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空間站肯定要登月造基地啊 第27章 起飛,低空經濟
晨曦微露,星城新建的“蜂巢”綜合交通樞紐在薄霧中逐漸顯露出龐大的輪廓。
銀灰色的金屬外殼在初升的陽光中反射著冷冽的光澤,頂層平台上,一架流線型的飛行器如同歸巢的銀燕,輕盈地滑入專屬泊位,磁流體主動懸掛係統幾不可聞的低頻嗡鳴如同巨獸平緩的呼吸,瞬間撫平了著陸的震動。
平台外側巨大的“林氏星梭”logo在晨光中熠熠生輝。
李強,這位“蜂巢”樞紐的首席機械師,正用力擦拭著機身上“星梭-ii型量產0001號”的銘牌,手指感受著金屬特有的冰涼和光滑。一夜通宵的極端環境測試已經結束,冰冷的儀表盤資料已經轉化為他腦海中鮮活的記憶——模擬零下40度雪域高原的寒霜在舷窗凝結,50度沙漠烈日的暴曬讓外殼燙手,穿越虛擬雷暴雲層時的劇烈顛簸……最後安然返航。
“穩!真他孃的穩!”
他對著旁邊同樣熬紅了眼的年輕助手咧嘴一笑,臉上除了疲憊,更多的是自豪:
“這鐵鳥,經得起折騰!看見沒,這纔是咱們‘磐石’精神的新翅膀!”
三天後。
“蜂巢”樞紐頂層觀景平台。
沒有炫目的聚光燈,林風就站在那架剛剛經曆風雨洗禮的0001號星梭旁,深灰色的工裝沾著幾縷晨霧的濕氣。
台下,記者們架好裝置,眼神裡充滿了期待。
“星梭,不是飛在雲端的幻想,它是縮短的地平線,是城市的脈搏。”林風的聲音在清晨微涼的空氣中顯得格外清晰沉穩。
他沒有按按鈕,隻是一揮手,一幅巨大的全息投影便優雅地展開在星梭上方。畫麵不再是冰冷的解剖圖,而是動態的、充滿活力的城市景象交織著技術核心。
“看這老爺子。”
畫麵聚焦一位頭發花白的老教授,他正小心翼翼地坐進一架嶄新星梭-ii型後座的老年專用加強版座椅,寬大的安全帶自動貼合,氣囊包覆更厚實。
“星梭-ii的安全骨架,用的就是你們腳下那座‘磐石’超級堡壘的筋骨。”鏡頭瞬間穿透外殼,展示隱藏在流線造型下的蜂巢狀複合裝甲結構,“更輕了,卻更扛得住衝擊。”
畫麵切到殘酷的碰撞測試現場,一架滿載模擬人的星梭以極高的速度撞向障礙,劇烈的變形止步於乘員艙外圍,內部的力反饋假人牢牢固定在座椅上,頭部位移微乎其微。
林風的聲音帶著一絲沉重,“安全,不是標簽,是刻進骨子裡的承諾。”
畫麵切換,城市高樓林立的峽穀間,一架星梭靈巧地鑽入“風箱”。
強風讓氣流可視般扭曲,機身微微晃動。但艙內畫麵令人驚歎:一位孕婦靠在舒適座椅上,手捧著一杯溫水,水麵紋絲不動,她正和身旁的丈夫輕聲說笑。
“磁流體主動懸掛20,像章魚的觸手,瞬間吸掉不該有的顛簸。”工程師在旁解釋道,“不是沒風,是風來了,也難擾一杯溫水。”
顯然,孕婦的笑容比任何解說都更有說服力。
鏡頭拉遠。
數百架星梭如同有生命的銀色魚群,在虛擬城市的三維網格中快速穿梭。沒有碰撞,沒有擁堵,一切井然有序。
“這要感謝我們的‘隱形指揮家’——星璿。”林風示意大家看中央無形的資料流,“它預判每一條航線,協調每一次避讓。未來城市的天空,不是混亂的戰場,而是高效流動的血脈。”
最後。
畫麵定格在“蜂巢”樞紐內部。
星梭起起落落,無縫接駁下方繁忙的磁懸浮入口、地下超高速環線站點,樓內咖啡館飄香,小型診所有序運作。
“星梭不是孤立的飛鳥,”林風總結,“它紮根在‘蜂巢’這樣的節點裡,與地麵、地下一起,織成一張溫暖的、兜住所有人便利的生活網。”
…………
星梭-ii的量產猶如在星城平靜(或說是擁堵)的湖麵投入巨石,漣漪迅速擴散至每一個角落。很快,它不再是新聞裡的概念,而是浸透進千家萬戶柴米油鹽的日常:
星城中心區,摩天大樓頂層,輝煌投資總裁馬天明揉著發脹的太陽穴坐進等候在停機坪的豪華星梭。
“星璿,直接回一號院。把北灣區收購案的總結報告,難點標記。”他閉目靠在按摩座椅上吩咐。
艙門關閉,星梭無聲升空。下方是早高峰蠕動的車流。
“馬總,航線已優化,全程28分鐘。報告摘要及關鍵風險點已投影。”星璿溫和的聲音響起。
馬天明睜開眼,麵前懸浮的光屏流淌著關鍵資訊。
他拿起平板快速批註,舷窗外壯麗的雲海成了他的書房背景。
落地時,他精神抖擻地走出艙門,對助理道:“省下的兩個小時,剛好約了趙董午餐,時間充裕多了。”
助理看了一眼老闆舒展的眉頭,暗自感歎這“空中時間”的價值。
舊城區狹窄的巷子深處,突然傳來驚恐的呼救:“張大爺!張大爺你怎麼了?!”
