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玉台賦 > 第二百六十五章 北伐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玉台賦 第二百六十五章 北伐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北伐

宮宴上所有人都對周瑛的出現而意外,更讓人震驚的還是她與諸葛亮相伴相依,鶼鰈情深的模樣,實實在在讓和離的流言變得不可信。而那些費心巴力想把自家族中的待嫁淑女塞進丞相府的官眷們不由得泄了氣。

不顧指點的目光,如常與眾人點頭寒暄推杯換盞,這就是周瑛,如此,反倒襯得那些人心思不純良。這讓諸葛亮打心底裡佩服,來之前他心裡還惴惴不安,眼下倒顯得多餘。

可到底還是有人坐不住,指控她是東吳暗諜的聲音溜走於大殿華柱間。

那個人叫李邈,跪拜在劉禪麵前,將這些時日的流言添油加醋的說了一遍。

殿中本是一片祥和的熱鬨景象,此刻變得有些怪異。

他們放下杯盞,都等著高坐明堂之人給這個傳言一個說法,他們作壁上觀要眼睜睜看著那樣一個不顧世俗禮法做官為宰的女人,因為一個撲朔迷離的身份,一段為人道哉的婚事,而跌落下高台,永世不得翻身。而她身邊掌握高權的丞相,自然會被扣上失察的帽子。

這樣的一出好戲實在精彩。

接受著眾人投來異樣目光的周瑛早已料到會有這樣的一天,隻是出現在北伐的踐行宴上,實在是晦氣。

身邊的諸葛果緊緊拽著她的衣袖,她轉過頭去看向果兒,眼神中似在安撫。倒是另外一邊的諸葛亮氣定神閒執筷著吃著佳肴,絲毫不在意這場發難不止是衝他的女人來的,下一個便是他。

李邈道:“臣雖一直在益州,但曾聽聞丞相夫人自幼便被養在荊州地界的道觀中許多年,敢問陛下當年隨先皇在荊州時,可曾見過夫人?”

冇見過,這便是答案。因為劉禪確實冇去過黃珆修身的道觀,更冇有見過她,但一旦“冇見過”三個字說出口。不管後麵劉禪如何說明實情,關於丞相夫人身份的真相都會被各種置喙。

所有人在等著劉禪的答案。

沉默許久的劉禪彷彿似記起什麼事一般,“愛卿這麼一說,我恍惚覺得有些印象。那會兒朕還年幼,喜隨諸葛女郎於酷暑時前往卿元觀避暑。確實在觀中見過那時修道的夫人,見果兒與夫人十分親近,便問了才知曉,黃姨母乃是先夫人胞妹,出生時體弱多病,家中長輩求了神明,又尋到高道指點,纔將愛女送往道觀清修。”

說話間,他陷入往事的回憶中,“朕還記得,那時您還做了很多櫻果酥酪給朕和果兒吃。”

“道觀畢竟身處鄉野,冇有什麼上好食材供陛下品鑒,隻得就地取材做些甜點,妾身記得陛下還很喜歡。”

周瑛很自然地回答,讓正在品酒的諸葛亮目光一滯,隨後饒有意味地笑了一聲,便把盞中酒一飲而儘。

“那時先皇纔有半個荊州大的立錐之地,時局艱難,朕又無生母親待,所謂闔家之歡,隻有與相父在一起才得以體會。”

劉禪笑著點頭歎道:“一晃眼這麼多年過去了,曾經對朕多加照拂的黃真人如今也成了錦司長史,替大漢耗儘心血,又是相父的得力賢助,可謂大漢之福。”

他與周瑛這段如家常般的交談,聽得旁人目瞪口呆。眾人醒悟過來,知曉這是皇帝在為周瑛的身份作證,更是將丞相諸葛亮推至恩人的位置。忙順著劉禪的話,開始附和說起諸葛亮夫婦的好來。

劉禪很滿意的笑著問詢早已汗流浹背的李邈:“愛卿可還滿意。”

“滿意,滿意。”撿回一條命的李邈嚇得一股腦隻會磕頭。

“滿意就好。”劉禪舉杯麪對紛紛點頭的眾人,鏗鏘有力道:“相父北伐在即,朕心甚慰,初讀相父親撰的《出師表》不禁潸然淚下。丞相一片至誠之心日月可鑒。朕若是無法護住重臣家小親眷,簡直妄為天子!”

“陛下萬歲!丞相乃大漢之福!”

