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大帝我姐夫!苟苟苟出發咯! 第6章
-
聽到朱棣的話,徐輝祖沉默了。
他本不想對說,但看著朱棣認真的模樣,徐輝祖妥協了。
這些年,除了家人以外,真正能夠讓他完全信任的也就朱棣和李景隆,即便朱棣不是他的姐夫,他們也是很好的兄弟。
雖然一開始他解決朱棣是存了抱大腿的想法,但是這麼多年相處下來,相比於他未來的權勢和地位,他更看重朱棣這個人。
隻見徐輝祖微微歎了一口氣,而後看著眼前這個比自己大了幾歲的姐夫開口道:
“唉!少年怎會不想鮮衣怒馬意氣風發?可是如今的朝堂人整個徐家不得不低調行事,你冇發現這些年就連九江都收斂了嗎?”
嗯?
聽到他的話,朱棣也不禁陷入了沉思。
確實如此,當年李景隆可是應天城內出了名的花花公子,應天城內各大青樓幾乎都能見到他的身影。
可這幾年……他甚至冇在這些場所出現過。
可……這是為何呢,曹國公說起來也是他的表哥,自家父皇的親外甥,為何連他家都收斂了呢?
一時間朱棣迷茫了,他有些想不通。
於是他將目光看向了拋出疑問的徐輝祖,希望能夠從他的口中得出答案。
徐輝祖見狀也是微微歎息,而後看向朱棣緩緩開口道:
“因為武將對大明的影響在被削弱。”
此話一出,朱棣的瞳孔猛的一縮,他似乎找到了問題的關鍵所在,而就在這時徐輝祖再次開口道:
“如今大明天下一統,最大的敵人北元在前幾次的北伐戰爭中也元氣大傷,徹底失去了反攻中原的能力,而當年跟著陛下打天下的武將如今大多都老了。
年輕一輩中能抗鼎者也就傅友德和藍玉,而這些年陛下大肆分封藩王,軍權開始從武將手中轉移到藩王手中。
就好比姐夫你,燕藩坐鎮北平鎮守北疆,由姐夫你親自坐鎮,所以原本在北平鎮守的我家老頭子就順理成章得退下來了。
秦王,晉王雖然性格上有些問題,但不可否認他們都軍事才能都不遜於姐夫你,於是在陛下眼中,軍權掌握在自己的兒子手中自然要比在武將手中更加放心不是嗎?”
看著眼前陷入沉思的朱棣,徐輝祖再次開口道:
“自古以來,帝王之道在於平衡,文武相爭帝王才能掌控全域性,而和平年代武將往往威勢大減,以至於文武失衡。
如此局麵要想穩住平衡局麵你覺得陛下會怎麼做?”
聞言,朱棣沉思片刻後頓時眼前一亮,而後緩緩開口道:
“是藩王!父皇想用藩王取代武將的位置來壓製文官!”
見朱棣想通了關鍵所在,徐輝祖則是淡淡點了點頭,而後接著開口道:
“那如此一來,武將便成了被拔掉牙齒的老虎,而且功勞越大處境就越是尷尬。而空印案和胡惟庸案無不證明,陛下不是不會殺戮功臣,隻要陛下想殺,免死鐵券也不過是快廢鐵罷了。
皇帝發的鐵券是恩寵是榮耀,但你要真用到這玩意兒那可就是你對不起君上的信任了。”
臥槽!
朱棣是真冇想到這裡麵還有這麼多彎彎繞繞,不得不說,自家父皇是真會玩兒啊!學會了,學會了!
而想到此處,朱棣也終於理解到了武將的難處,那些殺才一個個被關在應天當繼續玩也是夠慘的。
“可是……我看藍玉挺跋扈的啊,完全就冇有你說得那種情況啊!”
而聽到藍玉的名字,徐輝祖也是冷笑一聲,而後緩緩開口道:
“因為藍玉是太子的人啊,與其說是太子的人,不如說藍玉是陛下特地留給太子的,因為太子以後繼位需要一個能夠鎮得住場子的武將。
而身為太子妻舅的藍玉無疑是最好的人選,所以隻要他不謀反,陛下就不會動他!”
如此一來,倒也是說得通了,難怪藍玉如此跋扈,自家老頭子還能容得下他。
而後看向徐輝祖的目光頓時有些複雜,就剛剛徐輝祖的這些話他就能看出自己這個小舅子絕非池中之物。
對於如今局勢對眼光甚至跟那個和尚有得一拚,若是將來真有機會能夠讓他一展胸中報複就好了。
隻見朱棣微微歎息,而後對著徐輝祖淡淡開口道:
“其實你可以放心的,即便都是武將勢弱我也會幫你的!完全冇必要藏著掖著。”
聽到朱棣的話,徐輝祖當即就破防了,隻見他破口大罵道:
“朱老四,你踏馬的可彆害我啊,你什麼身份,我什麼身份,還……還你幫我,你在讓陛下怎麼想?
一個大明第一武將長子,未來的魏國公,一個手握重兵坐鎮邊疆的藩王,我看你是嫌我這個小舅子死的不夠快吧!”
朱棣:你看你咋還急眼了呢?多大點逝兒啊,冇逝的。
隻見朱棣有些尷尬得輕咳一聲,而後緩緩開口道:
“咳咳!既然如此,我也就不強求你了,不過文職你就彆想了,到時候你和李景隆就在我帳下任個參將吧,我儘量不讓你們冒頭。
你可是我的小舅子,再怎麼樣我也不能讓你出事兒啊,而且現在連母後都走了,老頭子想殺人大哥也不一定攔得住,等大哥登基了你也就不用擔心了,大哥還是很仁善的。”
聽到朱棣的話,徐輝祖忍不住嘴角微微抽搐。
你要不要聽聽自己在說些什麼?
朱標仁善?
曆史上的洪武四大案,朱標一個人辦了三個,你管這叫仁善?
這怕是個妥妥的黑心芝麻湯圓啊!!!
不過這些話,徐輝祖也隻能在心裡暗暗吐槽,朱棣對於自己的這個大哥還是很尊敬的。
不過既然朱棣答應了,那他的目的也就達成了,到時候去北平混到北伐結束也就回來了。
還是那句話,苟住!苟到朱棣當皇帝甚至他大外甥朱高熾當皇帝。
反正有係統在,他有信心,隻要朱棣能當上皇帝,至少明初再也不會有英年早逝的皇帝。
永樂之後的每一代皇帝都有著他徐家的血脈,雖然係統會根據血脈遠近降檔。
但即便能夠活個五六十歲,對於大明後世的這些皇帝而言也已經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