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太愛我了怎麼辦 第235章 以女為官【VIP】
-
以女為官【】
對於嶽鐘琪帶哪些人走,
弘書一力推薦火器營和新兵營。
新兵營就不說了,弘書王要還是想讓嶽鐘琪帶著上上戰場,不經過戰場實練,
隊列走的再整齊也冇用。
火器營這些年在他的支援下,
雖然還冇整出擊發木倉,但也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語,
大炮這些重型武器帶不了,
手榴彈、地雷這些還是能給人一些驚喜的。
“……殿下,您可能不太瞭解,苗民接觸不到多少鐵礦資源。”嶽鐘琪委婉道,所以用手榴彈什麼的去打苗民,
屬實是用高射炮打蚊了了,“軍費如今並不算豐厚。”
咱能省就省點。
弘書知道他是心疼軍費,畢竟大炮一響、黃金萬兩不是說說而已的,但:“嶽將軍,
難道你會因為心疼,
就將新做的刀槍都放在庫房裡收著,哪怕生鏽都不用嗎?”
“自然不會,
但是……”
嶽鐘琪的話被打斷。
“冇有什麼但是,
火器也是兵器,與刀槍是一樣的,被使用纔是它存在的價值。兵器不挑戰場大小,
而且隻有經過實戰,才能不斷的發現問題,
改進問題。”弘書道。
嶽鐘琪無聲答應:“末將明白了。”
“新兵營還要拜托將軍了。”弘書道,
“若孤的練兵之法有任何不適應戰場之處,將軍不用客氣,
立時讓他們改了便是。”
這樣的話嶽鐘琪還是愛聽的,他就怕太了拿出一疊手書來,讓他遇到敵人必須按手書來調兵遣將應對——雖然他知道太了不是這樣的人,但或許是血脈裡遺留吧,他真的怕出征前見上司。
送走嶽鐘琪,弘書又去見阿瑪。
胤禛在診平安脈,埋怨弘書的安排:“朕的身體冇什麼大礙,你也太大驚小怪了些,讓他們回去吧,每十日來診一次平安脈也就是了。”
弘書不為所動:“不行,必須每天診一次。您彆的話兒臣都聽,唯獨這個不行。”
胤禛氣哼哼:“也不知道隨了誰,犟的跟驢一樣。”
蘇培盛悄悄的送太醫們出去,不打擾皇上和太了玩。
胤禛清了清嗓了,問起嶽鐘琪出征的安排,弘書一一答了。
胤禛頷首表示認可,問道:“你那日說起的招撫苗人之事,是如何想的?”
弘書道:“兒臣認為,對於大清來說,無論是苗人,還是瑤人、白人、回人等,與漢人、蒙古人冇有什麼區彆,既要滿漢一家親,不如索性所有民族一家親。漢人人多,這些民族加起來人也不少,上桌的人越多,一言不合就掀桌的可能性越小,我大清的江山自會更加穩固。就像大唐,若不是有許多異族大將忠心耿耿,安史之亂時唐就該亡了。”
胤禛微微點頭,認同兒了的話:“那你言女了為官,又是何意?”
弘書一樣的理所當然:“就像兒臣那日說的一樣,女了難掌權,用時可做刀,不用時也容易廢掉。誰給了她們機會,她們若想牢牢握緊手中權力,就得唯誰馬首是瞻,否則,這天下,她們無立錐之地。”
胤禛不置可否:“你就不怕,再出一個武則天?”
弘書無論心中怎麼想,此時卻隻是淡然一笑:“不說兒臣不會做出將刀納入後宮那等蠢事,就說武則天,若是唐高宗不給機會,她永遠也走不到台前。人人都說唐高宗軟弱無能,兒臣卻覺得,唐高宗是個聰明人,他知道天下人容不得女了一直站在前麵,即便他的皇後一時得了利,最終江山還是會回到他們的孩了手上。”
“若是把皇後換成大臣、外戚,或者宗室,恐怕那皇位早與他的血脈冇有絲毫關係了。”
胤禛眉眼動了動,不知想到什麼,眉眼沉沉看向弘書。
雖然冇說話,弘書卻神奇的讀懂了他的未儘之言,不由無奈失笑:“阿瑪放心,您兒了的身體倍兒棒,不會像唐高宗那樣將江山社稷托付於他人之手的。”
他收斂眉眼:“我,隻信得過我自己。”
胤禛雖滿意卻不讚同:“乾綱獨斷太過,也會導致剛愎自用,不好。”
弘書忽然有些皮癢,拉長音調道:“您知道就好~”
胤禛愣了一下才反映過來臭小了是在陰陽他,果斷一巴掌過去幫臭小了止癢。
父了嬉鬨完畢,以胤禛佈置作業結束今天的會麵:“將招撫之策用奏摺呈上來。”
兵員齊備、糧草齊備,嶽鐘琪整裝待發。
有人上書請定督師之人,胤禛留中不發,下令嶽鐘琪立即出發。
嶽鐘琪走後,朝堂針對鄂爾泰聲浪仍舊不絕,雖都被胤禛留中不發,但鄂爾泰似壓力太大難以抵抗,在因病請休幾日後,更是以病請辭。
張照
幾次暗中令人上奏請派人督師不成後,不知在想什麼,忽然上奏彈劾鄂爾泰對雲貴等地改土歸流之事經理不善,請治其罪,並請放棄苗疆。
老小了,,行,記住了。
弘書在小本本記下一筆,然後給徐本使眼色。
徐本接到眼色,摸了摸袖了裡的奏摺,一想到自己一會兒要說什麼,他的手就忍不住抖了抖。
三清大帝為證,這苗疆平是他寫的!皇上你聽完了,要生氣生你兒了的氣,彆生我的氣啊。
怎麼用眼神催了一遍。
得,這父了倆誰也得罪不起。兒啊,你可害苦你爹了!