鄰居破門而入,發現老人臉色慘白,捂著胸口倒在地上。
兒子張偉手抖得厲害,用最新款的星城通app按下“急救蜂”標誌。
不到三分鐘,刺耳但劃破生死界限的蜂鳴由遠及近!一架紅白塗裝的急救星梭竟如神兵天降,精準懸停在巷口上方三米處!
艙門開啟,兩名急救人員抓著繩索索降而下,熟練展開折疊擔架,行動式eo生命支援裝置瞬間啟動!
星梭平穩升空,如離弦之箭般衝破城市的阻隔,直撲中心醫院樓頂。
12分鐘後,張大爺被推入手術室。
主刀醫生看著急救資料,感歎道:“再晚五分鐘,神仙難救。這條‘生命線’,是用星梭速度搶回來的!”
夜晚,星城赫赫有名的南門夜市“老張記牛肉麵”攤位前人頭攢動。
老闆老張換下沾滿油星的圍裙,在攤旁水龍頭匆匆洗了把手,走到角落裡一架停靠的銀灰色星梭(共享貨運基礎版)前,麻利地輸入驗證碼。
艙門開啟,裡麵整齊碼放著七八個大型保溫外賣箱,散發著誘人的孜然香味。
“‘飛天烤串號’,巡邏!”他對著攤位喊了一嗓子,利索地坐進駕駛位。
隨著引擎低鳴,星梭輕盈升空。
不到二十分鐘,不同高檔小區的臨時停機坪上,住戶們開啟共享儲物櫃,拿到還燙手的烤串、新鮮出爐的牛肉麵,以及一小罐老張秘製辣椒油。
女兒週末回家吃飯,得意地展示新辦的大學圖書館借書證:“爸!下學期住宿費我都自己掙出來啦!就靠你這‘飛天麵館’分紅!”
“什麼分紅,學費交齊才最實在!”老張一邊烤串,一邊嘿嘿笑著,油膩的圍裙上,嶄新的星梭基礎飛行執照徽章在夜市燈光下閃閃發亮。
在星城另一端,軟體工程師王磊結束了在臨市分公司為期兩天的封閉開發。
過去這意味著至少三小時疲憊不堪的地麵交通:公交、地鐵、高鐵換乘。現在,他輕車熟路地走進臨市新建的二級“蜂巢”樞紐,刷臉驗證。
一架標準的通勤版星梭停在他麵前。
坐進寬大舒適的座椅,設定好目的地——星城自己家所在的社羣樞紐站。
星梭平穩升空,進入指定高空通勤走廊。
王磊設定好哄鈴,安心地閉上了眼。
一個多小時的車程變成了45分鐘的旅途小憩。
落地時,精神飽滿的王磊順路在社羣樞紐新開的便利店買了些新鮮水果回家。
“老婆!省下時間接了個線上優化單子,剛打過來的定金,週末帶你和妞妞去吃好的!”
