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劍仙緣 第376章 紫薇救場
-
廣微真人看到這一幕,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嘲諷道:“哼,螻蟻就是螻蟻。就你們這點微末的修為,還想阻止我?真的是異想天開。”
此時,朱雀再次鳴叫了一聲。它扇動著翅膀,頓時周圍溫度驟升,彷彿置身於火爐之中。火焰熊熊燃燒了起來,將周圍的一切都映照成了火紅色。諸葛星君心覺不妙,他感受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危機感。
就在這一瞬間,朱雀揮動翅膀,帶起了陣陣火焰形成的龍捲風。龍捲風呼嘯著向諸葛星君捲去,將他捲入其中。
青衣心中大急,他不顧左臂的傷勢,輕聲低吟著:“劍,非劍;我,非我;魂歸真我,劍隨心行。”體內那股彙聚的劍氣突然爆發出來,化作一道璀璨的光芒。他緊握著手中的斬妖劍,微微震動間,劍身化作無數劍影,將火焰龍捲風劃破。
劍影在火焰中穿梭著,如同一條條靈動的龍蛇。它們將火焰龍捲風逐漸撕裂開來,最終將諸葛星君從其中救了出來。諸葛星君懸浮在半空,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臉上滿是驚恐之色。
緊接著青衣周身劍氣驟然凝聚起來,有萬劍歸宗之勢。他與手中的斬妖劍產生了共鳴,劍吟之聲響徹雲霄。天空中閃耀著無數劍影的光芒,讓人感到無比壯觀。
青衣深吸一口氣,將體內的力量彙聚於劍尖之上。他低吟道:“劍舞蒼穹,心隨意動,萬劍歸一,劍仙降臨!”
隨著話語的落下,他周身環繞的劍光猛然暴漲起來。劍光化作萬千劍影,每一道劍影都蘊含著天雷之威,鋒利無比。它們在空中交織成一張巨大的劍網,夾雜著天雷朝著朱雀攻了上去。
廣微真人皺眉看著這一幕,心中不禁感到震驚。他冇想到青衣竟然能施展出如此強大的劍法來對抗朱雀的火焰之力。
“劍仙之威,果然我還是小瞧你了。”
“哼!可就算是劍仙降臨又如何?也休想阻擋我!”
廣微真人冷哼一聲,雙手結印將更多的靈力注入到朱雀之中。朱雀發出一聲嘹亮的鳳鳴之聲,雙翅展開間火焰燃燒得更加猛烈起來。它迎著青衣的劍影衝了上去與青衣展開了激烈的交鋒。
天地間爆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之聲,火光四濺、劍氣縱橫。青衣與朱雀在空中激戰著,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青衣揮動手中的斬妖劍不斷斬出鋒利的劍影來攻擊朱雀。
而朱雀則噴吐出熊熊的火焰來抵擋青衣的攻擊並試圖將其吞噬殆儘。然而青衣這一擊彙聚了他所有的劍氣與天雷之力其威力之強即便是朱雀也難以抵擋這強大的劍氣與天雷的轟擊。
在劇烈的碰撞與轟鳴聲中朱雀身上的火焰逐漸微弱並最終在一聲不甘的哀鳴聲中消散於天地之間化為一縷青煙隨風飄散而去。
廣微真人的臉色瞬間變得陰沉。他冷哼一聲,怒道:“好好好,真不愧是羽一的弟子,竟能破除我的朱雀。但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
話音剛落,虛空中突然湧起一股刺骨的寒氣。這股寒氣迅速擴散,將整個空間都籠罩在一片冰冷之中。緊接著,一個巨大的靈體在寒氣中慢慢顯形。
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怒吼,那靈體終於露出了真麵目。它身披厚重的甲殼,四肢粗壯有力,眼神中透露出無儘的威嚴和殺意。竟是神獸玄武!
青衣此刻的靈力已經接近枯竭,他冇想到自己和諸葛星君費勁全力殺死的朱雀,竟然隻是廣微真人的其中一隻神獸靈體。此刻麵對眼前的玄武,他感到一陣深深的絕望。
廣微真人看著青衣和諸葛星君,臉上露出殘忍的笑容。他冷聲道:“感到絕望了是嗎?我早就說過,你們就是在螳臂當車。現在,就讓我來結束這場可笑的鬨劇吧。”
青衣大口喘氣說道:“即便如此,我們也不會放棄。”
諸葛星君也附和道:“不到最後一刻,我們都不能放棄。”
廣微真人說道:“有骨氣,但這骨氣不會讓你們改變現狀的。”
說著,他手一揮,玄武便發出一聲怒吼,身形劇烈的抖動。緊接著,一座巨大的冰山憑空出現,在青衣和諸葛星君的頭頂砸了下來。
青衣和諸葛星君此刻都已經精疲力儘,根本無力抵擋這座巨大的冰山。他們隻能站在原地,眼睜睜地看著冰山離他們越來越近。
就在他們即將被冰山砸中的那一刻,天邊突然劃過一道耀眼的金光。這道金光化作一把利箭,直接劈開了那座巨大的冰山。冰塊四濺,寒氣逼人,但青衣和諸葛星君卻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溫暖。
廣微真人也在這股力量的衝擊下皺起了眉頭,他目光凝重地看向那道金光的來源,心中不禁泛起了一陣漣漪。
他清楚地知道,紫薇真人也趕來了。雖然廣微真人對自己的實力有著絕對的自信,甚至認為紫薇真人即使突破了元嬰小週天後期修為也不一定是自己的對手,但他也明白,紫薇真人的出現無疑會給他的計劃帶來極大的變數。
對付紫薇真人,他不得不小心謹慎,以免陰溝裡翻船。
不一會兒,一道金色流光就猶如流星般劃過天際,來到了斷天涯上空。流光消散後,露出了一個身穿素雅長袍的身影,正是紫薇真人。
此時的紫薇真人周身金光閃閃,氣度不凡,猶如一位降臨人間的金色戰神。
紫薇真人的出現讓青衣和諸葛星君看到了希望。他們抬頭望去,隻見紫薇真人目光如炬,正注視著他們。
可是,當他們仔細打量紫薇真人時,卻遺憾地發現,雖然紫薇真人周身的靈力波動極為強烈,但他的修為卻似乎並冇有達到元嬰小週天後期。
紫薇真人目光掃過在場的眾人,最後落在了廣微真人的身上。他神色恭敬地對著廣微真人說道:“廣微前輩,多年不見,晚輩這廂有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