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營造自己 決定你的未來 > 2?控製情緒之閘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營造自己 決定你的未來 2?控製情緒之閘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2控製情緒之閘

人應該用理性的思想來指導自己,應該像調節水溫一樣控製自己的情緒。自製能將你的熱忱引向積極的方麵;而缺乏自製,怒火就像閃電,它可能擊中任何一方,它可能造成慘痛的後果。

焦慮比死神更厲害。

一天早晨,死神向一座城市走去,一個人問他:“你要去乾什麼?”

“我要去帶走100個人。”死神回答那人。

“太可怕了!”那人說。

“事實就是這樣,”死神回答他,“我必須這麼做。”

那人急忙跑去提醒所有的人,告訴他們死神即將來臨,叫大家提防著點。

晚上,那人又碰到了死神,他憤怒地質問死神:“你明明對我說帶走100人,可為什麼有1000人死去了?”

死神回答說:“我照我說的做了,我隻帶走了100人,另外900人被焦慮帶走了。”

有一種土灰色的小鼠生活在撒哈拉沙漠中,這種土灰色的小鼠學名叫沙鼠。沙鼠在小動物中和螞蟻一樣屬於勤勞的動物,一天到晚忙個不停,特彆是每當旱季來臨之時,沙鼠都要囤積大量的草根,以準備度過這段艱難的日子。因此,在整個旱季到來之前,人們都可以看到沙鼠忙碌的身影,簡直忙得不可開交,在自家洞門口進進出出,滿嘴都是草根。

但有一個現象令人費解,當沙地上的草根堆積如山,足以使它們度過旱季時,沙鼠仍然要拚命地工作,仍然一分鐘也歇不下來地尋找草根,並一定要把草根咬斷,運回自己的洞穴,似乎非要親眼目睹那些它們賴以為生的草根在它們眼前越堆越高,心裡纔會踏實,否則,便上躥下跳,焦躁不安地“嗷嗷”叫個不停。

而實際情況並非像沙鼠焦慮的那樣,沙鼠根本用不著如此勞累和焦躁。研究表明,這一現象是由於一代又一代沙鼠的遺傳基因所決定,是沙鼠出於一種本能的擔心。也就是說,擔心使沙鼠乾了大於實際需求幾倍甚至幾十倍的事。沙鼠的忙碌常常是多餘的,等於白忙活。一隻沙鼠在旱季裡需要吃掉兩千克草根,而沙鼠一般都要運回10千克草根才能踏實,結果是,大部分草根最後都腐爛了,沙鼠還得費力地把那些腐爛了的草根清理出洞。

在醫學研究領域,不少醫學專家打算用沙鼠代替小白鼠的試驗,因為沙鼠的個頭大,較之小白鼠更能準確地反映出藥物的特性。很遺憾,所有用沙鼠代替小白鼠的試驗都失敗了。因為沙鼠一到籠子裡就表現出不適的反應,它們在籠子裡到處找草根,連掉落到籠子外邊的草根它們也要千方百計叼進來。儘管它們在籠子裡並不缺草根,但它們仍然習慣於不踏實。

籠子裡的沙鼠豐衣足食,但它們還是一個接著一個地相繼死去,醫生髮現,導致它們很快死亡的原因是,沙鼠們冇有囤積到足夠的草根。其實它們並不缺草根吃,它們並冇有任何實際的威脅存在,但是它們的潛意識決定了它們極度的焦慮,這種來自心理的威脅使它們死亡。

心理上的焦躁是催生失敗的酵母,冇有耐心的人都不可能贏得最後的勝利,要想笑到最後,沉著和耐心是關鍵因素。

有一個故事說,一個農場主在巡視穀倉時不慎把金錶遺失在穀倉裡了。那是一隻名貴的金錶,這對農場主來說損失太大了,他遍尋不獲,急了,便在農場門口貼了一張告示,要人們幫忙尋找那隻金錶,懸賞100美元。

人們麵對重賞的誘惑,紛紛前來幫忙找那隻金錶,個個賣力地在穀倉裡四處翻找,無奈穀倉裡穀粒成山,還有成捆成捆的稻草,要想在穀倉裡尋找一隻金錶如同大海撈針。為了領賞的人們一直忙到太陽落山,可是他們連金錶的影子都冇見著。他們不是抱怨金錶太小,就是抱怨穀倉太大,稻草太多,他們一個個放棄了100美元的誘惑。隻有一個窮人家的小孩在眾人離開之後仍不死心,努力尋找,他已經整整一天冇吃飯,希望在天黑之前找到那隻金錶,解決一家人的吃飯問題。

天越來越黑,饑餓一陣陣襲來,小孩在穀倉裡堅持尋找,突然他發現一切喧鬨靜下來後有一個奇特的聲音,那聲音“嘀答,嘀答”地響著,小孩停止在穀堆裡翻找,他坐下來,耐心地聆聽。穀倉裡更安靜了,嘀答聲響得十分清晰,小孩循聲找到了金錶,得到了那100美元。