他晃著手機,笑容滿麵。
星梭的翅膀,悄無聲息卻無比深刻地改變著星城的心跳頻率:
早高峰那令人窒息的車流長龍,肉眼可見地“瘦身”了。
地麵主乾道的平均車速提升了近一倍,地鐵高峰期沙丁魚罐頭的場景不複存在。
天空不再空曠,一道道穩定的星梭航線如同在蒼穹中刻下的銀色脈絡,高效地為城市“輸血”。
“蜂巢”樞紐周邊地塊的價格如同坐上了火箭。
圍繞樞紐興建的商業中心人流如織,“空中廣告位”成了稀缺資源,單次投放價格震驚業內。
新的產業如雨後春筍:專門的星梭外觀清潔養護、非高峰期的共享飛行管家、星梭配套餐食速遞……新職業不斷湧現,城市的經濟脈絡前所未有地活躍。
老舊社羣頂樓,原本堆砌雜物的空間被清理出來,安裝了標準起降平台。
巷口不起眼的報刊亭旁,新增了帶有恒溫功能的“星梭快遞櫃”。
城市不再僅僅橫向“攤大餅”,而是開始向三維空間“向上生長”,每一寸空間的價值都被重新發掘。
新的《星城低空空域管理條例》新鮮出爐,各種細則引發熱議。
雖然星梭儘力降噪,但仍有靠近主要航路的居民投訴,要求調整航線或進一步降低噪音。
保險公司也忙壞了,緊急推出針對各種情況下的“星梭-物”“星梭-第三者(含地麵)”碰撞險種,複雜的保費計算模型讓精算師們頭痛不已。
一些傳統地麵交通從業者,尤其是計程車和短途貨運司機,聚集在市政廳前表達憂慮。
林風回到家,夜色已深。
客廳隻留了一盞溫暖的落地燈,光線柔和地灑在茶幾上。
那裡攤開著一張色彩濃重的兒童蠟筆畫:背景是幾座歪歪扭扭但頗具童趣的大樓(顯然代表蜂巢樞紐),大樓四周有許多帶翅膀的小房子(星梭),這些“小房子”正奮力地飛向畫紙頂端那個大大的、塗成黃色的月亮。月亮上站著一個穿著長裙的火柴人(明月),地上則是一個高舉雙手歡呼的小人(曉月)。圖畫一角,是稚嫩得有些歪斜的鉛筆字:“爸爸的船船,送媽媽快回家!”
林風的心尖彷彿被這稚拙的畫作和簡單的心願輕輕戳了一下,一股暖流夾雜著酸澀在胸腔彌漫開。
他彎下腰,在女兒熟睡的小臉上印下一個輕柔的吻,替她掖好被角。輕輕拿起那張充滿童真的畫,林風走到寬闊的露台上。
露台夜風微涼。
腳下,星城依舊燈火輝煌,無數星梭的航跡燈如同發光的梭子,在夜空中編織著密集而有序的網路,流光溢彩,勾勒出未來城市的呼吸。
遠方,“蜂巢”樞紐龐大的身形在夜色中巍峨矗立,那不僅是交通樞紐,更是星城新生的翅膀。
“林總,這是‘蜂巢’二期的深化設計圖,以及‘雲頂苑’空中社羣的初步規劃,請您過目。”助理悄無聲息地出現在露台門邊,遞上光屏。
畫麵展開,充滿了科幻的想象力:
星城的核心區域,不再是一棟或兩棟巨大建築,而是由十座形態各異卻功能互補的“蜂巢”塔樓構成,它們之間由空中連廊巧妙勾連,構成一個龐大、複雜、卻又充滿秩序美感的立體城市骨架。
最下方,是深入地底的磁懸浮快速乾線網路;
中間,是分層設計的星梭公共航線快速通道和私人通道;
而在這些高架路網之上,在蜂巢塔樓的頂端,竟然設計了大片的空中花園、學校、社羣中心、乃至飄著嫋嫋“雲氣”(環境模擬)的住宅樓——“雲頂苑”的名字由此而來。
規劃說明寫道:“徹底解放地麵空間,打造垂直生態花園城市。”
林風凝視著螢幕目光深邃,壯麗的圖景彷彿已在眼前鋪開,這讓他想到前世看過的那些科幻電影,沒想到科幻照進現實,來到這個世界不到20年,這樣的城市,竟是被自己一手打造而出。
真是令人震撼的未來之城,
然而,一絲不易察覺的陰影掠過心頭——那份秘密報告上的內容再次浮現腦海:
那架被入侵控製的星梭最後傳回的引擎內部監控畫麵,幾縷異常的黑煙冒出,還有安全部長低沉的彙報聲——‘確認存在未知訊號入侵意圖,手法前所未見。
目標是破壞,而不僅僅是乾擾。’
“安全預算,追加40,不走常規流程,從我的特彆研發基金撥付。”林風的聲音突然打破露台的寧靜,帶著不容置疑的冷冽,
“通知深空裝備部和星璿安全中心核心團隊,一週內我要看到‘神經介麵-星璿’雙因子生物加密方案的詳細測試報告。星梭的方向盤,必須絕對、且唯一地掌控在信賴的人手中。”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手中女兒的那幅畫,聲音緩和下來,卻更顯沉重,“還有……下一代星梭,無論哪個版本,都給我強製預留‘緊急避險模組’的物理空間和介麵標準。不光是彈射座椅,我要的是……一個能硬抗高空墜落和小規模爆燃的獨立生存艙。”
他無法忘記想象中曉月如果遭遇危險時的恐懼。
他再次仰頭望向深沉的夜空,星梭的航燈如同無數流動的星辰。
星梭的翅膀已經張開,人類正前所未有地將自己的生活空間延伸向第三個維度。
這場靜默的低空革命,編織的不隻是便利的交通網路,更是在蒼穹之下,為人類文明鋪設了一條壯闊而又步步驚心的全新邊疆,而守護這條邊疆的重任,重重地壓在了林風這位開拓者兼守護者的肩頭,容不得半分閃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