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刁蠻千金假成親後 第三十三章
-
黃春喜這才漸漸收了眼淚,說道:“我並無甚難事,隻是……隻是手上實在粗笨,白日裡學藝時,總跟不上趟。那花樣兒,旁人繡得活泛,到我手頭上,偏生不成個樣子。我心中焦急,又怕白日裡教人瞧見笑話,這才待夜深時,到後頭柴房簷下,尋些廢棄布頭,自家……自家偷練。”
沈蕙娘記起她枕下那小布囊,一時心中感佩,隻歎道:“這學藝之事,原不在快字上。你如今既有這等心意,又肯下苦功夫,豈有個學不成的!倒不消心急。這般寒冬臘月的,你在外頭凍壞了身子,卻待怎的?”
方寶瓔也笑道:“我在繡莊管事,原也是半路出家。與各處工人管事,足學了這許多日子,尚有些事兒雲裡霧裡呢。這世上卻有甚事是一日學得的?你隻消將心放進腔子裡去罷!”
兩個又關懷黃春喜些日常起居之事,得知諸事妥帖,方纔放了心。
翌日,便教人加固傳習所中各處門窗,又新定下兩條規矩。
其一,眾學員之間,憑自家心意,倘或有情願的,皆可兩人一組,彼此指點,專一結對幫扶。
其二,每晚戌時,在東邊院中開一間靜室,點燈兩個時辰,專供有需者夜間習練。
眾學徒既得這般良策,又知其中關竅,皆是歡喜感念不已。
至於那小狐貍,說也奇怪。眾人與它敷了金瘡藥,餵了幾頓飽飯,腿傷漸好,它竟賴在傳習所,全不肯離去。
帶它到門首放了幾回,它都繞著圈兒撒歡,或是叼根柴火棍兒獻寶,惹得眾人哈哈大笑,也便取名作“小紅”,由它留下了。
這小紅平日蜷在暖和處打盹,眾人閒暇時便來相伴。有那好玩的,竟還教會了它後腿立起、前腿作揖。眾人見了,好不心愛,愈覺它似個鎮宅的活寶。
如此這般,倒成了傳習所一樁趣談。
一時諸事平順,人人歡喜,不必煩敘。光陰迅速,撚指便過了年關。
看看將到正月十五,方寶瓔便與沈蕙娘道:“你瞧這些個學徒,日夜習練,好不辛苦!我瞧來時,她們手底下出來的繡品,倒也能見人了。趁這上元節,人人出來走動,何不支個攤子,把她們繡的些個小物兒,拿出去賤價發賣?一則教她們見見世麵,曉得自家手藝也能換錢,添些心氣兒。二則賣得幾文銅錢,也可略略貼補傳習所裡中日常開銷。”
沈蕙娘頷首笑道:“須得寶妹在時,方想出這等巧法子來。正好趁著日子往外頭走走,也教她們鬆快鬆快。省得整日悶在屋子裡,人也窩憋壞了。”
於是往傳習所商議,眾學徒聽了,皆是歡喜不已,冇個不情願的。
當下往眾學徒平日所作繡品中,挑揀出些花樣應景、針腳齊整的小物件,收拾了幾大包袱,預備當日販售,此事便是定下。
上元佳節正日,細雪初霽。
越州城中早是張燈結綵,陳設得滿目喜慶。那大街小巷之中,遊人如織,笑語喧闐,端的是一派太平景象。
華燈初上時候,城中香火最旺的城隍廟前,沈蕙娘與方寶瓔領著幾個傳習所學徒,早在燈市上尋著個好位處,擺設下一處小攤,陳列些手帕、香囊、小燈籠一類小物件兒。
那物件上頭繡得福字、元寶、胖頭魚等應景花樣,皆是初學乍練的手藝。雖比不得老繡工技藝精湛,倒也靈動秀氣。要價也不過文錢,正與物件品相相稱。
傳習所眾人皆換上一身鮮亮冬衣,立在攤位後頭,個個兒眉開眼笑,隱含期盼。
那小紅也教眾人帶來,牽繩拴在攤旁。這時節,它也套上件小褂子,原是眾人特特為它做的,大紅底料,繡得一串小葫蘆,頗是玲瓏可愛。
然而此處遊人雖多,卻多是奔著那火樹銀花、百戲雜耍而去。肯駐足細瞧這初學針線的,竟是十中無一。
那幾個學徒滿麵上喜氣,眼見著一點一點消下去,一時隻搓著手,眼巴巴望著人潮湧動。
方寶瓔把眼往小紅身上一瞧,見它正在幾個學徒中間轉悠,一條大尾巴搖個不住,正是尋人與它玩耍。
她心下立時有了計較,便是走至小紅跟前,附身伸手,輕在它腦袋上揉了幾揉,笑道:“人家不肯理我們一理,你這小東西倒在此處閒耍,這等躲懶!你且也與我們幫襯幫襯。”
沈蕙娘笑道:“它小小一隻狐兒,又不曉得人事,你卻鬨它怎的?”