壞情緒是個性的負麵作用,它導致人焦躁、憂鬱,乃致心態的失衡,使你成為一個失敗者,就像人們常說的,他壞就壞在他的個性上。美國官方曾對美國各監獄16萬名成年犯人做了一項調查,結果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這些不幸的男女之所以淪落到監獄中,其中92的人是因為他們缺乏必要的自製。

一個人切忌有情緒失控和煩躁心理,煩躁和情緒失控會給一個人的社交活動造成壓力和障礙。人是社會活動的參與者,在社交活動中,交際者的情緒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人際交往場上不會事事順心,隨時可能發生令人怒髮衝冠或者不愉快的事情。如果一個人脾氣暴躁,一旦遇到煩心的事時,很可能會勃然大怒而破壞寧靜的心情;如果一個人多愁善感,遇到一點事就鬱鬱寡歡,那也很成問題,不管是怒火中燒,還是鬱鬱寡歡,你的壞心情勢必會極大程度地影響人際交往的順利進行。站在另一個角度講,你的對手也可能情緒失控,這樣麻煩就大了。

關羽被東吳孫權所殺,張飛在閬中得到訊息後,從早到晚地哭。他的部將們想拿酒來勸他,結果適得其反,張飛本來脾氣就暴躁,烈酒一下肚,他的脾氣更暴躁了。手下將士隻要有人犯了一點過失,他便命人拉出去鞭撻,活活打死不少人。他本人每天望著東方,切齒睜目怒視,放聲痛哭不已,

劉備也因關羽被害而暴怒,要興兵伐吳,趙雲勸諫:“國賊乃曹操,非孫權也。”劉備回答:“孫權害了我的二弟,我與他有不共戴天之仇,恨不得吃他的肉夷他的九族,才能解恨!”趙雲進一步勸諫:“漢賊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願以天下為重。”可是這樣深明大義的勸諫仍然不能說服劉備。

在閬中的張飛也跑去見劉備,抱著劉備的腳哭,要先主不要忘了桃園結義,再次點燃了劉備興兵伐吳的怒火,左右勸諫都無效,甚至學士秦宓因為勸諫差點被斬首,諸葛亮的奏摺也被劉備扔到地上。劉備決定發兵75萬伐吳,叫張飛回去組織人馬,臨彆時特彆叮囑:“朕素知卿酒後暴怒,鞭撻健兒,而複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今後務宜寬容,不可如前。”

張飛回到閬中,命手下的人三天之內製辦白旗白甲,三軍掛孝伐吳。第二天,兩員末將範疆、張達到張飛的帳中稟報說,三天之內無法籌措這麼多白甲白旗,需要寬限幾天。張飛此時的情緒很暴躁,聽了兩員末將的話後,大怒:“吾急欲報仇,恨不明日便到逆賊之境。汝安敢違我將令!”他命士兵把這二人綁在大樹上,每人各打五十鞭。打完以後,張飛用手指著這二人說:“來日俱要完備,若違了限,即殺二人示眾!”

兩員末將受完鞭答後回到營中商議,今天被打得渾身是傷,白旗白甲三日之內肯定也製辦不齊,與其他殺我,不如我殺他。張飛把兩員末將打了,回到營中,心中更是煩躁得神思昏亂,行動恍惚。他命部將拿來酒,和手下的人同飲,不覺大醉,臥於帳中。那兩員末將打探到訊息後,在初更時分,各人懷裡藏一把短刀,秘密地潛入張飛的帳中,謊詐說有機密事稟報,走到張飛床前。張飛睡覺有個習慣,就是睜著眼睛睡,那兩個殺他的人見他須豎目張,本來不敢動手,但是聽到他鼾聲如雷,纔敢走近前去,用短刀刺入張飛的肚腹,張飛大叫一聲死去。範疆和張達又割下他的首級,還帶了十幾個人一齊投奔東吳去了。

心理的平衡需要自製,自製是指引你行動方向的平衡輪。建設房子的人是藝術家;把房子拆掉的是買賣破銅爛鐵的舊貨商。如果你是一個滿腹牢騷的人,這個世界將不會樂於聽你訴說你的尖酸刻薄的“胡言亂語”。但是,如果你是一個友誼樂觀的人,這個世界將會很高興地聆聽你說的每句話。

改掉你喜歡吵架的脾氣,不要向彆人挑戰,不要進行冇有用處的爭吵。取掉你用來看生活的“憂鬱”的有色眼鏡,能使你看清楚生活中友善的明媚陽光。把你的“鐵錘”丟掉,停止敲打,因為你知道,生活中的大獎是頒給建設者,而非破壞者。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