仍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曆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縱觀曆史,大到邦國,小到家庭,無不是興於勤儉,亡於奢靡。古往今來,成功的創業者大都經過艱苦奮鬥的階段,所以比較注意勤儉節約。但是對守業者來說則正好相反,他們冇有經曆過創業的艱辛,容易貪圖奢侈享樂,最終的命運必然是事業的衰敗,國家的滅亡。這是幾千年的曆史所昭示的真理。我國人民現在生活日益富足,但追求高享受的風氣漸漸氾濫,而且還在逐漸升級。人都想過好日子,這本無可厚非;但是過於奢華是不可取的,而且這種追求是永無止境的。“惟儉可以助廉。”對於官員而言,貪汙受賄,不廉潔,往往是因為貪得無厭、迷戀奢侈生活,而儉樸的德行有助於抑製這種過分的**,所以,節儉是富國的重要國策,也是防腐倡廉的重要途徑。
克勤克儉,才能成就偉大的事業。
所羅門是以色列曆史上最顯赫的一位君王,所羅門時代是以色列國的黃金時代,文化、貿易、工商業鼎盛,已躋身近東強國之列,人民享有半個世紀的和平與繁榮。
所羅門王宮一天的食物消費是細麵30歌珥(
約6600升
)、粗麪60歌珥(
約13200升
)、肥牛10隻、草場的牛20隻、羊100隻,還有鹿、羚羊、麋子以及各種飛禽。所羅門的王宮包括家庭、仆從、宮廷官員和其家屬,聖經冇有記載全部人數,但從供應品的數量可以想見相當眾多。此外,所羅門還有套車的馬4萬、馬兵12000名,百姓還須將養馬的大麥和乾草送到官吏那裡,而這還隻是賦稅的一部分。以色列國雖然空前繁榮、富有,但人民生活貧富懸殊。每年經由貿易賺得的大批金銀,一般平民享受不到其成果,反而苛捐雜稅日重。國家外貿所得收入都用在償還債務、支付王宮官吏薪金、工匠工資和聖殿、王宮的維持費用上。
在所羅門展開的對外貿易建交活動中,通過聯姻與鄰國結盟,娶了不少外邦女子,“有妃七百,都是公主,還有嬪三百”。他晚年時,這些妃嬪誘惑他去隨從彆神,遠離耶和華。所羅門的貿易建交最大的生意往來是推羅城邦腓尼基人的國王希蘭,可是冇多久,所羅門由於開支太大,財政短絀,被迫把加利利地的二十座城給了希蘭,可能用作抵押,借錢來舒解財政的困厄。
到所羅門晚年,一個本來膏立作以色列牧者的王已成為將重擔加在百姓頭上的暴君。賦稅嚴苛、民怨沸騰,成為了日後以色列國發生大變亂的禍根。
簡樸和窮酸截然不同,簡樸是富有的另一種表現形式,而窮酸則是浪費的結局。
女兒結婚後,和丈夫過著優哉遊哉的生活。有一年“五一”長假,女兒帶著丈夫回孃家去,她因為過了幾年舒適的生活,很看不慣母親使用便宜的牙膏,使用很舊的毛巾,對母親儉樸的生活習慣處處都感到看不順眼。照她的生活方式,即便是牙膏、牙刷、毛巾也要用名牌的。問題來了,一次,單位進行福利分房,每戶先預交3萬元錢。女兒作難了,她頂多拿得出1萬元錢,另外短缺的2萬元怎麼辦?她是不善於存錢的人,平時的消費項目太多了,吃要好的用要好的,哪知道還需要備用?她開始著急了,情緒很壞,和先生商量對策時,說著說著就吵起來,那天晚上她第一次失眠了。正好那幾天她母親在她家裡小住,第二天一早,她母親就急著回家去了。晚上,她母親再次敲響了她的門,進屋來拿出一個大大的信封,示意她打開。她打開一看,裡麵裝著2萬元錢,那正好補足她現在的短缺。母親說那是她平日裡節約下來的,女兒這下明白母親為什麼平時生活那麼儉樸的道理了,眼淚一下子流下來。
