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走在諸天 第25章 原來是舊相識
在封建時代,哪個兵種最常見?
槍兵!
訓練簡單,而且便宜。
沒錯,這就是理由,價效比高。
一根長棍套上個槍頭就是長槍,甚至簡陋點了一根木棍削尖了也能當做長槍。
當年陳勝吳廣起義,斬木為兵,就是把一根木頭削尖當做長槍用。
訓練簡單到四個動作:插紮刺叉。
江湖上有個說法:日棍年刀,一輩子的槍,寶劍隨身藏,
那是對武林高手的要求,不是對士兵的要求。
說白了,士兵在戰場上就是一個消耗品,隻要武功沒有高到一個離譜的地位,那在戰場上練30年劍法的人也可能被練三天的人一槍捅死。
所以上戰場很多時候並不需要你掌握如何高明的武技,隻要你掌握基本武技就行。
等你上了戰場你就會發現,隻要你不是項羽,呂布這種絕世猛男,隨時都可能死掉。
所以曆朝曆代槍兵永遠是所有兵種當中最常見,也是比例最大的。
此時,在一處小平原上,有兩方人馬在對峙,其中一方就是槍兵,或者說是長矛兵。
他們就是被解救出來的奴隸,宋天明本著自力更生原則,從中選出三千人,給他們配上一杆長矛,進行簡單的訓練之後,讓他們負責管理解救出來的同胞們。
當初唐老三還特意問過宋天明,這樣做是否有必要,畢竟有他們克難軍保護,不怕任何敵人。
宋天明的回答是非常有必要,人一定要看自己,不是自己的力量,總有一天會離開自己,而戰勝困難的最終隻有自己。
這不,今天就用到了。
對麵的是東江鎮的人,也就是皮島的人,為首的正是毛文龍的侄子毛承祿。
皮島在盛京城是安插有探子的,那邊發生的事情他們也收到了訊息。
起初他們是不信的,不信這個世界上有這麼牛*的人,敢去盛京這個韃子的腹地打韃子的臉。
然後越來越多的訊息傳來,由不得他們不信。
由於隻知道這股人馬火器犀利,其他的一概不知。
他們想拉攏也無處下手,隻得暗暗羨慕。
他們也想搞一支這麼牛叉的火器隊伍,但是沒有條件。
火器不是誰都能用得起的,鬼知道這股人馬是各方神聖,竟然會如此豪華。
跟滿清敵對的勢力中就隻有大明有這個實力,但大明朝堂的諸公可不捨得花這麼多錢。
所以,這是何方神聖呢?
陳繼盛和劉興治等皮島高層保持高度關注。
隨後,有訊息傳來,那方人馬往東而來。
陳繼盛大喜過望,派毛承祿領兵歡迎。
在他想法裡,那方人馬必然是缺少補給,這時候提供幫助那就是雪中送炭,後麵好處少不了。
隻是風雲突變,人沒接到,卻接到那方人馬被八旗軍圍困的訊息。
這下危險了,但隻要突圍出來就好。
毛承祿停軍不前,小規模的韃子騎兵他還有信心應付,這麼大規模的他就麻爪了。
沒有立馬退走,那也是抱著僥幸心理,萬一那方人馬突出來呢?
結果等啊等,等了三天,訊息依然是被圍困的水泄不通。
毛承祿徹底放棄了,在他印象中沒有人能夠被圍困在山上不崩潰的,馬謖就是最好的例子。
他現在要做的是趕緊回皮島,不然很容易被八旗軍的騎兵追上,來個摟草打兔子。
在他做好準備要撤退的時候,突然間得到訊息,前麵出現大量的人。
毛城路那一瞬間嚇了一跳,以為是被八旗軍的人發現了,人家出動兵馬上來要乾他。
趕緊下令結陣,做好防守準備。
然而遲遲不見對方發動攻擊。
重新讓人打探訊息,這才發現原來不是八旗軍。
原來是被那方人馬解救出來的漢人奴隸。
看到這些衣衫襤褸,但是麵色有點鴻運的青壯(因為老少都已經經不住韃子的摧殘),毛承祿心裡有個想法。
毛文龍死後,由於幾方人馬爭權奪利,很多人都離開了皮島,損失了大批人,包括他的手下。
在皮島這種邊遠的戰亂之地,他可知道這裡的生存法則就是強者生存。
如果能把這些人馬收為麾下,那自己的勢力將大大的增強,未嘗不能成為第二個毛大帥。
於是毛承祿動心了。
雖然他隻帶出了三千人馬,但他們都是有經驗的老兵,他覺得可以控製住這些人,雖然這些人人數都快到2萬人了。
他現讓手下擺開陣勢先給對方來個下馬威,然後再派人勸降,像這種被解救出來的人,相信隻要給他一個去處,那事情就簡單多了。
但事情卻出乎他的意料。
麵對他擺出的陣勢,對麵的人也很快擺出一個陣勢。
雖然對麵隻有長槍手,不像己方那樣,刀槍棍棒,斧鉞刀叉都有,但對方排成整齊的佇列,還真是有一股氣勢。
看到對麵的氣勢,毛承祿又驚又喜。
真的是對方不是善茬,真要打起來自己能獲勝,但絕對損失不小。
喜的是對方不是善茬,有這個基礎在,很容易就能夠拉出一隊精兵。
“去,去勸降他們,隻要他們能投降,隻要在我之下的,什麼官位任他挑選,金條美女大大的有。”
“將軍,這個條件是不是太過於豐厚?”
“他們值得!”
“是。”
隻是毛承祿沒想到,屢試不爽的封官許願**失效了。
“將軍,對方說他們隻聽克難軍的。”
“你沒告訴他,那個克難軍已經被八旗軍圍困三天了嗎?今天是第4天,想必已經被八旗軍剿滅了吧。”
“末將告訴他們了,但是他們相信克難軍一定能夠打敗八旗軍的。”
“荒謬,告訴他們,投靠我還有一線生機,不然的話,等八旗軍殺過來就是他們的死期。”
結果就是他們兩方人馬進行了對峙。
整整一天的時間,他們既不前進又不後退,僵在那裡。
直到後麵一陣馬蹄聲打破了氛圍。
“是騎兵團,我就知道克難軍不可能被打敗。”
被解救的同胞們都歡呼起來,自從毛承祿告訴他們訊息後,他們可是一直擔心,直到現在看到騎兵團,他們懸著的心終於可以放下來了。
而皮島的人看到到來的騎兵不是八旗軍,心中的那口氣先是鬆了下來,然後又提起了。
“這是什麼情況?”
王老五詢問。
然後就有人把情況一五一十的告訴他。
王老五將目光看向對麵。
“皮島毛承祿,原來是舊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