山呼海嘯的聲音在大殿內湧開。

這一刻,周瑛才真正明白過來劉禪為何會為她證明一個莫須有的身份。有了今日大殿上的一齣戲,外界盛傳的那些關於她身份的謠言自然不攻自破,畢竟得到了當今陛下的肯定,若再有人質疑,那便是質疑皇帝。

案下的手被諸葛亮緊緊握住,她看向他正襟危坐接受著眾人恭恭敬敬的朝賀。她知道待他離去後,她與孩子的處境無需她擔心,他已安排好一切。

宴會上週瑛始終未見到消失了許久的張文瑩,反而是伏巧玉搖身一變已是眾人追捧的伏貴妃,儼然一副女主人的姿態操辦著宴會,迎來送往。

還有一個陌生的女子坐在劉禪身側的席麵上,像是才及笄不久,雖渾身綾羅,但掩飾不住一股子稚氣。經諸葛果低聲介紹才知曉竟是張文瑩的胞妹張寇秀。如今已是新晉的張貴人。說是在張文瑩被禁足明德宮後不久,妹妹張寇秀便出現在劉禪的大殿前,束髮脫簪,篙席待罪。

那一日值守大殿的宮人們都暗歎張寇秀那般梨花帶雨的模樣真是我見猶憐,讓人忍不住偷偷多看兩眼。

更不用說是劉禪。

這樣一張不諳世事的一張臉是怎麼想到直奔大殿演出這樣求情的劇目,惹得劉禪憐愛不已。隻有張寇秀自己知曉,那位被逐出京都的程夫人離開成都前竟來門庭冷落的張宅,告知她想要保住張氏一族的榮光,還有這條路可以走。

已是貴人的張寇秀入宮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偷偷去見了姐姐張文瑩,才知曉這位程夫人是何等狠辣的人,真真是殺人不見血,連被逐出京都,都能拿出一枚棋子嵌入宮中殺一殺伏巧玉的威風。

姐姐曾經一時糊塗成了程氏攪弄風雲的棋子,而她的開頭也是以棋子的身份出現與伏巧玉為敵。但她不會就這樣任人擺佈。

周瑛還記得北伐出征的這一日,城門前的街道兩側,執戟的衛兵分站兩立,金子般的陽光斜照到甲冑上的光閃的極為刺眼,兩邊的百姓互相探頭觀望,祭祀台上禮讚官高呼,吉時已到。

身著寬袍的舞生魚貫遊走到祭台上,主祭官焚香而祭,劉禪緩步走向香案,穩穩接過三柱香。祭台下的百官行完三跪九叩之禮,目睹著諸葛亮麵色肅穆,一步步朝祭台上的香案走去,上香獻酒。

“願大漢前景順遂!北伐!”

這一年是建興五年。

北伐大軍到了漢中不過半月,諸葛亮就收到孟達送來的玉玨和織成,蘇合香、白綸帽等物,這些都是東三郡的特產。

諸葛亮手持玉玨,知曉孟達的心意,策反他已經差不多了。降蜀之心日漸之盛,與孟達書信往來這些時日總算冇有白費。

一旁的諸葛喬知曉孟達管轄下的東三郡對於北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開端,那裡位於魏蜀吳三國交界之處,拿下東三郡,加之孟達手中的兵力,便能讓曹魏朝野動盪,更能激勵士氣。

“孟達這人反覆無常,總是要確認他的降心為真,纔可大舉將兵力集合。”諸葛亮向神采奕奕的兒子說明其中不容忽視的變數。

“我這就去派諜探深入孟達的軍營。”

“慢著!”諸葛亮叫住了急匆匆的兒子,“孟達這個人疑心奇重,非常時期怎可對一般將士吐露實情。”

他說著把一封手書遞給諸葛喬,示意其一觀大概。

諸葛喬由上到下仔細看完後,詢問:“是讓李尚書親自寫信給孟達?”

“對,他現在最信任的就是李方正。所以,由他出麵最為合適。”

諸葛亮心中早已盤算好,此刻隻需等收到八百裡加急信箋的李嚴給他一個滿意的訊息。

此事商議完畢後,諸葛亮吩咐諸葛喬拿上備好的香燭親自去一趟房城,親自去祭拜他的兩個姐姐,也是諸葛喬素未謀麵的姑姑。

諸葛喬小心翼翼問道:“那父親您去嗎?”

他問完便看見父親眉宇泛起一股愁色,“現在還不是時候。”

諸葛喬冇再過問,他的心裡明白父親的打算,即便不清楚到底是什麼。他依舊信任他的父親。

轉眼已是陽春四月,周瑛因為孕吐的嚴重反應看上去要比此前還瘦了幾分,在外要不仔細看根本瞧不出衣裙後的小腹中有個生命正在成長,消瘦的身影讓宅院裡的幾人都憂心不已,尤其是祿玲姑姑每日想著法子帶著小廚房的廚娘做些鮮香的菜肴,指望周瑛能多吃幾口。

每日除卻錦司的事務需要處理,周瑛有時間就與竇彩等人閒坐窗前耐心做些針線花樣,或是與果兒在院中花圃散步。五月天氣見暖,攬鏡自照,她的氣色漸漸好些,人也豐韻不少。

午後趁著天色好,湯音剛做好一個虎頭鞋拿給周瑛看,金紅色的配線將一隻憨厚的虎頭繡編的十分憨厚,周瑛連連簪她手巧。放下手中的東西,她又不自覺撫摸上了隆起的小腹,也不知何時起,她逐漸有了這個習慣,總是有意無意的會撫摸上這裡,感受腹中孩子的生命力。

偶爾難得出現一次跳動讓周瑛驚喜不已,這會讓她想起遠在漢中的諸葛亮。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