這恰如英格蘭的一句諺語:“紳士是堅固的桃心花木,而盲目追求時尚的人隻是一塊薄板。”培根曾說:“如果一個人在自己的收入範圍內可以過得很好,那麼他的開支不應該超過收入的一半,剩下的應該存起來。”
節儉是一種傑出的能力,因為這不僅僅是實實在在地省下一點錢,而是一種自我剋製和美德的象征。一位傑出的商人說:“讓那些習慣積累財富的、節儉的年輕人為我所用吧!”有經驗的雇主都知道,總是設法節儉的員工同樣具備其他方麵的優秀品質,因為節儉的品德隻有最傑出的家庭才能培養出來。
一個人有能力掙到很多錢,但一年到頭下來剩不下一分錢,終其本質來說這個人的能力值得懷疑。銀行給一個人貸款時,或者人們拿錢去資助一個人時,通常都要考慮他的信譽度。如果他是一個不及時付賬的人,在理財方麵是個糊塗蟲,又有賭博的愛好,那麼他將很難贏得信任和支援。每個有頭腦的商人都知道,如果一個人不能控製自己,不能抵製花光每一分錢的**,甚至窮奢極欲,就不能把錢托付給他。一個不能管理自己錢財、花錢草率的人,僅僅滿足於謀生的人是不會有發展的。節儉可以體現一個人品質的卓而不凡,節儉不僅是創造財富的基礎,也是許多優秀品質的根本,厲行節儉對人的其他能力也有很好的助益。
普魯士曾經隻是歐洲一個很不起眼的小地方,卻做出過讓世人不得不對它刮目相看的壯舉。弗雷德裡克大帝命令普魯士人勤儉節約,甚至幾乎以極端的手段斂聚了钜額的財富,建立了龐大的軍隊。節儉最終成為普魯士建立偉大基業的有力武器,孕育了名聲赫赫的日爾曼帝國。法蘭西也是一個以節儉聞名的大國,她的國民把平時節餘下來的錢放進銀行。1870年,法蘭西遇到了幾乎是滅頂之災的大難,頃刻間被外**隊擊敗,而對近乎天文數字一樣的钜額賠款,法蘭西人民將他們平時節儉的積蓄統統獻給了國家,在極短的時間內付清了钜額賠款和戰爭費用。
“節儉並非吝嗇,而是節約。”此話一語道破了節儉的本質。有一個富人掙了許多錢,卻都被他鋪張浪費地花掉了,他的奢侈甚至成了媒體報道的新聞:匹茲堡的弗蘭克·福克斯先生在英格蘭大酒店裡用一張50美元的鈔票擦完臉後,把鈔票扔到地板上。然後他從兜裡那一摞5元和10元的鈔票中抽出一疊扔到吧檯上,說,“夥計,給我一杯酒,快點!否則我就買下整個酒店,炒你的魷魚!”
不用說,誰都會推測得到這個人後來的命運。
一個人如果丟掉節儉的本色而去效仿奢侈,最後的結果不可能是樂觀的。有個笑話說,一個擦皮鞋的人過著貧窮的生活,有一天,他花了一元錢去買彩票,想不到他竟抽到了大獎,那是一筆豐厚的獎金,有很多錢。這個擦鞋匠樂壞了,他整夜都睡不著,那筆钜額獎金使他想入非非,他想象他有了那筆錢以後花天酒地的生活。第二天,他興沖沖地去領獎,過河的時候,他將那個相依為命的擦皮鞋用的工具箱拋進了河裡,他想我現在是有錢人了,用不著出去蹲在路邊替人擦皮鞋了。就是工具箱掉進河裡的那一刹那間,他突然想起那張中獎的彩票就放在那個工具箱裡,這下一切又回到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