方寶瓔道:“蕙姐且瞧我的手段便了。”
當下變戲法也似,向袖中摸出塊肉鋪來,往小紅鼻尖前頭隻一晃。
小紅登時來了精神,後腿一蹬便立將起來,兩隻前爪也學著人樣合在一處,便是對著過往行人作起揖來,那模樣好生憨態可掬。
方寶瓔立時揚聲道:“噯喲,且快瞧這小狐貍精!”
眾行人聽見動靜,紛紛扭頭瞧來。幾個皮孩兒登時睜大了眼,七嘴八舌驚呼道:“這狐貍竟會作揖,活似通了人氣!”愈引得眾行人皆立住了腳,觀望起來。
眼見著攤子前頭已聚起好些行人來,方寶瓔忙趁勢高聲道:“列位貴客,上元佳節好彩頭!這靈狐獻瑞,正是天賜的吉兆。小攤手作,不比大店精品,勝在廉價誠心。買個平安福袋,或是元寶香囊,與這靈狐討幾分福氣,豈不是一樁美事麼?”
眾人聽得她一席話,又見小紅機靈可愛,加之攤上物件確也不貴,便是當真選購起來。
那幾個學徒早是笑得冇眼縫兒,忙不疊收錢遞貨。方寶瓔仍逗著小紅撒歡耍子,招攬新客。
沈蕙娘在旁幫襯,卻把一雙笑眼時時覷向方寶瓔,隻忖道:難為這鬼靈精,總能想出些新奇法子來。
不一時,那攤子上便空了大半。
正熱鬨間,忽聽一人操著一口洋腔洋調,朗聲笑道:“好個機靈的方少東家,怪道這靈狐歡喜你呢!”
沈蕙娘與方寶瓔循聲瞧去,卻是巴戈從人堆裡擠上前來,身邊還跟著個身著常服的中年人,又有幾個隨從近身保護。
眾人忙見了禮,那中年人便把眼風往攤上物件、攤後眾學徒身上一掃,才落回沈蕙娘麵上,隻笑道:“上月傳習所揭匾之日,我也遠遠聽了一耳。當日沈管事所言,端的句句懇切,直指人心。”
沈蕙娘正自訝然,便聽她又道:“今日見這攤上熱鬨,所出繡品也頗見真章,足見沈管事當日非是虛言。這等育人之心、理事之能,當真教人欽佩!這傳習所,為我越州添得善政,為百姓開得生路,當真辦得實在!”
但聽她聲氣誠懇,顯是真心實意讚賞。
沈蕙娘這才記起,此人原是越州知府,姓潘。當日昌平侯府上,及上月傳習所揭匾時節,她皆與這潘知府打過照麵。
巴戈也笑吟吟瞧著沈蕙娘,接過來道:“我頭裡隻知沈管事手藝巧,又頗有一番超人之見。今日又知沈管事竟有這等仁善之心,當真難得!我所識得的大周人之中,沈管事當是頭一個有能耐的!”
沈蕙娘聽得兩個言語,忙深深道了一個萬福。正待開言時,方寶瓔早拍手道:“兩位貴人說得在理。似沈管事這般人,天上地下,再尋不著第二個!”
沈蕙娘一時微紅了麪皮,隻溫聲道:“兩位貴人這等誇讚,蕙娘實不敢當。傳習所眼下有些小成,多仰仗繡行行會中諸位同業齊心合力、傳習所裡管事幫工辛苦操持,更因學徒自家勤懇學藝。蕙娘不過理會些瑣事,原不敢居功。”
潘知府笑道:“沈管事也忒謙!”
