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走在諸天 第44章 潛龍在淵
自將軍大人收複他忠誠的皮島後,時間已經過去十年了。
也就是說,毛文龍已經死去十年了。
在皮島折服一個冬天後,在悄然壯大的克難軍開春就開始了征服模式。
不因為某些不可說的原因,目標不是滿清,而是隔壁的朝鮮。
朝鮮這個國家,在後世之所以這麼讓人討厭,它的根源早就存在了。
說白了就是國土狹小,資源匱乏。
在封建時期朝鮮實行的是兩班製度(具體情況可以去快某看盧克文關於朝鮮兩班製度的介紹),國王成為擺設,那些由開國初期文武大臣組成的少數貴族控製大部分的資源,世代壟斷,就成了兩班製度,過得好的就隻有少數的上層人,大多數的平民百姓們過得生活那是相當的艱苦,衣服都沒有幾件,很多人都是穿著短短的衣服出門的,有很多老照片看了都讓人臉紅,更不用說老人一到六十就被認為是累贅,就送上山等死,南棒還特意將其申遺,簡直不知所謂。
其他的事情不勝列舉,所以說與其說是征服,還不如說是解放。
此時的朝鮮還沒從豐臣秀吉攻打朝鮮的事件完全的恢複過來,李瞬臣這個最後能打的將領也沒了,隻剩下一幫世代壟斷的酒囊飯袋爭權奪利。
而且滿清阻隔了跟大明王朝的聯係,已經沒辦法支援它了。
所以在以原克難軍為骨乾,吸收了其他皮島軍的新克難軍登陸朝鮮後,事情就變得簡單了。
崇禎三年,三萬克難軍從仁川踏上朝鮮,開始了第征服之旅,失落的漢朝朝鮮四郡遂歸於一統。
克難軍所到之處,民眾竭誠歡迎,真可謂占儘天時,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
最主要是那些民眾已經苦高層久矣,克難軍在他們看來就是來解救他們的天兵天將。
其次就是克難軍戰鬥力爆表,朝鮮根本無法抵擋。
隨後克難軍軍兵分三路橫掃朝鮮半島。
一個月的時間,在其他勢力還沒有反應過來之前,朝鮮半島全境收複。
朝鮮王族以及兩班製度下的受益者全部被抓起來充當勞役。
沒有殺他們是因為要物儘其用,他們享受了這麼多年,殺了他們反而是便宜了他們。
隨後開啟倉庫,用倉庫裡的物資收買底層朝鮮人民的民心。
數月之後,朝鮮民心儘附,不知有王族,更無論大臣。
隨後,在鴨綠江邊對上滿血的八旗軍,克難軍一萬對戰五萬滿洲鐵騎,血戰竟日,滿洲鐵騎未能突破克難軍防線,死傷相藉,鴨綠江被染紅。
滿洲騎兵最終退去,此戰滿洲損失騎兵上萬,克難軍損失不到五百。
此後,以鴨綠江為界,滿洲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抱怨。
宋天明因為一些原因也不再大規模進攻滿洲,隻以小股騎兵騷擾。
克難軍隨後進入大基建時代,發展軍事工業和造船業,不過朝鮮人不能靠近核心技術,全部由華人掌握。
隨後將窮瘋的朝鮮平民組織起來,經過一番訓練後乘船東渡扶桑,以九世之仇猶可複也為口號攻打扶桑。
在這個途中順手滅了,還沒成長起來的神龍島,救了毛東珠和蘇荃,揚了洪安通。
登陸扶桑後,先是克難軍擊破敵軍,隨後朝鮮仆從軍跟上,擴大戰果。
同樣是所向披靡,扶桑麵對全員熱武器的克難軍根本就不是一合之敵。
佔領之後,克難軍收繳金銀珠寶以及書籍字畫這等高價值物資,剩下的糧草之類全部由朝鮮仆從軍收繳送回朝鮮本土。
最重要的就是俘虜,他們成了賢者之石。
剩下的扶桑女人,長得年輕漂亮的,全部由克難軍接收,其餘的依然是由朝鮮仆從軍處理。
當第一批朝鮮仆從軍帶著繳獲的物資以及扶桑女人回到家鄉後,其他還處在觀望的朝鮮平民頓時瘋狂了。
於是朝鮮仆從軍向吹氣球一樣迅速壯大,打折報仇的口號登入扶桑,搶錢搶糧搶女人。
一年後,扶桑儘沒。
這個期間想要投降的扶桑貴族全部被熱情的朝鮮仆從軍拒絕了,想打但也隻能打得過朝鮮服從軍,麵對克難軍的火槍火炮,就連什麼甲賀伊賀之類的高手最終也隻能飲恨西北。
宋天明給這個期間有功績的朝鮮人分封土地,瓜分了東東瀛,至於原住民,男的已經成為賢者之石了,果然不在神州大地這個限製就沒有那麼多,讓宋天明的賢者之石補充損失後還略有盈餘。
至於這個期間朝鮮也損失慘重的事實他忽略不見。
宋天明帶著成長起來的海軍,一路南下佔領夷洲,改名寶島,打敗周邊的海盜成為東亞最大的海上勢力。
隨後跟某些江南的官員勾結,從各地吸收流民,填充寶島。
將軍工產業轉移寶島後,全部精力集中到東南半島。
隨後就是不斷的利用荷蘭、西班牙這些歐洲人的觸手不斷磨練海軍。
另一邊也開始佈局神州,組建情報網路,隨時掌握動態。
利用情報網路儘可能多的吸收流民,又儘可能的封鎖克難軍的訊息。
隨後的幾年對內夯實基礎,對外征戰磨練。
對內夯實基礎,由簽訂契約的三千人解決。
宋天明給他們開了掛,傳遞了很多現代化的思想,讓他們建立新式學堂,教導那些流民中的年輕一輩,因為年輕人接受新思想比較快。
夯實基礎工業,特彆是著重發展軍工業,對於火器的研究不斷的更新迭代,對於戰艦的研究也在不斷推進,這個過程中帶動民用工業的發展。
對外征戰則是海軍方麵為主導。
以東南亞地區那些西方諸國的海軍磨練克難軍新成長起來的海軍,不斷吸收經驗,不斷的成長。
這個過程中涉及到那些土著民的,願意歸化的就書同文,車同軌,不願意歸化的就讓他成為賢者之石,其中的意外收獲就是有很多都是以前下南洋的華人,大大的補充了人口。
幾年後,克難軍控製了東亞以及東南亞海域廣大地區,西方諸國被打回印度去了,人口總數一千兩百萬,其中流民五百萬(感謝把流民做成生意的大明官員),下南洋的華人三百萬,以及歸化的“蚩尤後裔”四百萬,海軍五萬,陸軍五萬。
可謂兵強馬壯,潛龍在淵。
厲兵秣馬,以待天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