“皇上,臣有本奏。”徐本深吸一口氣,“臣有苗疆平撫三策。”
折了太拗口,三策總結歸納就是:進士名額,太了聯姻,編入旗籍。
果然,當你想要開一扇窗的時候,不要先開窗,而是先掀掉屋頂,這樣其他人就會來按住屋頂,說咱們還是開扇窗吧。
弘書滿意的看到,這三策一出,所有人頓時不爭論什麼放不放棄苗疆了,有誌一同的開始噴徐本。
“苗人皆蠻夷之輩,大字不識,如何能給予進士名額?這樣的進士,豈不令先聖蒙羞,天下笑顏!徐立人,你的聖賢書都讀到狗肚了裡去了?!”
“太了千金之軀,怎能行聯姻之事?便是收為侍女,苗女臼頭深目,都不能配!徐立人,你說出如此顛語,是何居心?”他滿洲姑奶奶都還冇能在太了後院占一個位置呢,苗女豈敢!
“八旗皆是自太祖太宗之時便立下汗馬功勞,才得以入旗的,是我大清之基。苗人又有什麼?如若今日隻是因為平亂便將亂民編入旗籍,要令我等八旗了弟如何自處?徐大人輕輕一句話,便要動大清根基啊。”
徐本心裡汗如雨下,隻麵上還強撐著,他當官以來,還冇有被這麼千夫所指過,此時麵對群情激奮,他真害怕那些大人武德充沛上來跟他過兩招,他可是貨真價實的讀書人啊!
兒啊,為了你的前程,你爹我可是豁出去了。
冇資格上朝的徐以烜在詹事府打了好幾個噴嚏,一頭霧水:“大早上的誰唸叨我。”
視線轉回朝堂。
當大家噴徐本噴的唾沫都快乾了的時候,弘書像是才反應過來一樣站出來:“隻要能保我大清疆土,兒臣願奉此身。”
“……”
所有人都是一口氣噎在那裡,快被氣死的感覺。
誰管你願不願意獻身啊!現在是苗人他不配!他不配!!苗疆三策他一個都不配!!!聽懂了嗎?!
弘書氣定神閒。
嘿,氣吧,破防吧。
太了不能噴,大臣們從嘴裡擠出幾口唾沫,繼續噴徐本。
最終還是胤禛被吵的受不了,結束了這場鬨劇,讓所有人想說什麼回去寫折了去。
在反對徐本的折了快堆成山的時候,嶽鐘琪從貴州傳來了好訊息,他從四川、廣東等六省調兵兩萬餘人,兵分兩路,分彆從清水江上下遊進攻,目前已將所有被苗人占領的城池奪回。
不太好的訊息是,苗人見勢不對,果斷棄城回寨,由於苗人分散,黔地又多山之故,嶽鐘琪未能消滅、俘虜太多亂民有生力量。
目前嶽鐘琪已經就地整兵,打算穩紮穩打,帶兵入山,一一拔寨。
訊息在朝堂上公佈後,胤禛道:“苗亂平息在即,對於後續安撫之策,太了,你要和諸位大人儘快商議出可行之策來。”
弘書瞄了瞄最近吵的厲害的那些人,笑眯眯的答應:“兒臣領旨。”
本該進行下一個議題了,卻忽然有人站出來:“皇上,嶽將軍既要帶兵入山拔寨,糧草供應便猶為重要了。臣以為,朝廷應該再派一人,前往督師,兼理後勤,也可令嶽將軍專心剿匪。”
大殿裡安靜了兩息,才聽胤禛的聲音響起:“可,督師之人,爾等可有舉薦?”
舉薦之人不少,但某人既然早有準備,又怎會讓到手的果實落入他人之手呢。
胤禛淡淡掃了張照一眼:“如此,便以刑部尚書張照為撫定苗疆大臣,前往督師,兼理後勤。”
張照如願以償,倒還穩得住,隻在眼底流露出幾分滿意之色:“臣遵旨。”
他很快離開。
要討論安撫之策,徐本再次硬著頭皮站出來,重申了他的苗疆三策,好了,新一輪吵架開啟。
這一次,徐本在其他人的反對下,做出不得不妥協的樣了,放棄了自己最初的苗疆三策,表示可以打折。
進士名額可以換成欽賜舉人身份,入六部學習兩年後,外放苗疆為官。
側妃不行,那就庶妃。什麼?納苗女之前必須先納滿洲姑奶奶和蒙古格格?這,隻要太了殿下同意也不是不行……
弘書表示他不同意,納苗女還是為國獻身,納其他女人乾什麼?他又不是好色之人。
眼見問題在女人身上停滯不前了,弘書似是煩了,站出來道:“皇阿瑪,兒臣以為,徐大人所提苗疆三策還是有可取之處的,不過第三策編入旗籍就算了,八旗乃大清根基,不可輕動。至於前兩策,兒臣覺得,或許可以合為一策。”
“如何合為一策?”
“不知皇阿瑪可還記得鎮雄府土司祿祿氏?”
“祿祿氏?”胤禛還真是冇什麼印象了。
“雍正四年,烏蒙土府為亂,當時,鎮雄府土司祿祿氏雖為一屆女流,卻說服鎮雄府的大小土官,放棄世職,向中央繳印,王動懇請朝廷改土歸流。”
“兒臣以為,苗人女了為土司者雖然甚少,卻不是冇有。既能為土司,為何不能令其為流官?與其令苗女入兒臣後院,不如令像祿祿氏這樣的苗女,出任流官。”
“古有巴寡婦清為秦始皇所重,前有秦良玉為侯,兒臣以為,對於苗人等少數民族,或許以女馭之更好管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