一麵又道:“今日既來這攤子上,又教這靈狐拜了幾拜,倘或空手去時,冇得失了禮數。”當下選得幾樣小物,付了銀錢。
巴戈也早買下幾樣物件,此時細細瞧了一回,便與沈蕙娘笑道:“我雖是個外行,卻也瞧得出,這繡中風骨,正與沈管事出於一脈!”
方寶瓔笑嘻嘻禮道:“多謝兩位貴人!”
一麵引著小紅,又道:“小紅,且快再與貴人作個揖!”
小紅倒也乖覺,果然又立將起來,合著前腿作揖,惹得巴戈與潘知府又是一陣大笑,這才彆過。
那巴戈與潘知府既來過,攤上愈發熱鬨起來。不多時,列出的繡品便是販售一空。
眾學徒清點錢匣,取銅錢的手臂也動酸了,報數的唾沫也說乾了,卻是個個兒喜氣洋洋,直笑得合不攏嘴。
那小紅也在眾人腳邊撒歡打轉。沈蕙娘輕在它脊背上一撫,隻笑道:“小小一隻狐兒,倒累它這一宿!也是可憐見的,明日可與它買隻大肥鵝來吃罷。”
眾人又笑鬨一回,看看燈會將散,便是收了攤位,兩下彆過,各自歸去。
且說沈蕙娘與方寶瓔離了城隍廟,攜手踏月行來,正到一處僻靜巷口。
但見道旁一株老梅,紅萼滿枝,映月浸雪,如入畫境。
方寶瓔嗅得幽香隱動,便是立住了腳,與沈蕙娘笑道:“蕙姐,你瞧這梅花開得精神,煞是好看。且折一枝家去,插瓶兒裡賞玩罷。”
說著,便是步近了,踮足去折那低垂梅枝。一時攀折不得,倒搖下些碎雪,簌簌落在肩上。
沈蕙娘見得方寶瓔足下冰雪未融,頗是濕滑,唯恐她摔著,忙三步並兩步趕將上去,隻道:“仔細滑了腳!這等高枝兒,且由我來折罷。”
當下立在方寶瓔身後,覷準方寶瓔所擇定的梅枝,便是擡手攀折。
一時暖意相環。方寶瓔教沈蕙娘這般攏在懷中,心窩裡登時突突直跳,不由側過臉去,把眼定在她麵上。
但見一天月色朦朧,瀰漫麵頰之上,恰如素綃相覆。沈蕙娘柳眉輕舒、鳳目微凝,微微仰麵相視梅枝時,恬靜溫柔蘊藉。
不一時,但聽一聲輕響,那梅枝早教她折在手中,遞至方寶瓔麵前。
方寶瓔這纔回過神來,隻覺麵頰微熱,忙不疊接過那梅枝去,兀自低頭瞧了半晌。
卻見她驀地扭過身來,向手中枝上折下紅豔豔一小簇梅花兒,與沈蕙娘簪至鬢邊,擡眸笑道:“蕙姐果然是大周頭一個有能耐的,折枝梅兒來,也揀得最好的。怪道那巴戈貴人這般青眼呢。”
沈蕙娘笑道:“貴人擡舉我,說些好話罷了,寶妹怎的倒拿來羞我?冇得惹人罵我不知自家斤兩,倒敢這等自居。何況今日熱鬨,全賴你這巧法子,巴戈貴人還讚你機靈呢。”
方寶瓔“噯呀”一聲,登時蹙了眉,又掐下小小一朵梅花兒在掌中,輕輕向她一擲,隻嗔道:“誰卻要聽你說這事來!”
沈蕙娘端的不知她做些什麼張致,一時隻與她將肩上落雪拂去,說道:“時辰不早,我們且快些家去罷。晚了倒惹母親憂心。”
方寶瓔抿著嘴,含嗔帶怨瞧她一回,方纔悶悶應一聲,與她歸家去了。
一宿晚景不提。卻表次日,巴戈又往明月繡莊中來,訂下些繈褓、鞋腳、小帽之類,皆是嬰孩所用之物。特特言明,要用那寓意吉祥的同心繡法,花樣需融合大周福瑞與白獅島風物,銀錢不消計較,務求精巧別緻。
原來她昨夜從白獅島那頭得了胞姐家書,曉得胞姐有喜,便要帶些禮品與未出世的小侄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